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7-08-23

6501工程 一处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

来源:市经信委 综合与法规科   日期: 2016-08-04 15:27
浏览量: 1

幕阜余脉,湘北逶迤。在临湘忠防镇丘坪村新屋组的灵山脚下,隐秘着一处体系庞大的人工隧洞群体。

2014年4月18日,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以(岳政办函〔2014〕29号)下发《关于公布岳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此处人工洞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近现代重要历史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名曰:6501地下军事工程。保护范围:以洞口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隧洞分上、中、下三层结构,似蚁穴葫芦长藤结瓜般宇宙级放大,厅堂、穹顶、长廊、过道,隧隧相连,洞洞相通。有25个大厅(室),17个天井,总长度约17000米,面积约80000平方米;大洞可连接山外火车铁轨,小洞卡车可迂回运输,有人誉为江南“第一人工隧洞”,“地下军事长城”。它于何年、何月、何人、何故挖掘?出于什么目的凿空?为什么叫“六五○一工程”?为什么又突然废弃不用?是一所解放军地下军事工程吗?给人留下无数谜团。

六五○一

谈“6501”这组具有特定含意的阿拉伯数字,起码要上溯到上个世纪国家的“三线建设”。

那么,三线建设与湖南岳阳的“6501”有何关联?与地处临湘庞大体系的人工隧洞又有何联系?那就是——油!石油,60年代攸关共和国经济命脉的石油。

祖籍是湖南临湘陆城,时任石油工业部基建司总工程师的敖明模。于1964年9月,他代表石油工业部复核经初选的三线建设炼油厂建厂地址(点)。经过考察,敖明模认为将炼油厂建在靠近长江的——马鞍山长岭堪称是国家、战备,交通、运输,石油梦、三线急、故乡情,千年等一回的绝唱。1965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绝密”中发(65)45号文件:《关于批准建设大同、岳阳两个炼油厂的通知》。

为了加强备战,石油工业部和商业部1965年统一制定了《关于建设隐蔽石油库的几项暂行规定》,以后按照“靠山、分散、隐蔽、机动,大中小结合、以中小为主”的方针,国家部署了按计划、有规模地推广建造地下、半地下隐蔽石油库的工作。同年,石油工业部按照“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战略,紧急部署了三线建设战备物质储存任务,从中国早期最具施工实力的石油建设基地抚顺,向全国紧急派出了代号为6501、6502、6503、6504四支石油工业部“非金属地下储油罐专业生产队(施工队伍)”。

抚顺——6501下江南(岳阳)——建设湖南岳阳长岭地区战备油库,施工队伍称“石油工业部6501生产队”,对外称石油工业部6501工程。

为了核实此说的真实性,笔者2015年3月10日在长炼档案馆查阅《六五○一 民工合同 1966年7月 案卷号七》的案卷中,获得一份湘阴县人民委员会劳动科批准的“六五○一生产队湘阴县城关镇(以下简称甲、乙方)合同工(临时工)合同”原件文本。此公文最为关键的是三枚红色印鉴:“石油工业部六五○一生产队”、“湘阴县城关镇人民委员会”、“湘阴县人民委员会劳动科”,合同签署时间为1966年2月21日。长炼档案馆保存的这份史料,确证了“6501工程”单位的红色印鉴为:“石油工业部六五○一生产队

抚顺——6502上汉中(阳关)——建设第二个战备油库,陕西宁强县代家坝镇朱家垭油库,命名为石油工业部6502工程。现陕西宁强县代家坝镇副书记成军,在2014年8月27日 01:56:47,djbzdzb@126.com回复笔者的询问中写道:

原汉平油库和阳安铁路(三线建设)属原60年代备战库用。……汉平油库的建设属部队建设,拆除之前该单位已于1993年由部队移交给宝鸡石油钢管厂,该罐区已于1999年全部拆除,拆除单位为宝鸡石油钢管厂。阳平关至汉平油库的管道距离为8.8公里,拆除后的地盘交由宁强县人民政府(属国有土地),现由代家坝镇人民政府代管。

