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老干工作
 
养生保健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方法
编稿时间: 2013-09-12 10:22 来源: 岳阳市公路局
 

2013年6月17日—21日,按市老干局老年保健协会安排,我到长沙参加了省老年保健协会组织的保健知识宣传员培训班,培训班要求全体学员向各位中老年朋宣传养生保健的“有关知道”,现就学习体会和各位交流:

大家知道,中老年养生保健推介工作也是一项大政治。中老年朋友搞好养生保健,减少疾病,增强身心健康,也是富国强民的中国梦的实战之一。科学养生,提高中老年人乃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即节省饮食起居、医疗药品等方面的社会资源又节约了国家和社会的资金,还减轻了单位、家人的压力,使在岗在职的人员和晚辈誉出精和为实现祖国的强大贡献最大的力量。

各位领导,同事在养生保健方面大多已是研究生或导师级水平,我因今年才初涉此道,谈不上讲这方面的知识,只是就我涉足保健话题后谈一谈这阶段的粗浅体会,也算是班门弄斧了。

对养生保健涉足不深时,首先要认识养生保健的有关原则、方法等。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才能付诸于养生保健的实战。

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五花八门,其养生之道林林总总,千条万条。如—动以养身:就有运动、行动、活动、劳动等等,光运动有奥运会揽括和未揽括的不下百余种,细分工,仅保健操就不知有多少种。劳动也有家务劳动、生产劳动之别,细分家务劳动也有不知多少种。静以参心:也有闭目养神,闭门思过、打坐诵经、聊天看报、养花钓鱼等等。关于动以参身之道的实践,就得因年龄而异,性格而异(寒火体质之别),体况而异(病弱和强壮)、体型而异、季节而异、地域而异、文化而异。总之,要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条条道路通此系,只要是对身体有益的,自己喜欢的,容易记住的有关运动、活动你去实践就行了。

养生保健之道不管有多少条、多少种,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方法是统一的。

原则:顺应自然,有效应对。

方法: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心态平和。

下面,我就讲一讲原则和方法。

一、遵循“顺应自然、有效应对”的原则。

自然,就是自然形式的过程,规律及状态。

人体生命的“生化报变”,就是一个出、长、壮、老、已的过程,是不可改变的。

人体生命的自然过程,也就是寿命究竟有多长呢?从人体自身来说,决定个人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按多种理论计算,人的寿命应为120-175岁。其有青春期推断说(22岁×6倍),人类骨骼成长期推断说(20岁×7倍),细胞分裂固期推断说(24年×50代)等。

对个体的人来说,决定人体生命自然过程的盛衰变化、寿命长短及繁衍续断的,主要是自身“肾气”的盛衰。

“肾气”来源于何处?

先天父母精血,故称“先天之本”,现代科学称“基因”

而人出生后,其“肾气”又有赖于“五脏”所化生的气血精微不断完善,称为“后天补先天”。在诸脏腑中,脾胃尤为重要,称之为“气血生化之源”和“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宜固护,后天之本宜调养”。

自然之人“10岁将走,20岁将趋,30岁将步,40岁将坐,50岁目始不明,60岁将卧,70岁皮枯,80岁善谋,90岁空虚,100岁去矣”。而对少数先天禀赋即肾气特别旺,而又善于养生的人来说,衰去就会更慢此,寿命会更长一些,可达《内经》所谓“春秋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生、长、盛、衰,“顺其自然”,但延年益寿却可“有效应对”。

如何“有效应对”又不违背自然规律?主要有以下五点:

1、固护“先天肾气”。

关键在“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不宜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特别是放纵酒色的房劳过度是最捐精耗肾的。另“恐伤肾”,处于恐怖环境和惊恐状态的人,衰老得特别快。如兵荒马乱之年的老百姓寿命就不长,“双规”、逮捕的贪官就乃老短命等。

2、养护脾胃

后天之肾气零调养,就是调计脾胃,其关键“食饮有节、劳逸结合”。饮食起居要有规律,特别是吃的方面,既做到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充足,以健脾胃差气血;又要有所节制,温凉适度,以免伤及脾胃。同时做到劳逸有度,动静结合,以防产生“过劳损气,过逸因脾。

3、调补阴阳

人本自是由父母阴阳结合的而成,人体的任何组织结构和运动方式,都包含有阴阳。阴阳对应统一,五根五化,不可分割。人体阴阳在其消长变化中的动态平衡,伴随整个人生过程,一般情况,无需刻意进补,只需注意趋安避害,顺其自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颐养天年。但伤病后体弱,或先天禀赋就弱的人可适当调补。

“调补“的原则和目的,还是根据阴阳五根的原则,有效和平衡阴阳,因此,无论药补、食补,都要做到寒温、阴阳适当搭配。如冬天羊肉钝萝卜就补阳祛寒,清热降气,夏天喝凉茶就加点生姜。补泻兼施的八味地黄丸、阴中求阳的全  肾气丸等均为阴阳搭配。

4、通畅气血。

日常生活中,为保持肮脏气血的通畅有序,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保持饮食均衡,特别注意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分,以充养精血,保证气机运转的能量。

