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农业功能 发展乡村旅游―――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体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要深刻理解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全面把握农业的深刻变化,用新的实践推动新农村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呈现多功能的新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功能主要是经济功能,具体地说就是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应用,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本身的功能也正在向多种功能转变。这就是农业原有的食物保障等一般经济功能在不断强化和提升的同时,呈现出文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生物质能源等新功能。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重视农业多功能的开发利用。如以色列农业,在土地资源十分贫瘠,沙漠占去了国土总面积的45%,且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的情况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拓宽农业多种功能,使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
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农业的内涵在丰富,空间在拓宽,效用在延伸,功能在拓展:一是生态环保功能;二是旅游休闲功能;三是能源替代功能。比如我省沼气能源的开发,每年相当于节约1200多万吨标准煤,并形成了3000多万亩的护林能力。
乡村旅游是拓展农业功能的新亮点
目前,国际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界定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的一种新型旅游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一种具有乡村特色的休憩产业区。它既包括乡村农业观光旅游,也包括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区别于城市旅游,具有地域性、乡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群众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化,我国农业在继承传统文化和提供农业景观方面的非商品产出价值将日趋凸显。如梯田奇观、农家乐休闲、古镇古村落风光等。
我省乡村旅游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乡村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农家乐”,伴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而萌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具备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达4000多家,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接待人数达2600多万人次,全年经济收入超过25亿元。全省初步形成了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都市村庄型、民俗村寨型等多种乡村旅游类型。
乡村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途径,正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突破点,提高农村文明程序新的切入点和加快旅游产业调整新的着力点,其成效和作用日益凸现: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发展;二是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四是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要有新举措
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农村产业的新型业态,我们要跳出抓传统农业的方式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定位、举措来抓,以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农业农村发展观念,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旺盛生命力。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改变传统理念,树立新的农业农村发展观念。一是农业不等同于单纯的食物保障,随着人们需求多元化发展和不断升级,农业原有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功能在不断强化,同时,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功能,农业已经成为承载多功能的重要平台。二是农村不等于穷乡僻壤和落后的代名词,而是绿满大地、山明水秀、景色天成的广阔之地,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博大精深、原生态的物质和文化大都植根于广袤的农村。可以经营为草根性、乡土性和娱乐性很强的休闲农业,为乡村旅游业展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农民不一定都要单纯务农和当农民工,随着农业多功能的拓展,他们可以离土不离乡,在农业、农村内部有选择多种职业和发展的机会。四是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不局限于搞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旅游业的兴起,使农业与旅游业走向融合。
―――实行政策倾斜,为乡村旅游业夯实产业支撑力。要把乡村旅游业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财源情况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的以奖代投,发挥好政府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引导作用;信贷资金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支持开发。注重加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业的开发结合起来,搞好水、电、路、气和生态环保建设。实行优惠的税费和土地政策,鼓励把旅游产业做大,把旅游产品做精。
―――突出资源个性特色,为乡村旅游打造品牌影响力。要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乡村特色旅游精品,以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打造特色品牌。如湘潭的荷莲,湘西、怀化一带的梯田,洞庭湖区的油菜花,张家界山区的雾凇、冰凇,岳阳县张谷英村、会同县高椅村、中方县荆坪村、江永县上甘棠、千家峒等都是个性化十足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坚持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品牌。
―――健全行业服务机制,为乡村旅游提升管理执行力。在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机制的同时,培育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构筑信息交流平台。旅游、文化、信息等部门应在导游、礼仪、歌舞、餐饮、导购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农业部门应将乡村旅游的服务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的体系之中,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建立乡村旅游的营销网络,促进乡村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