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6年,岳阳市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力,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2017年,岳阳市将继续推进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突出“四个着力”,即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着力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2016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岳阳市紧紧围绕“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全市GDP增长7.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坚持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提质“两手抓”,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升级。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推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健康医药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科伦制药、国信军创、中科电气、东方雨虹等骨干企业,装备制造、有色循环、电子信息等产业分别增长10.6%、9.9 %、10.7 %,新兴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为23.73%,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积极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做旺旅游市场人气,强力推进南湖13118工程、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岳阳洞庭湖生态旅游文化节等活动,旅游总人数、总收入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做大现代物流规模,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岳阳获批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二是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进企业计划,开展“院士专家岳阳行”系列活动,深入推进重点产业帮扶,抓好石化、食品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做长石化产业链条,建立厂地联席会议和规范对接机制,完善绿色化工产业园区规划,举办石化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形成了石化、食品两大千亿产业集群。三是全面推广清洁低碳技术。在完善《岳阳市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充实完善《岳阳市2016年清洁低碳技术项目库》,新增清洁低碳技术推广项目64个;成功争取“云溪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及市政污泥生产绿色建材技术项目”纳入省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试点范畴。
二、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力。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部署和要求,结合岳阳实际,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是突出改革重点。制定了《市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6年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了工作责任。针对我市重化工业污染、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等问题,出台了《岳阳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细则》,研究制定了《岳阳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方案》。二是注重创新突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治污市场化改革,研究制定了《岳阳市关于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编制完成了《岳阳市国控重点企业环境信息自主公开奖惩机制》,创造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案例,平江县整治全域环境助推“绿富双赢”模式和汨罗市白水镇生态乡村建设模式得到省两型试验区管委会认可。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完成了《岳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多项规划,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起草了《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办法》,编制了《岳阳市海绵城市试点城市(2016-2018)建设实施方案》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专项资金纳入城市发展基金,作为资本金进行广泛融资。三是做好跟踪问效。加强与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衔接沟通,及时把握上级改革政策精神和改革进展动向。同时加强对县市区以及市直相关单位的指导,加强对改革项目推进进度督查,实行分月调度、季度汇总、年底对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广亮点模式,保障各项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三、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强。紧扣两型要求,坚定不移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路子。一是大力夯实基础设施。京港澳高速新开联络线、S308平江段大修工程等全面建成,三荷机场、蒙华铁路岳阳段、学院路综合提质改造等扎实推进,500千伏岳阳南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环南湖旅游交通三圈提前2年全线拉通,临湖公路、G240岳阳县至湘阴段改扩建工程等成功实施。扎实推进农田水利“百千万”工程,升级改造农网412个村,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累计达278.5万人。二是加快改善城乡环境。启动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铁山水资源保护持续加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达33个、生态村达95个,森林覆盖率和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45.3%和80%,“水墨丹青”底色更加厚重,岳阳获评“2016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三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中心城区控详规划基本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5%;中心城区重点渍水地段整治、小街巷改造、道路交通微循环改造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等扎实推进,环南湖周边亮化工程和南湖公园、金鹗公园提质改造如期竣工,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13辆,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
四、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注重从机制入手,强化工作措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机制。积极落实并执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研究制定《岳阳市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意见》,落实全省生态红线技术规范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管理办法,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推进全市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制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近期重点工作与责任分工方案》,建立健全岳阳市东洞庭湖湿地创新生态保育机制,洞庭湖湿地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全市湿地保护率达76.6%,岳阳市被授予“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单位”和“长江禁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二是健全生态环境监管机制。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出台《岳阳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细则》,建立国控重点企业环境信息自主公开奖惩机制,对36家国控重点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及时将相关监测信息在环保部门官网发布,我市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有效率、企业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均达到省考核要求。三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根据《湖南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湖南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制定《岳阳市环境保护督查实施方案》、《2017年全市环境保护督查计划》、《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方案》,出台《岳阳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试行)》、《岳阳市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抽查制度的实施方案》,确保两型建设落实落地。
五、示范效应进一步彰显。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定位以及空间布局内容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抓好两型发展。首先,培育一个两型示范样板。编制《2016年岳阳市两型示范创建工作方案》,选择岳阳楼区洛王街道办事处大桥湖社区作为推进重点,培育形成了以“爱、德、和、孝”为品牌的社区创建模式。该社区先后荣获“岳阳文明社区”、“岳阳文明创建示范社区”、“岳阳小康示范社区”等称号。其次,推广一个两型创建模式。创建了“岳阳市汨罗市白水镇生态乡村建设模式”,白水镇西长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百强村”、“全国生态村”、“全国宜居村庄”和“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湖南省两型建设示范村”、“湖南省新农村示范村”。最后,积极申报一批两型创建单位。2016年,全市有9个单位纳入省级两型创建单位范畴。同时,将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等9个村庄、岳阳楼区金鹗山街道办事处太子庙社区等2个社区和朝阳小学等4个学校推荐申报2017年省级两型创建单位。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园区建设、交通建设、港口建设、脱贫攻坚“四大会战”,着力在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努力谱写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岳阳篇章!