抚顺——6503进洛阳(宜阳)——建设第三个战备油库,命名为石油工业部6503工程;对外保密宜阳战备油库的石油工程施工队伍称6503生产队。先期启动运作,后归并到洛阳103大队伏牛山下院东建地下油库。(原2348工程指挥部第三筹建处副主任,现居天津中石化四公司退休领导董鸿斌回忆)

抚顺——6504入广西(林木)——建设第四个战备油库,现仍为部队不对外的军用设施。(原石油工业部非金属地下储油库建设调查小组成员,长岭炼化公司基本建设时期的领导,现居岳阳巴陵石化南湖小区退休职工李兰瑞回忆)

至于三线时期的湖南炼油厂的正式启动建设,是在“文革”高峰时期,石油工业部命令老八路、原抚顺石油一厂厂长王致中带队,与妻子武乡、副总工程师周皓、副总工程师金连科等一行28人,在1966年7月12日持“调令”(干部介绍信(字第277号)(长炼档案馆:厂部 调入干部介绍信 1966.2 案卷号2 )奉命进驻临湘县陆城长岭地区,才开始正式筹建石油工业部长岭炼油厂。时王致中任石油工业部驻长岭炼油厂工作组组长、长岭炼油厂筹建领导小组组长,协调当时在长岭地区6501(抚顺炼建)生产队、大庆炼建施工队、抚顺石油设计院等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工作。

进山入洞

1966年5月16日,《5.16通知》的发出,标志着历时十年的“文革”全面爆发,林彪不断以左的做法搞个人崇拜达到顶峰。石油工业部已被造反派“夺权”,在哪疯狂年代里主持石油部工作的领导“身在北京胸怀朝阳”,启动了三线湖南炼油厂的建设,他们琢磨着毛主席的“靠山、分散、进洞”三线战略,怎么才叫真正的落实呢?

石油工业部6501生产队,在建好战备油库移交国家后,自然留下参加湖南炼油厂的大会战。6501先是按三线战备要求“入洞、打山洞”。他们先是在长岭驼鹤山的山头进行隧洞试掘,期望就地开挖出能建设炼油厂的隧洞,掘进约两百多米后,遭遇山体风化石岩层只得停工。这口人工山洞,至今仍被长岭人称“老山洞”。

据知情人说,经过七选(有资料也写“八选”)厂址的过程,最后军代表与专家们在地质部门的帮助下,终于看中了与桃林铅锌矿为邻的地盘——临湘县忠防人民公社托坝(大坝水库)大队汀家畈。此事,长炼“厂志”简略文字记述为:“1965年12月,石油工业部正式通知设计单位——长岭炼油厂“进山入洞”。(内部资料—湘出准字(91)37号 《创业发展 奋进—长岭炼油化工厂二十年》第473页)人们计划将年加工能力为150万吨的炼油厂,“靠山入洞隐蔽”起来,建在“天上飞机炸不到,地下保密寻不着”的山洞里,将京广线的铁轨通过桃矿的连接线通到山洞,达到隧洞可通火车、汽车,使成千上万吨油品、物资、机械设备全在洞内运转开来。

历史文献是这样记载的。(66)油长炼办字30号《关于报请审批长岭炼油厂新址用地的报告》:“根据石油部七月一日电报指示,为了适应战备需要,决定将长岭炼油厂主要装置迁至临湘县忠防公社所属汀家畈地区进行建设。……此次共征用土地494.65亩。其中:水田47.382亩;旱土111.434亩;荒山335.843亩;供炼油装置、铁路、公路、宿舍等建设之需。但尚有码头、输油、输电工程等设计尚未完成,需待二次办理征地手续。66年5月原油长炼字003号《关于征用鸵鹤山用地的报告》即行作废。(长炼档案馆 六五○一:征地补偿清册 1966.6 案卷号6)公文说明长岭炼油厂“进山入洞”的过程

