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检验检疫局二0一0年度工作总结

2011-02-12 11:35 来源: 【字体:      

2010年,在湖南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以把好进出口质量关为前提,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借“质量提升”活动契机,夯实质量基础、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加强能力建设,在确保进出口产品 “质”的同时,实现了“量”的飞跃。
据统计,2010年我局共出入境货物报检5095 批,货值25907万美元;产地证625 批,签证金额4181.9 万美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受理报检批次增加46.3 %,货值基本持平。产地证批次增加37.7%,货值增加55.8%。规费收入突破300万元,增长近一倍。
一、提升把关服务水平,推动检验检疫事业蓬勃发展
一年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突出抓好五方面主要工作,实现五项提升,推动检验检疫事业不断发展。
(一)突出五个方面,实现五项提升
1、抓大质量建设,提升检验检疫形象和地位
我局党组深入理解总局“大质量”精神内涵,依托检验检疫职能优势,努力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检验检疫的形象和地位。在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中,岳阳市政府主要领导给予我局“在联检单位中最顾全大局、最注重服务、最善于协调”的高度评价,并且在与湖南局领导交谈时也多次对我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4月份,我局城陵矶办事处揭牌入驻港口,岳阳市政府配置了高标准的办公场地设施,提供了较多的经费,包括联检楼大厅位置最居中的检务窗口,整个三楼78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办公用房和7间休息用房,20台电脑,10多万元的实验室设施,网络专线,熏蒸处理用房和相应设施,还有10万元开办费、5万元口岸查验费以及每年30万元协检员经费,突显了检验检疫在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今年以来,我局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廉政教育月、政务公开、实验室开放等主题活动,推动大质量工作建设,不断加强检验检疫行风建设。我局的行风测评结果已连续两次在中央和省驻岳单位中名列第二,广大群众和企业对我局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2、抓质量安全,全面提升辖区进出口质量水平
围绕质量安全这一主题,我局着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促进自身能力和监管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企业质量责任意识和守法诚信意识自觉加强,达到了质量提升全面化的效果。一是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在质监、畜牧部门牵头组织的“质量兴市”、名牌战略活动、百万头生猪重点项目中参与了方案制定、图纸审核、措施落实等工作。二是加强质量宣传,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促进质量提升。通过发放资料、上门宣传、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对企业的主体责任宣传,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三是加强质量服务,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开展优惠原产地证摸底调查及“量身定做”服务,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免费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提升企业自检自控能力;精心帮助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巩固了责任主体的质量基础。四是围绕质量提升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食品添加剂整顿、食品整顿、检测整顿等工作。湖南局网站、《岳阳晚报》、《长江信息报》对我局食品添加剂工作都给予了报道。
3、抓精细管理,提升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基础。为此,我局将精细化管理作为基础工作重点夯实,抓制度、建规范,强基础,为检验检疫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修订了30个管理制度,增加2个财务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二是制定、规范工作流程,统一记录及标准证稿格式,对76种检验监管记录、37类标准证稿进行了整理,编号受控,明确检验监管的依据、项目及内容,规范质量记录工作;制定了《新增商品管理办法》和《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等2个管理办法、《进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工作流程》等5个工作流程;三是建立责任明确、权责一致的岗位责任制,将各科室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明细化,具体落实到人,实行一岗双人,一人为主,一人为辅,主辅结合;四是定期开展质量分析和内部督查,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督促各项工作落实。今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动植检督察组来我局进行检查时,对我局制度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4、抓管理创新,提升检验监管效能