一、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以绿色化、低碳化为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落实“园区十条”,强力推动9大重点产业发展提速提效,整体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一是大力推进产业高新化。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组织实施传统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示范工程,推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以增量提升促存量优化。二是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培育打造一批支柱型产业。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规模效应突出、产业配套完备、区域优势明显的示范基地。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华电平江电厂、神华国华岳阳电厂、静脉产业园、福寿山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相关工作。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大力发展航运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新的增长点。三是大力推进产业高质化。积极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研发推广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做强核心业务,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和品牌。大力推广应用本地两型产品,引导政府采购向本地两型产品倾斜,鼓励本地超市、配送中心和商场加大采购本地产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着力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留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因”,加快建设蓝天常驻、青山常绿、碧水常流的美丽岳阳。一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建立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加快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全面启动中心城区禁炮工作,加强秸秆露天禁烧监管,治理餐饮行业油烟污染,强化施工场地扬尘污染治理。严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突出抓好云溪区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0C)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尾气管控,稳步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森林进城三年行动”,打造“林路相拥、林水相依、林城相融”的森林城市景观。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市、县两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加强水环境整治。认真抓好省“一号重点工程”贯彻与落实,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实施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五大专项行动,积极开展汨罗江、新墙河、华容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争南湖水质年内达到Ⅲ类标准。严格执行污水特别排放限值和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总量控制,严禁企业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大力实施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强化石化、造纸、食品加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园区、港口船舶的水污染治理,稳步降低水污染负荷。加快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新建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推进铁山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达标建设,定期发布水质监测数据,确保饮水安全。三是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建立土壤环境治理调查、监测制度。加快土壤污染物源头治理,强化固废填埋场、废弃物堆场、重化工企业等监管,有效控制污染面蔓延。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鼓励增施有机肥和高效缓释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植保绿色防控技术。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污染程度,对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变性开发和移民安置。
三、着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华能电厂等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逐步削减一次能源中煤炭的比重。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推进已建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交通,推动纯电动、天然气、油气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应用,推广天然气出租车、电动汽车、公共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加大限制过度包装、禁塑、淘汰白炽灯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能效家电、新能源机动车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推行无纸化和绿色节能办公。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深化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企业余能、余热在生活系统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生产设施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废弃物。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村镇、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推进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循环化改造试点和汨罗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加快岳阳静脉产业园建设和临湘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三是减少资源消耗。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管控措施,鼓励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推进节水型机关、学校、医院、社区等建设,打造节水型社会。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促进用地功能混合、鼓励地下空间复合利用,推广先进节地技术,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强化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强化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四、着力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树立底线思维,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生态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起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推进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体系,清晰界定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产权主体。创新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方式,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明确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归属关系和权责。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厘清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量。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行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健全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节能评估后期监管。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和生态修复机制,明确各类湿地功能,规范保护利用行为。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加强矿产资源查明登记和有偿占用登记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矿产资源交易平台。二是严格实行管理考核。完善两型社会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和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质量、污染物总量减排等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离任审计范围,将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财政转移支付、生态文明建设补助等资金安排挂钩,与各类评先创优挂钩。探索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三是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加强生态环境信息披露,推动政府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加大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加快常态化、制度化进程,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健全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加强环保决策过程中的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