钻隧凿洞

先行到达町家畈工地的建设者是——“石油工业部六五○一生产队”,他们是首批敞开亮出旗号进入灵山“泥水洞”(当地农民称“泥水洞”,长炼资料称“银水洞”)(内部资料—湘出准字(91)37号 《创业发展 奋进—长岭炼油化工厂二十年》第474页)钻隧凿洞的石油工人。

随着时间推移和工程的进展,大批从全国各地的石油工人前来参战,报到的单位人们简称“6501”;报到后的长炼人将新址(前方)工地,与陆城(路口铺)老工地(后方)相比,称呼新工地为“前线”或“大坝”(忠防水库大坝所在地);将原来鸵鹤山试掘失败的山洞称作——“老山洞”;新的“钻隧凿洞”建厂工地称作“6501”。岳阳本地人自然也随政府人员、民工、老百姓接触神秘炼厂建设的过程,依“先入为主”“约定俗成”人文信息流通规律,称呼为“6501”、“6501工程”、“6501战备工程”而渐渐耳染目濡传播开来。

以下笔者不加任何修饰,全文引用当事人撰写6501隧洞施工过程的一篇文章,以彰显历史“钻隧凿洞”的真实。撰文者为张彬文——曾任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1966年至1968年曾服务湖南长炼6501山洞工程,时任洞内工艺安装设计负责人和审核人,现退休居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丽春东路石化小区。

我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炼油厂设计工作,46年来先后参加参与新建、扩建、改建的炼油厂达22个,其中有一个新建炼油厂当初竟设计在山洞里……1965年,国家正式批准湖南长岭炼油的建设项目,规模几经变动,由每年加工原油150万吨扩大到250万吨。“文革”开始后,这个项目的厂址由露天变为放进山洞里,建成一个“敌人打不垮、炸不烂的备战炼油厂”。

……

我们排除大字报铺天盖地、武斗不断升级以及房内闷热(无电扇)、虫叮蚊咬的干扰,夜以继日,使出十八般武艺,把分馏塔、焦炭塔、反应器、再生器、加热炉等高大立式设备,布置在一个个“竖井”里;把换热器、冷却器、压缩机、泵等卧式设备,布置在一个个“巷道”里;“巷道”上部布置管道与电缆,“巷道”与“巷道”之间互相连通,管道与电缆四通八达。

……

经过一年施工图设计后,大家归纳出存在的24个极难解决或根本无法解决的大难题:一旦着火,狭窄的“巷道”,消防车无法开进去,如何救火?正在操作的工人如何逃生?施工单位考虑在山洞内施工步步艰难:“竖井”里的塔类如何吊装?“巷道”里的设备必须全部到货后,才能依次安装,施工期至少是露天的一倍,怎样才能完成“与敌人争速度、抢时间”的政治任务?生产筹建单位也为以后的检修发愁:旧的拿不出来,新的运不进去,设备如何更换?……面对上述问题,大家决定向上级领导机关发出呼吁:长岭炼油厂必须搬出山洞!参加设计的人员派出代表,冒着当时很大的政治风险,奔赴北京向有关领导机关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详尽汇报,最后终于得到了“文革”中已被“解放”的石油部、国家建委领导的理解与支持。1968年5月,传来了国务院领导的声音:同意长岭炼油厂搬出山洞。至此,一场长达两年的长岭炼油厂“能不能进山洞”的争论,终于画上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句号。《石化老年》2010年第6期16页“往事漫忆”

