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9-07-15
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两型社会 > 改革实践
 
岳阳市平江县生态脱贫攻坚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案例
编稿时间: 2017-05-05 09:04 来源: 市发改委两型办  
 

一、改革名称

岳阳市平江县生态脱贫攻坚制度创新

二、制度成果形式

(一)创新全域环境整治“一方案四办法”。包括:《平江县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实施方案》和《平江县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资金整合办法》《平江县全域环境综合整治样板乡镇、样板村管理办法》《平江县全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验收标准和奖补办法》《平江县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督查考核办法》。

(二)创新湖南美丽县“十无”“十禁”标准。1、全域环境达到“十无”标准:全域无立式广告招牌;全域无违章搭建棚亭;全域无非法喷贴广告;全域无破损标语横幅;全域无白色塑料垃圾;全域无非法塑料作坊;全域无成堆裸露垃圾;全域无垃圾露天焚烧;全域无建材随意堆放;全域无非法畜禽养殖。2、全域环境达到“十禁”标准:禁采,杜绝非法采矿;禁渔,杜绝非法捕捞;禁猎,杜绝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禁伐,杜绝乱砍滥伐;禁葬,杜绝“三沿六区”乱埋乱葬;禁塑,杜绝生产和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禁排,杜绝偷排偷放废气、废水、废渣;禁炮,杜绝在规定的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禁建,杜绝乱搭乱建;禁养,杜绝在禁养区内违法养殖。3、创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一决定三办法”。包括:《关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和《平江县旅游景区管理办法》《平江县鼓励和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暂行办法》《平江县旅游产业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

三、改革思路

平江县立足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和长株潭城市群“绿肺”定位,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树立“全域、全景、全业、全民”理念,形成旅游大思维、制定旅游大战略、构建旅游大格局、发展旅游大智慧。着力在全县4125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全域环境整治,建设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城乡秀美、人民幸福、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平江,推进全域旅游共建、共融、共享,发展“幸福产业”和“美丽经济”,探索贫困地区“绿富双赢”之路。

四、改革主要内容

(一)创新全域环境整治推进方式。坚持“五个结合”(重点整治与大面整治相结合,农村整治和集镇整治相结合,部门行动与镇村行动相结合,环保设施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全域环境整治与生态示范创建相结合),创新“十有”“十每”“六个一”办法,推动“四个转变”(推进全域环境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专项行动向整体联动转变,由行政包办为主向社会化推动转变,由环境污染整治向生态文明创建转变)。

“十有”:要求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对全域环境整治有党政重视、有专抓班子、有运作机制、有筹资办法、有工作经费、有保洁队伍、有设施设备、有自治组织、有督查讲评、有奖惩机制。

“十每”:要求全域环境整治工作做到每月整治、每月督查、每月排队、每月讲评、每月会商、每月公示、每月曝光、每月奖惩、每月通报、每年兑现。

“六个一”:对每月考核被评为倒数1-3名的乡镇,采取一堂现场会议、一个表态发言、一笔现金罚款、一场电视采访、一套整改方案、一次绩效扣分“六个一”办法督促整改。

(二)开展“十大生态专项行动”。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节能减排、生态经济、绿色县城、洁净乡村、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森林平江、绿色殡葬、绿色创建“十大专项行动”。

(三)优化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全方位挖掘和全景式谋划“三山一寨一江一城”(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石牛寨、汨罗江、山水新城)核心旅游资源,共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16个,其中,《平江县旅游地产发展总体规划》率全省县级之先,《幕阜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由国内知名的大地规划公司编制,《“自在平江”项目建设规划》由美籍华人、著名建筑专家、汕头大学设计院院长王适之亲自设计,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

(四)整合全域环境整治和全域旅游发展资源。(1)成立平江县全域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整合部门职能,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全面强化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和统筹,形成“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交通围绕旅游提等级、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管理围绕旅游上水平、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的共建共融共享机制。(3)多渠道整合全域环境整治,计划从2015年到2018年每年投入8000万元用于全域环境整治。(4)从2016年起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增加到1000万元,2014年以来全县争取到位全域旅游发展相关资金超过5亿元,县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全域旅游整合资金超过10亿元。

五、改革成效

(一)全域环境明显改观。拆除各乡镇集镇和公路沿线立式广告招牌5000多块、违建棚亭14000多个,乡镇集镇和主干公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环境设施全面提升。全县建成日处理220吨无害化垃圾处理场1个,建成县城、工业园、长寿、南江、安定5座污水处理厂,建立垃圾转运站24个。