分类管理工作是检验监管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我局一方面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完成了辖区内出口服装、包装、化工品、酶制剂等总计28家工业企业的分类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集思广益,勇于探索,创造性将工业品分类管理的理念引入到出口荞头、茶叶、锅巴等食品农产品的检验监管中,出台工作程序,创新产品风险评价标准,完成了13种食品农产品风险评价、18家出口农产品食品企业分类评定工作;正在试行进出口集装箱代理企业分类管理、探索供港澳活动物注册饲养场、危险包装使用企业分类管理工作,确保检验监管工作重点更加突出,方法更加有效,放行更加便捷,进一步提升检验监管效能。
5、抓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把关能力
一是城陵矶办事处整体入驻,实现了口岸报检、查验、出证一站式服务,提升了口岸把关能力。全年,城陵矶办事处共检验检疫入境废物原料599批4554.6万美元,同比增加144批2235万美元,增幅分别达到31.6%和96.4%;集装箱19601 标箱,同比增加3372标箱,增幅20.8%;二是加大了实验室投入力度,筹建了植物检疫实验室,具备了线虫分离、昆虫初步鉴定能力,提升了技术保障能力;三是注重人员能力培养,通过检测技能大比武、检测整顿、内部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提升了基层人员把关服务能力。7月份,在对一批出口欧盟童靴检验过程中,发现其鞋带长度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督促法国进口商进行了设计更改;9月份检出一批混杂虫体的不合格出口湘莲;11月份,在湖南口岸系首次发现1批9个进境集装箱熏蒸药剂残留严重超标,妥善进行了处置;11月发现某企业未经检疫审批进口干木薯,我局对其实施了立案查处。截止11月20日,我局共检出有害生物10种38批次,132标箱,其中灯蛾科成虫、鞘翅目昆虫幼虫在湖南进口废纸中系首次发现;全年检出不合格货物10批、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9倍和42倍。
(二)开拓创新,检验检疫业务量创历史性突破
面对全球经济回暖的大好形势,我局把握机遇,注重沟通协作、注重方法创新、注重理念更新,深度发掘业务资源,不断拓展检验检疫业务范围,业务量大幅增加,规费收入已达280万,年底有望突破300万元,均创岳阳局建局历史最高。
一是注重沟通协作,提升信息掌握力度。在检验检疫工作中,我局以信息工作为切入点,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主动走访市县商务等职能部门,了解辖区内相关出入境产业发展信息;主动加强与辖区内进出口公司和生产使用企业的沟通力度,及时掌握进出口产品动态。通过加强沟通协作,今年及时获得了中石化长炼分公司炼化一体化大项目、华容县进口棉花等重要检验业务信息,为开展检验检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注重方法创新,提升资源发掘深度。一直以来,岳阳直接进出口贸易总量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很多企业的产品在是沿海口岸通关报检。今年以来,我局以检验监管全覆盖为目标,主动调研、创新方法,积极引导企业采用产地检验、到货检验、直接进口等方式,深度发掘检验业务资源,有效提升了检验监管覆盖范围,牢牢把握质量安全主动权。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中石化中南经营部将原在出境口岸申报的化工产品改为在岳阳生产地报检;岳纸集团将原在进境口岸清关的进口脱墨剂等造纸用化工原料改在岳阳使用地报检;瑞泰公司将进口废纸全部转关到城陵矶口岸检验;目前我局又启动了对岳纸集团进口目录外化工产品的检验工作。
三是注重理念转换,提升优质服务态度。我局积极倡导寓监管于服务中,在服务中体现监管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落实“5+2”、“白加黑”工作制,以更加热情的态度,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了检验检疫业务的发展。由于采取了随报随检随出证的方式,供港澳活猪数量同比增加了170%。在进口棉花检验过程中,2名检验人员加班加点,在酷热难耐的仓库中连续工作7天,及时发现了短重问题并出具检验证书,为企业挽回了2.13万美元的损失。
(三)立足全局,服务发展显亮点
1、顾全大局,支持企事业单位发展
湖南局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湖南检验检疫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初局党组就将其纳入局工作重点,并将其分解至每个业务科室的工作目标中。针对辖区内业务现状,通过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审慎行事,明确了以“除害处理、认证咨询、实验室检测、目录外检验鉴定”为突破口,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搭建业务平台,提供业务指导等措施,在辖区内了营造良好氛围,全力支持湖南检验检疫企事业单位的发展。一年来,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湖南局企事业单位业务在岳阳辖区不断拓展,取得重大突破,据统计,湖南局企事业单位在岳阳地区业务总额接近30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2、着眼大局,助推地方经济建设
