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汨罗市档案馆内一直保存着第一届龙舟竞渡活动到第十二届龙舟竞渡活动的龙舟竞渡档案。见证了汨罗龙舟竞渡活动的发展史,“端午源头、龙舟故里”,汨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汨罗江畔。近四十年,来随着改革的春雷阵阵响起,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强势回归,汨罗端午龙舟竞渡活动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汨罗地方文化大放异彩的一道光环。
早在1980年的端午节,湖南省外事办、岳阳行署、汨罗县政府就首次联合在汨罗江归义河段举办大型龙舟赛,参赛龙舟10艘,观众达10万余人,其中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人士、港澳台胞200余人。龙舟赛期间,湖南省电视台拍摄《五月龙舟》新闻片。相继1981年端午龙舟赛,参赛龙舟增至16艘,湖南省划水队、划艇队赴现场表演,由中日两国合拍的《长江》电视片制作组到现场拍摄竞赛实况。1984年端午节汨罗县政府在汨罗江名山河段举行规模空前的龙舟竞赛活动,湖南省副省长陈邦柱陪同160多名海外客人及国内知名人士观光,观众达10万余人。自1998年开始,岳阳市举行的国际、国内重大龙舟竞渡活动,均到屈子祠朝庙。1998年后,汨罗市归义至新市大桥的汨罗江沿江大道工程全面竣工,聚绿化、防洪、休闲于一体,成为汨罗龙舟竞渡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5年,“汨罗江畔端午节”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市再次举办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赛。市委、市政府筹资1800多万元,在归义建成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市旅游局推出“龙船文化寻根游” 活动,6月11日数十万民众汇集在汨罗江两岸举行隆重的“祭屈大典”。在阵阵古乐声中,一艘来自湖北秭归屈原出生地的古朴木船,带着沿途各地民众祭奠屈原的粽子和诗文出现在龙舟竞渡中心,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朗读并焚烧为端午“祭屈”所作的新诗《汨罗江神》数百名中学生身着宫装,手持艾叶花篮将各地民众捎送的粽子投入江中。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菲律宾及国内各省、市20支龙舟队在汨罗江中擂鼓竞渡。
至2017年汨罗已连续12届成功举办汨罗江龙舟节,历届多有来自国内外的20支龙舟队参加竞赛,同时参与龙舟赛报道的海内外新闻媒体有100多家,新闻记者300多人。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先后对2006年、2008年两届国际龙舟赛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
2006年6月,全国首个龙舟月活动在汨罗启动,汨罗举办第二届棕子文化节,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家粽子生产企业的代表云集罗城,缅怀屈子英灵,两年后汨罗举办2008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和北京奥运火炬汨罗传递活动。作为端午节被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一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文联在汨罗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启动暨第三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端午祭屈活动、“走进端午源头”汨罗江畔民俗表演、中华经典朗读会、端午文化论坛等五大主题活动。今年5月13日中央文明办、湖南省委宣传部在汨罗江畔举行了 “爱我祖国、圆梦中华”
为主题的龙舟竞渡活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报道。5月30日电视剧《思美人》剧组将来到屈子祠、汨罗江畔进行祭屈大典。新建成的屈子文化园也将迎来开园仪式。汨罗市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中国龙舟名城”称号。其后,汨罗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大型龙舟竞渡和祭屈活动,汨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龙舟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