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湖南省下达平江易地扶贫搬迁计划10684户34418人,按照实事求是原则,根据“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实际情况,平江易地扶贫搬迁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全县共有6户以上集中安置点264个,安置7612户、26879人,占易地扶贫搬迁总安置人数的78%,截止目前,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搬迁对象全部入住。
一、坚持“四三”要求,严把选址关
一是坚持“三个严守”。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线划定区域。二是坚持“三个规避”。规避地质灾害点,规避水库和尾矿库影响范围,规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三是坚持“三个结合”。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危房改造等专项规划有机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部分选址在主干道和便利的村道附近;与公共服务相结合,大部分安置点毗邻医院、学校、商业区、工业园区、农民合作社、扶贫车间。四是坚持“三个尊重”。尊重群众意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讲政策,疑疑解惑,了解群众意见建议,不搞一言堂、一刀切;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合理利用地形,保持田园风光,结合民俗民风,体现乡土气息,融合产业发展的要求,不搞大拆大建、大砍大伐;尊重乡镇实际,合理确定搬迁对象规模,不搞一时热、一阵风。选址县城安置的洪家塅安居小区位置十分优越,总面积169亩,总建筑面积22万㎡,概算总投资近7亿元,涉及全县23个乡镇1932户7519名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县政府无偿供地169亩用于安置和配套,土地市价目前达每亩400余万元,相当于投入了7亿多元解决民生问题。同时,安置区内配套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幼儿园,卫生室、警务室 、商场、地下停车场、休闲文体设施等,安置区还紧邻平江职校、平江天岳工业园和寺前食品工业小区,小区内建有扶贫车间,极大地方便了搬迁群众就近培训和就业。另外,乡镇建设集中安置区29个、安置3132户11098人,行政村建设集中安置点234个、安置2548户8262人,搬迁对象对安置点选址均很满意,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系好了第一粒扣子。
二、探索“十扶”举措,拓宽帮扶路
一是整合资金扶。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资金管理机制,统筹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政策性长期贷款、地方政策性债券、财政涉农资金、农户自筹资金6800万元,实行专户专账、专款专用、专人专管,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手中有粮”。二是完善配套扶。按照“配套完善、功能合理、环境整治、宜居宜业”的原则,集中安置点基本实现“五化五通三有”,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视、通网络,有文体广场、农家超市、垃圾收运点,并配套必要的生产用地,为搬迁对象提供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落实政策扶。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相关精准扶贫政策,出台“五提高、两补贴、两减免、一兜底”健康扶贫和“精准助学”教育扶贫等措施,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医保、社会保险、临时救助、大病保险等保障政策,确保搬迁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对标达标。四是稳定权益扶。保持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原有山、林、田、土等资源资产所有权不变、享受的政策红利不变,帮助1102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山、林、田、土经营流转,就地发展产业经济,每年为搬迁贫困户增收1000元以上。五是优惠减免扶。对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1020户1209名鳏寡孤独及老弱病残等无正常劳动力对象,出台用电、用水、用气、电视收费、丧葬费等优惠减免措施,切实减轻搬迁群众生活负担。六是支持创业扶。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纳入创业贴息贷款支持范畴,向申请人发放不低于10万元的创业贷款,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3856笔1.34亿元,搬迁对象因地制宜发展小规模家庭种养殖业、电商扶贫小店等增收项目,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七是健全组织扶。及时将搬迁对象纳入组织管理,县级、乡镇集中安置点实行社区模式管理治理,健全安置区党支部、党小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楼栋长等组织,提升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能力。八是精准结对扶。稳定干部结对帮扶,选派优秀在职在岗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县城安置点实行户籍所在地和居住地乡镇干部双重结对帮扶,持续开展帮思想、帮解难、帮扶困、帮就业等扶助工作。九是提振信心扶。创新开展先富党员带头扶贫献爱心、贫困党员带头脱贫树信心“双带双心”党建主题活动、扶贫扶志和树信心树新风“双扶双树”等宣讲活动,编印发放《平江脱贫故事》,引导搬迁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观念,增强脱贫信心。十是动员社会扶。创新开展“大爱平江”扶贫助困慈善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发动爱心人士、爱心团体、爱心企业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00户968人。
三、开辟“九条”通道,破解就业难
一是依托城区促就业。县城洪家塅紧邻中心城区,人社部门及时向搬迁群众发布用工信息,该安置区共有 1201名搬迁对象在中心城区从事保安、保洁、餐饮、搬运、家政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岗位。二是依托园区促就业。城关、三阳、伍市、浯口、三市、长寿等乡镇集镇安置区邻近平江工业园和各乡镇工业园区,园区常年用工需求在30000人以上,员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平江工业园常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500人以上,其中易地扶贫对象600人以上。三是依托景区促就业。石牛寨、龙门、长寿、加义、南江、福寿山等乡镇搬迁群众红色旅游线路、峡谷漂流、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与景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让90%的搬迁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四是依托特色产业促就业。确定高山有机茶、油茶、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三个重点扶贫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53个,发展碧桂园花卉苗木基地、九狮寨茶叶等548个经济组织与10000多名搬迁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五是依托技能培训促就业。准组织易地扶贫对象参加平江职校厨师、电工、焊工、导游、挖机、汽修、家政、保安、茶艺等技能培训,给予培训费和生活补贴,全县共培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4109人次。通过举办大型扶贫招聘会、乡镇专场招聘会、定向专场招聘会,就业率达90.6%。六是依托劳务输出促就业。与上海港务局、浏阳市蓝思科技、长沙望城高新区、芙蓉区等企业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常年安排贫困对象就业500人以上,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00人以上。七是依托扶贫车间促就业。引进浙江义乌来料加工、碧桂园苗木基地、湘绣女红、箱包、服装等扶贫车间28家,在农村种养殖经营主体中创建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8个,10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实现家门口就业。八是依托公益岗位促就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易地扶贫搬迁对象546名从事生态环保员工作,每人每年发放工资6000元,安排生态护林员136名,每人每年发放工资10000元。九是依托乡友帮带促就业。依托平江乡友资源丰富的优势,动员平江籍乡友、企业家带动310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四、收获“五重”红利,群众反响好
一是收获政策红利。建房资金政府出“大头”,搬迁对象按照人均30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自筹小部分,充分享受了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二是收获住房红利。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住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三是收获生活红利。通过集中建设、共建共享,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生活条件、生产空间都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四是收获财产红利。由村组统一对搬迁地耕地、林地进行流转,增加了群众财产性收入。五是收获精神红利。搬迁对象通过“农民”变“市民”,观念逐步转变,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增强,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易地扶贫搬迁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比如,我县洪家塅安置区居住安全、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就业灵活、收入稳定、广大群众安居乐业,通知入住不到一月,所有安置户全部搬进新居,截止目前,1932户入住家庭已脱贫1890户,真正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所有群众满怀感恩之情纷纷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