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审计知识
公共政策概述
来源: 岳阳市审计局
 
发布日期: 2013-05-15
 
浏览量: 1
 
| | |

 

张咏梅 (审计署昆明办)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在古汉语中,“政者,正也”,其本义为“规范”、“控制”。而“策,谋术也”,其本义为“计谋”、“谋略”。将两词合起来为“规范的计谋”。而现在,公共政策有多种定义,其一简单而本质的定义为: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的选择,以及具体实施产生效果的途径,在一定历史时期规定的行动准则、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是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二、公共政策的性质

上述定义中,“以政府为主”表示政策是政府的选择。政府是由各种正式的公共机构(或组织)组成,是按照宪法、法律的原则而组成的,其运行也要符合正式规则的约束,其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须进行监督。
  “一定历史时期规定的行动准则”说明具体政策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以发挥其及时指导作用,决定了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且因政策是不同于法律而存在的规范,其制定程序没有法律严格,执行效果也容易产生偏差。公共政策本身是弥合现实与理想之间鸿沟的桥梁,政策的制定体现的是经由现实到达理想的过程,在经由现实到达理想的过程中,存在各种无法预期的影响因素,事实上无法准确预判和完全控制。
  “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说明公共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对种种利益矛盾加以协调及处理。政府是经由政治过程而形成的强制性权威,调节其它所有部门(组织、个人)的活动,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和服务(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国内的规则体系等等)的主要提供者。这决定了政府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利,政策的制定及执行也应以此为目的。
  三、公共政策的价值

价值,被人们认为是值得的或需要的标准、原则或性质,或者说,人们认为合意的标准。“效率”与“公平”是公共政策中最常用的两种价值标准,“公平(平等)”包含结果的平等和过程的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行为被赋予了过程(机会)的平等。“效率”指投入产出的比例,“效率”是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提高的最终来源,只有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经济系统才是最有效率的。从长期来说,没有效率的社会是不可持续的,但一个社会的总体福利状态离不开“公平”这一价值标准,而任何对社会公平的追求都可能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基于如上理由,政府政策只好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取舍,取得一种平衡,目前国内政策实践中的指导准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作为一个相对落后,正在转轨的国家来说,效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如此,公平也是当建立的。如果选择适当的标准,这种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可以控制在最小的限度。这通常也是我们在进行政策执行跟踪审计时的价值取向。审计机关的行为和职能,不仅仅是确认和反映事实,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价值标准,传达一种价值理念,明确一种价值导向。
  四、公共政策研究的意义

对政策的研究是理论导向的学问,其目的是解释公共政策的相关现象和问题,从而增进我们对公共政策进而对政府、政治、治理等现象的理解;政策研究也是一种实践导向的学问,其目的是帮助政府制定出理想的政策,但是往往这二者是合二为一的。通过对公共政策相关问题和现象进行研究,对公共政策相关现象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政策制定及执行等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进而帮助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来促进全社会的利益,这就是我们进行政策执行跟踪审计的根本目的和历史使命。(摘自审计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