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家中坐,祸从网上来?可以防,但要戴好这道“紧箍咒”
小伙伴们,周末好!近日,省纪委监委出台了《党员干部网络行为“十条戒律”》,为全省党员干部“遨游虚拟世界”立规矩、划红线,引起网络媒体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有人也许会嘀咕:“纪委管得可真宽,干部上个网都有条条框框。”诚然,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广大民众带来了诸多便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利用大数据服务民生、在线办公学习……网络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用得恰当,工作生活如鱼得水效率倍增;可一旦超越了界限,就会成为违法乱纪的“帮凶”。
比如:北京市华远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任志强经常通过网络公开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文章,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最终被开除党籍;舟山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林海峰通过微信群发捏造的不实信息,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永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3名干部在工程项目验收、专家评审等环节,收受服务对象数千元的微信红包,均受到了党纪政务处分。
近年来,因网络行为不当而受到党纪处分的案例越来越多。有的人认为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可以逃避监管,不受党纪国法的约束;有的人以为自己在网络中是匿名的,可以任意宣泄个人情绪、表达个人观点;还有的人觉得通过微信收送红包等,点对点发送,没有什么问题……究其根本,在于当事人没有时刻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没有时刻绷紧党纪国法之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党纪国法覆盖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方方面面,网络世界当然不会例外。“十条戒律”一经出台,上网冲浪就得守住底线,不越红线。
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党员干部决不能“一旦信马由缰于网络,政治身份就相忘于江湖”。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要时刻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微信聊天还是朋友圈发声、开通自媒体账号还是论坛跟帖,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
号令既出坚决执行。从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岁月,到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能否讲纪律守规矩,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对照“十条戒律”,我们只能令行禁止,不能明知故犯。同时,还要善于通过规范有序的网络行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做出表率。
让谨言慎行成为自觉。网络平台也是公众监督平台,网络世界里,党员干部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关乎党的形象。若言行不当、举止失体,网络这个“超级扩音器”就会像原子核裂变一样,成倍放大负面效应。只有让谨言慎行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防止“人在家中坐,祸从网上来”。
说到这,该明白省纪委的良苦用心了吧?听党的话跟党走,不会有错的。(王路 尹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