(三)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实施重金属污染项目15个,淘汰关闭涉重企业30家,取缔关停“十五小”企业16家。关停长石洗台93个,封堵矿洞36个,取消非法砂场200多家,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案件85起。义务植树300多万株,营造林26.5万亩,恢复矿区植被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全县工业废水、废气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农村人畜饮水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区空气质量检测优良率已达到95%以上,农村大部分达到一级标准,汨罗江水质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四)生态创建成绩辉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省文明县城,全县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0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市生态示范村31个,县级生态文明示范村117个,1个乡镇获评省级美丽乡镇(南江镇),15个乡镇获评省市级卫生乡镇,2个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福寿山镇白寺村、安定镇茅田村),1个村获评全省美丽村庄示范村(伍市镇童家塅村)。

(五)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城乡居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强了,全县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群众满意度、文明程度、幸福指数得到很大的提高,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正在养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民共识共为。全县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居民满意度达98%以上。

(六)生态效益逐步放大。全域环境整治有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使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8.5∶31.0∶40.5转变为2015年的19.4∶44.8∶35.8。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4个、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创税2.09亿元,帮助近10万人吃上了“旅游饭”,其中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7万多人。2015年获评全省旅游强县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预计今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景区直接创税可过3000万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12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38元,同比增长6%。

六、社会影响

(一)全域环境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三名,综治民调持续稳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平安县。

(二)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并在2016年5月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浙江桐庐)现场会上作为典型经验推介,产生了强大的轰动效应。

(三)成功举办2016湖南夏季乡村旅游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等大型旅游节会活动10多次,协助拍摄央视《地理中国》、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广东卫视《炫风车手》等节目,“激情山水·自在平江”旅游形象正在深入人心,平江生态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四)省委主要领导在2016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对平江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2016岳阳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平江县召开。

(六)临湘市、涟源市等多个县市安排考察团到平江现场考察学习全域旅游发展和全域环境整治经验。

(七)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祝光耀率团到平江调研生态旅游扶贫工作,并将平江列为全国生态旅游扶贫试点县。

(八)平江县被国务院列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范围,并与湖北通城、江西修水定位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次区域合作示范区。

(九)平江县被纳入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生态“左肺”范围。

七、创新点说明

平江县立足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全域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山清水秀、民富县强”这幅平江最美丽、最完整的画卷,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城乡,发展全域旅游,壮大“美丽经济”,走“绿富双赢”之路。

(一)在要素保障上,实行“双重领导”。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组建专门班子、抽调专业人员、安排专项经费。认真探索“1+3”综合管理模式,组建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了旅游执法监察大队,正在推进旅游警察、工商分局、巡回法庭建设。

(二)在规划引领上,实行“高质高标。”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目标,共编制总规和各类专项规划16个。其中,按照“全域景区”和“国家公园”的理念编写的《平江县旅游地产发展总体规划》率全省县级之先,《幕阜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由国内知名的大地规划公司编制,《“自在平江”项目建设规划》由美籍华人、著名建筑专家、汕头大学设计院院长王适之亲自设计。打造以县城为核心,以“蓝墨水上游”汨罗江为旅游带,以“三山一寨”(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石牛寨)为重点的产业布局。

(三)在考核机制上,实行“重奖重罚”。对每月排名前一、二、三名的乡镇分别奖10000元、8000元、6000元,倒数一、二、三名的乡镇分别罚10000元、8000元、6000元,年底总排队,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分别奖励30万元、25万元、20万元。设立举报投诉专线电话,全民参与、全方位监督;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有职必有责、履职必尽责、失职必问责”。

(四)在整治内容上,实行 “五个结合”、十大标准”、“十二字方针”。实行重点整治与大面整治相结合,农村整治和集镇整治相结合,部门行动与镇村行动相结合,环保设施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城乡环境整治与生态示范创建相结合。明确整治工作措施做到“十有”。整治专项行动做到“十禁”。整治目标达到 “十无”。整治规定动作做到“十每”。从县到乡镇村贯彻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十二字方针”。

(五)在战略目标上,实行“双管齐下”。实施旅游开发与产业扶贫结合,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各方联合发力”的要求,形成“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交通围绕旅游提等级、城建围绕旅游树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宣传围绕旅游造声势、文化围绕旅游出特色、公安围绕旅游保平安、管理围绕旅游上水平、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的共建共融共享机制。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贫困户为对象,推进旅游扶贫。让贫困户依附景区经营脱贫,在直接参与旅游经营中脱贫,在旅游链条生产中脱贫,在旅游服务中脱贫,在提供旅游产品中脱贫,在提供和拥有良好的旅游环境中脱贫,最后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