二是长期坚持适宜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增气机的活动

三是关于调节情绪,保持健康乐观的精神状态,以防气机郁带和逆乱。

5、防治有度

姜生保健及其防治疾病特别讲究“致中和”,就是“中庸调和”,“恰到好处”,中庸即中用,“中”(山东称谓)。

顺应自然,照顾生命,不宜过度。过度包括:营养过度、休养过度,锻炼过主工,用药过度、关注过度等竺,物无美,过则为害。

“扶正不  邪”、“祛邪不伤正”是防治病的核心理念。过度治疗是运用“祛邪”为手段的破坏性治疗,如大剂量用药、滥用抗生素等。《素向.五常政大论》:“大素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岑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二、注意养生保健的四大方法。

1、食饮有关

是指晚食物、喝饮料要有规律、有节制。吃喝总的要求是:饮食结构合理、主餐按时定量、饮水及时充足。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股之,以补精益尔”此载《素向.脏气法时论》。主经浑素搭配、以素为主。

按时定量:一日三餐,早吃好,中吃饱,晚吃少。

每天定时喝5-6次水,每次半斤为宜,总量保持4斤最好(含粥、汤等的液体)。多喝粥,适量饮茶,春饮香菜,夏饮缘茶,秩饮普洱、乌龙,冬饮红茶。

2、起居有常

一是按时作息,睡“子午觉”

二是讲究卫生:每天及时洗漱,经常打扫卫生,勤洗勤换衣服,适时敞开门窗。

3、适度运动

动则不衰,生命在于运动

“世卫”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句  言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药物是锻炼”。

为什么要运动呢?

因为人体内有一支“国防军”叫淋巴系统“,由淋巴管,结液组成。“管”遍布全身,“结”在颈,胳肢腋窝,大腿窝等处,“液”是血液的4-6倍,体重100斤人其血最约10斤,“液”量约40-60斤,“液”内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和抗体,能杀死细菌,病毒、变异细胞、癌细胞,清理代谢废物。“结”是过滤“液”的地方,是自体内的战  ,哪里感染发炎,“结”就肿大,这是因为淋巴结内在“打仗”,消灭细菌。

血液流动靠心脏跳动,而淋巴液流动需要肌肉收缩,通过一挤一压使“液”在“管”内流动。运动是使淋巴液循环。有不少慢性病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不吃药也能好,抵抗力也增强了。为什么?就是调动了自己体内的“国防军”打了胜仗。免疫是人体最好的“保健医生”。运动就是调动免疫功能积极性最好的方法。但运动一定一适度。关于“度”,大家知道,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辣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而久视伤血,适视则善血;久卧伤气,适卧伤气,适卧养气;久坐伤肉,适坐养肉;久行伤筋,适行养筋;久立伤骨,适立养骨。

4、心态平衡。

体强谓之健,心谓之康。健就是自体强壮;康,就是欢乐愉快。

人的健康与疾病86.7%与情绪、心结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静补,静补不如心补”。

情绪过激地波动,导致体内气机逆乱,五脏功能失调而致病。“怒则气上”就伤肝,“若则气缓就伤心,”悲则气 “就伤肺,“恐则气下”就伤肾,“思则气结”就伤脾。

“长寿”的人

一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遇事看得透,想得开,以理人清,心无死结。这些人多是一些很有智慧的人。因为智慧乐观,水会细机长流,流水不  。

二是心胸开朗,与人为善的人。这种人心胸开朗则少私欲,不计较得失;与人为善则得人和,不易产生矛盾和  结。所谓仁者寿,仁者乐山,   青山不老,山高路边。

善者为何长寿?这与人体内水有关。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健康之基,人体内有60%的水,体内水质的好坏对人的健康起决定性的作用,而水通人性,性善水好,性恶水坏。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自1994年始同他的团队进和地水分子结晶的试验,他们用天然水放于玻璃瓶中,让水阅读文字和水交流、听音乐,然后放于冷冻库,观察水结晶,发现水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当水阅读和倾听关于爱、感谢等美好善良的语言、音乐时,水的结晶就是美丽而有规则的图案,反之,倾诉仇恨、侮辱等恶毒语言时,就凌乱破碎不规则,甚至听打击乐,听噪声都出现不规则。

做善事,说善话,做善人,则自己身体内的水质就会娈好,反之,水质就坏,文之则生病,损害健康,固善都长寿。

三是献身事业而又不急于求成的人。

胸怀大志,兢兢业业干大事,心无旁骛,怀苍生之念而少私怨,可颐养浩然之正气。坦荡无畏不急功近利,心态稳定,这类精英,不但能成大业,且多长寿。

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不幸和打南,产生悲伤,恐惧和失落情绪怎么办?

一是想得开。

有些事情的出现是福还是祸难以预料只有想不开才不会一惊一乍,一喜一悲。如“塞翁失马,焉之非福”的成语故事既此。

二是听人劝

是云大师劝“哭婆灾”变“笑婆婆”的故事既此。

三是走得出

遇事不顺心,家庭遇重大变故等,可结伴旅游散心,参加一些活动转移注意力等。

四是看医生

医生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医生),可以开处方对疾病进行药物调治。

总之,老年人的养生保健要把握“顺应自然,有效应地”的原则,既不能逆“天命”(自然法则),也不要随心所欲,放任自流。而要积极地、科学地,有效的应对,争取60分中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影响人体寿命的部分我们自已掌握,争取活过100岁(决定健康四大因素中父母遗传只占15%;社会环境为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技术为8%;个人先得方式和活动占60%)。

最后,希望大家“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做到“吃得快、去得快、说得快、便得快、睡得快;有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五福临门”康定、长寿、富贵、积德、善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