下面是笔者有限研究的史料挪列,以帮助读者了解实情。

“1966年8月10日‘文革’期间,派出30多人支援长岭炼油厂在汀畈大坝建设地下油库。”(《湖南省桃林铅锌矿志》第一卷1956-1980第553页)“1966-1980年为桃矿全面生产阶段。在酝酿雁下矿建设的同时,为支援“三线”建设,桃矿从1966年起组织采掘队伍,支援长岭炼油厂隐蔽工程建设。后来该厂改变建厂方案,坑内隐蔽工程报废,支援长炼的采掘人员全部回矿。”(《湖南省桃林铅锌矿志》第一卷1956-1980 第18页)还有知情人说,时位于湖南郴州桂阳县境内的国营黄沙坪(宝山铜矿)矿,奉湖南省革委会的要求也曾派出了一支有隧道掘进经验的(爆破)专业施工队伍支援6501隧洞的建设。对此,笔者期待条件许可或待后人挖掘史料。

长炼史料记载:“1965年12月,石油部通知设计单位,长岭炼油厂‘进山入洞’;…… 1968年2月29日,因银水洞(当地村民叫“泥水洞”)内建厂防爆等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石油部决定炼厂‘出洞下山’,仍在路口铺长岭一带建厂。”(内部资料—湘出准字(91)37号 《创业发展 奋进—长岭炼油化工厂二十年》第473页至474页)

“6501隧洞工程”用坊间的话来说:是“花了6000万,三年建设归于零”,经历了从“疯狂”到归位“科学”的过程。中石化长岭炼油厂发展至今已是年炼油近千万吨规模了,曾为长炼领导、现中石化四建公司(天津)退休的董鸿斌老先生曾撰写《长炼颂》写过两句感慨的话:“十年动乱苦难言,长炼工程几度艰;四载倥偬无硕果,损失浪费令心酸。”其中的“四载倥偬无硕果,损失浪费令心酸”说的就是町家畈打隧洞这码子事。(内部资料—湘出准字(91)37号 《创业发展 奋进—长岭炼油化工厂二十年》第27页)

隧洞工程的文化写意

“人类能力有限,上帝无所不能”。我们用这句基督教的箴言,来映照世界上的某些事物,也是很有意味的。6501隧洞工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系深邃、诡秘索魂。对此我们有必要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对它做一个文化定性的价值判断。那就是:褒义——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6501地下战备工程);中性——石油工业部炼油厂下马工地;贬义——疯狂年代非科学决策的产物。

此前,对6501隧洞工程的文化记忆,存有不同的观点和探索,笔者均觉得可嘉可喜。

观点一,隧洞工程是中南地区最庞大的人工隧洞体系。是个隧洞、岩洞、大洞、深洞、是人工开挖的群洞。它与洛阳石窟、大同石窟、四川卧佛的石窟不同,虽然粗犷、雄伟、惊人、深邃,但它没有石窟佛教文化的内涵。它与天然溶洞、天坑不同。没有溶洞、天坑的小桥流水、地下暗河的奔腾汹涌,没有溶洞、天坑超乎想象的鬼斧神工,也没有溶洞、天坑西天神仙的塑像或鬼怪的狰狞。但它却是一种特殊年代、特质意义内涵、专业施工的近现代建筑工程的隧洞文化;高品位地加以保护利用将有深远的人文历史意义。

观点二,隧洞工程是段“三线建设”(文革)国情诠释的载体。隧洞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承载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典型例证,蕴藏着那个年代政治生态特有的国情符码,是那种永远逝去不会再生,警醒国人的文化实物鉴证。

观点三,隧洞工程是个“谜”。“谜”必须解开,解开了“谜”,它的文化传承、记忆价值更大。如果不解开,游人就会认为研究者在与他们捉迷藏,认为研究者缺乏对历史的认真,也就缺乏了对游客的尊重。“谜”是旅游资源,像埃及的金字塔,谜搞清楚了,价值反而更大了。

当然,6501隧洞解谜,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还有许多细节有待探究,有待感兴趣的研究者投入时间精力继续揭秘。草木因季节枯荣,人事因历史兴衰,记忆因文化鲜活。6501隧洞工程,它俯瞰大地而从容淡定,它面对人间而笑看风云;6501隧洞,不仅添山水风景而生的隧洞,风过长空净,镜映万象新。

(作者:李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