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查询大厅 > 开放档案查询 > 特色档案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
编稿时间: 2015-03-05 09:50 来源: 市档案局 
 

君山银针,又名“黄翎毛”、“白鹤茶”、“龙鳞”、“凤羽”、“雀舌”、“香千里”、“君山绿”、“君山毛尖”等,“因其芽身黄似金,芽尖白如玉,被誉为‘金镶玉’。”1956年,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1957年被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君山银针产于洞庭湖中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越的君山岛上,久负盛名。《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盖众,……岳州有氵邕湖之含膏”。《巴陵县志》载:“氵邕 茶盛称于唐,始贡于五代马殷。旧传氵邕 湖诸山,今则推君山矣。”“唐代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与松赞干布联姻时,就带去了君山茶。”从五代至清代,都以君山银针作为“宫廷皇室享用之贡茶”。《湖南省志》载:“君山产茶,岁以充贡”。“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品尝君山银针,对其大加赞赏”。《巴陵县志》又载:“君山贡茶,自国朝乾隆四十六年始,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遣人监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毫茸然,则珍品也”。当代,君山银针不但是“招待国宾的高档饮料”,而且“在国内外市场炙手可热,深受欢迎” 。

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分析,“君山银针每百克干品中含水浸出物38.2克,咖啡碱4.62克,氨基酸4.55克,茶多酚25.98克”。“冲泡之后,香气清爽,滋味甘醇,味色交融;饮后舌根回味,齿舌留香,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沏泡之时,可以欣赏到“茶叶柄朝下,毫尖直挺竖立,悬浮于杯中,带有白色绒毛的嫩芽,很快泛起许多亮晶晶的小水泡,犹如微波翻浪,群鱼吐珠,继而,茶叶徐徐下沉杯底,宛如春笋出土,笋尖林立,芽影、水光交相辉映。杏黄色的茶汁冉冉扩散,仿佛云霞浮动。茶芽沉落杯底之后,纷纷伸腰舒展,茶汁变浓,茶汤杏黄明彻,叶底鲜亮。”尤其是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芽三起三落,饮茶者得到茶艺景观享受。

君山银针茶的采摘制作,十分严谨。“采摘要在清明节前后七至十天进行。只摘单一芽头。要求芽头肥壮、重实、紧直,长25-30毫米,带2-3毫米芽柄,大小长短宽窄均匀,茸毛明显而未受病虫伤害。鲜芽采摘之后,还要经过拣剔除杂,然后轻放薄摊。制作完全是手工操作。传说古时君山有十八庙,每庙有一块茶园,庙中的和尚将摘好的茶芽汇集在香炉山专制,要用丝线将芽头一个一个地吊起来,在木炭上烘烤,真是根根茶叶精心制。”“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君山银针茶的制作工艺有了改进。现在,从鲜芽分拣到制成干茶,要经过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发酵、复烘摊凉、多包发酵、干燥等八道工序,历时三天三夜。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操作要领和技术要求。”

[摘自馆藏档案247—1—1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