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措施力推集中攻坚 机制创新引导村民参与
平江余坪镇村庄清洁行动“打出精算盘”
今年春天,平江县余坪镇在深化农村“空心房”整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的集中攻坚战中。一方面开展突击行动,创造吹糠见米的效果;一方面探索机制,要让各村环境整治留下一套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要探索一套此前由“政府大包大揽”向“村民主动参与”转化的自动运行机制。同时,该镇决定为每个村筹集30万元的“清洁费”。
集中攻坚:
财政投入不搞“平均数”
3月底,该镇18个村可“吃”最后一次的“大锅饭”,都可以从镇里平均拿到手2万元。
——这算是镇财政为本月度集中开展“三清理”行动经费的“主动买单”,但接下来的10万元镇财政投入,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由各个村自己“挣”回去。
从3月份起,镇里对各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考核内容细化到50项具体任务,首次启动“打分排名”。通过6个月的打分,分数靠前的村庄,不仅可以得到奖励工作经费8万元;镇里还会“买一送一”,授与其秀美村庄的奖牌。而分数靠后者,镇财政将只会给最低5万元的“安慰奖”。
激励措施一出,一场明“挣” 暗斗在18个村上演,集中攻坚效果明显。同时,镇上另外给了一个让各村“挣资”的机会——由镇财政出资聘请专业规划公司对每村都统一制订村级集中建房规划,对5—30户的集中建房点奖励5—30万元。镇上统一为各村制订公墓山规划,按照规模每点奖励5—20万元。镇财政筹资180余万元绿化经费,按照户主参与,村级配合,镇级奖补的方式,推动庭院栽果,村道栽花,干道栽樟,河道栽杨。
探索机制:
由政府组织向村民参与转变
镇里答应给每个村筹集30万元。其中包括政府财政以奖代投、从环卫费、扶贫后盾单位支持各筹资10万元。
镇党委政府对筹资做了通盘的考虑。既要保障各村有经费,也要在经费的筹集过程中,推动并完善长久机制的形成、以毕其功于一役、确保长治久安。
对其中10万元的筹集,镇里将目光“盯”到了村民身上。
一是提高标准收取环卫费。以前,该镇对村民按人均20元/年象征性地收环卫费,一个村仅能收2万多元。而各村里保洁员、垃圾清运费一般超过10万元,以镇里支付为主。实在不够的,靠村里从经费中“挤牙缝”。
集中整治开展以来,经村组层层发动,村民明白了村庄清洁行动是“自家的事”。所以,目前绝大多数的村已表决通过了人均5元/月的收费标准。仅此一项,各村环卫费最低也能凑集7到8万元。
二是创新方式收环卫费。以前,垃圾转运费、清扫费,做了事的人结账找的是镇政府和村委会,现在则直接找村环卫理事会。村环卫理事会人权事权一致,又在支村两委的纪律监督、各种形式的民主监督下,村环卫理事会顺利的成为了“村民办自己的事”的主体,回归到人居环境整治的“镇村主抓、村民主体”的正常角色定位。
村环卫理事会“上任”后,根据镇里的指导意见,在转运垃圾减量上、对农村别墅劝导按面积收费,尝试城里物业费收取方式,争取收钱“最多化”。
在转运垃圾减量上已有了清晰的思路:即“通过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减量”。如此前,该镇黄管村垃圾分类做得好,年垃圾转运费只1万多元。而盘山村虽比黄管村人口多一倍,但年垃圾转运费超过7万元。原因出在没有垃圾分类上。该镇还特别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发动,一是让孩子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二是通过小孩监督、转化大人,最终减少垃圾。
目前的信息显示,各村不仅对环卫费的提标没有异议,各村设定的对各家各户“最美清洁户”评比的标准和奖励,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清洁就清洁,为什么还加个“最美”的定语?
该镇对行动的工作经费可谓“打出了精算盘”,根据镇里的指导意见,村里不仅对各家各户达标项打分,还设计了主动交环卫费、超额捐环卫费等加分项。
最美清洁户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实惠。比如,该镇新庄村利用岳阳楼景区、君山公园在此联点帮扶的便利和机会,设定了“如果连续三次被评为最美清洁户的家庭主妇,村委会统一组织去岳阳楼参观”。黄管村将对每次被评为最美清洁户的家庭除授光荣牌表彰外,还奖励热水瓶、保温杯等。
各村的乡友乡贤、老领导通过座谈,已经被发动起来了,捐个几千、2万的老板也大有人在。今后,在村里主要路口,这些捐款人的光荣牌将挂上去。
该镇紧紧抓住第三项经费来源(即最后的10万元),目的是将一些遗留老问题攻破,既为以后的清洁行动降低人力财力的消耗打下基础,也是为把即将运行的新机制“扶上马”。
第三项经费来源是,平江是刚刚摘帽的贫困县,原来的驻村扶贫队员并没有撤走,而是被上级要求“就地接受新任务”。目前,各村扶贫队员反馈其后盾单位“同意对口支援7个村各10万元清洁行动专项经费。”其他大面村(此前的非贫困村)则从每年镇统筹安排到村的30万元项目资金中,调剂10万元用于环境整治项目开支。副书记、镇长吴敏思说,目的要提高长效管理水平,从以前的单纯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发参与的过程转变,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和长久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