2010年,我局在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优势,助推地方经济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地方政府和进出口企业好评,湖南日报为此于11月2日对我局进行了专题报道。一是强化意识,主动帮扶企业。针对云溪精细化学工业园内企业不了解检验检疫法规的情况,主动在园内举办专题培训,促成7家企业开展了进出口业务;恒忠实业公司因质量问题连年亏损,在我局重点帮扶下,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实现扭亏为盈;我局农畜食品综合实验室发挥技术优势,对出口企业20名检测人员进行了免费培训;加大产地证政策的宣传,大幅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签证率,全年帮助企业减免关税达200多万美元。二是急企业之所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先后解决了茶叶、冻肉在国外通关受阻问题,为企业避免了30多万美元的重大损失。三是服务地方发展主线,助推经济建设。全力服务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4个方面共11条促进临港新区发展的具体措施;积极服务临湘海螺水泥、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等重点项目;就城陵矶口岸业务、临港产业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等开展了专题调研,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言献策。
二、增强工作紧迫感,正确认识形势和任务。
随着岳阳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局对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加清晰:
(一)、城陵矶一类水运口岸业务增长,疫情疫病及有毒有害物质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国际集装箱和出入境货物带来的传染病、动植物疫情、放射性物质、在毒重金属等传入风险增大,对我局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进出口新业务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提升检验检疫能力。
今年新增了进境木片、木薯干等新业务,发现了进境集装箱熏蒸药剂残留严重超标等问题,对我局检验检疫人员配备、现场检测器具配置、检验检疫方法掌握、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形势对检验检疫工作主动性提出更高要求
岳阳新港投入运行后,岳阳外向型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检验检疫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新的形势迫切需要检验检疫部门在政策的宣传、行业的推动上起到更主动的作用。
(四)、薄弱环节和不足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
我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
1、人员整体素质与形势发展存在差距。解放思想不够,缺乏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财务管理、业务综合等基础性工作不牢固;部分老同志不能紧跟新要求,需要更新知识;新进人员亟待加强岗位培训,尽快满足工作需要。
2、检验监管方式比较单一,检验监管理念需要进一步解放,对目录外商品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3、风险分析工作比较薄弱,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健全。一是风险分析能力不足,在风险分析技术、方式方法方面存在局限性;二是风险分析机制不健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以及风险交流方面需要完善。
4、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和应急机制有待加强。城陵矶口岸的核心能力建设有待早日列入湖南局发展规划,需在资金、设施设备购置、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上级支持。
三、立足持续发展,科学谋划明年工作思路。
2011年,我局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质量提升”活动成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1、增强对政府决策的参谋作用。以“十二五”规划编制为契机,以湖南临港产业新区发展为立足点,着眼岳阳经济发展大局,深入调研,审慎谋略,为地方政府决策献言献策,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事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2、继续深入推进分类管理。继续完善工业品、食品农产品风险分级和企业分类管理工作。探索供港澳活动物注册饲养场、危险包装使用企业及进出口集装箱代理企业的分类管理模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检验监管模式,提高检验监管效率。
3、加大资源类产品进口扶持力度。配合岳阳市打造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目标,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注册备案,加大对干木薯、造纸木片、废物原料类、食用油原料等进口企业的帮扶力度。
4、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以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为目标,完善实验室运行机制。按照总局食品实验室能力建设要求,结合辖区产品特点,充实实验室基础设施设备,不断拓展检测范围,努力适应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
5、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建设。重点扶持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汨罗工业园区和云溪精细化工园发展。主动与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联系沟通,加强法规宣传及业务培训。主动与园区管理机构对接,为产业转移企业提供帮助与服务。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X
简体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