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读《庄子》,老读《周易》,中年读《道德经》,什么年龄阶段读什么书,有些书要待心智成熟之后读才会有效果,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不同的感悟。我是三十岁左右开始读《道德经》的,这是一部古代智慧之书。
《道德经》内容涵盖很广,做人、处事、治国;自然、社会、宇宙……很多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出自里面:“治大国,若烹小鲜”、“大智若愚”、“上善若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等。
书中令我感悟最深的是那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从中读出两层意思:第一,人要有所敬畏;第二,一切顺应自然。我们顺应自然的同时应该敬畏自然法则。“人性乃物性的绽放,人道乃天道的赓续”,万物都得遵循自然规律运行。但是,自然不等于原始,人的上进心也不等同于原始欲望,它是注入了时代核心价值元素,经过社会价值筛孔过滤了的行为目标,它摒弃了原始的粗俗,融入社会正能量,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人类在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后,从自然界提炼出两套体系,一个是人伦道德体系,一套是法律法制体系,这是社会最大公约数,是人们行为的最底线。
每一个人在自然界中都是渺小的,都是平凡人,不管你处于社会哪个位置,也不管你对社会作出多大贡献。我们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工程师……成熟后意识到,我们的偶像也都是平凡之人,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家长教育孩子,往往不要求孩子有多大的出息,只希望能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普通人,再尽可能去创造社会价值。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认识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允许孩子的平凡”。
平凡的人都有欲望,感观的欲望,财富的欲望,权力的欲望……欲望这个东西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渐膨胀,你任其膨胀的话会在不知不觉中一发不可收拾,蛇吞象绝对不是一个寓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人往往在放纵欲望中迷失自我。只有内心空虚的人、不自信的人才会在财富中放纵欲望,在纸醉金迷中挥霍财富;内心充实的人、自信的人往往都是生活中极简朴、极阳光的人,他们总是默默地、清醒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当然,顺应自然规律,也需要释放人性,并不是一味地去压抑,我们要有良好的兴趣与爱好,要有正确的娱乐方式,只是千万别把低俗当高雅,别让你的灵魂净地荒芜了。
《道德经》这部书,要看你怎么去读,积极的人就能读到满满的正能量,它并没有消极地主张无所作为,而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其“无为”思想是反对“好为人师”的过多干预行为,与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致的——“无为无不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天滋润万物却并不对万物有所索取;人要有所作为,但不能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地获取,这才是整部《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吧。(局机关第二党支部 黄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