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大力推进湖鲜美食产业发展

来源:岳阳市商务粮食局2017-05-15
浏览量:1|| | ||

打造“舌尖上的湘阴”—— 湘阴县大力推进湖鲜美食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湘阴县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体系的完善、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湘阴县委、县政府依托交通区位优势,立足湘阴独特的湖鲜美食资源,按照“政府推动、市场驱动、行业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以产业培育为核心, 以品牌塑造为重点, 以挖掘保护饮食文化资源为抓手,以举办湖鲜美食文化节为载体, 多举措推进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建设,全县美食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并已形成以饮食产业拉动旅游、农业、商贸等多产业聚合发展的效应。目前,湘阴全县共有餐饮经营单位2243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年产值超5亿元。

以政府引导壮大美食产业

湘阴美食文化底蕴深厚,美食产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去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湖鲜美食作为一项重点产业举全县之力共同推进,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湖鲜美食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用3年时间把湘阴建设成湖南湖鲜美食产业原辅料生产和加工、湖鲜美食文化交流和创新、湖鲜美食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湖南美食消费基地,培育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元的餐饮龙头企业10家,打造1个以上美食旅游示范乡镇、2条以上有规模的美食街区、10个以上特色美食景区、50个以上美食品牌店等。实施意见围绕发展湖鲜美食产业提出了涵括培育美食名品、建设食材基地、提升美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等十项工作任务,并分别明确了2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以及全县各乡镇的职责和任务,为今后三年湘阴县发展美食产业指明了方向。

为打响湘阴湖鲜美食品牌,湘阴县将在今年6-7月举办第十二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暨2017湘阴湖鲜美食节活动,期间将开展打造湘阴名菜名席名宴美食名品、评选名店名厨、申报“中国湖鲜美食之乡”、加强湖鲜美食文化交流与推介等一系列活动,将为湘阴县打造美食品牌、发展美食产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以美食品牌助推全域旅游

湘阴传统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很多本地的名优风味小吃、名吃、名菜传承至今,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特别是近年来,着力挖掘本地美食精华,突出湖鲜美食特色,三井头炖肠子、瓦窑湾炖鹅、左宗棠鸡等“老字号”及鹤龙湖螃蟹、口味龙虾、青山岛全鱼席等湖鲜美食,每年均吸引长株潭等地食客前来一饱口福。湘阴鹤龙湖螃蟹、樟树港辣椒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知名度越来越大,每逢“五·一” 、“十·一”假期,湘阴旅游就会出现井喷高潮,广大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既为欣赏湘阴美景,也为品尝樟树港辣椒、鹤龙湖螃蟹等湘阴美食。在此期间,广大游客还竞相购买湘阴的藠头、有机蔬菜、水产品等特色美食,湘阴特色美食食材也由此进入了省内外老百姓的厨房。

目前,湘阴被列入省旅游资源重点县,洋沙湖国际度假区、青山岛旅游度假区进入环洞庭湖湖泊度假旅游区重点发展项目,樟树镇、鹤龙湖镇等列入省100个特色旅游小镇。据统计,2016年全县接待各类游客达425万人次,旅游总产值达19.8亿元。随着湘阴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湘阴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挖掘、培育和弘扬湖鲜美食文化,做好做活“好吃”与“好玩”的结合文章,美食产业与旅游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成为湘阴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优势。

以美食效应带动现代农业

湘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县委、县政府努力构建湖鲜美食产业与农业捆绑发展模式,把农业作为美食产业的“第一车间”,打造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以美食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大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品质品牌升级。目前,湘阴县的杨林寨蔬菜进驻长沙农贸市场,洞庭黄龙生态鱼走俏全省,湘鹤牌螃蟹获评全省蟹王,全县水产品总量达17.4万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36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35家,年产值过亿元企业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过百亿元。

湘阴县委、县政府加大在建设用地、配套资金、减免税费、保障配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引导美食原辅材料基地建设,实施“四鼓励”政策:鼓励上规模、有实力的餐饮企业,采用定单农业的方式,推进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原辅材料基地建设;鼓励品牌餐饮企业建立加工基地,实现统一配送;鼓励广大农民种养绿色无公害蔬菜、湖鲜水产品和畜禽;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加工特色美食原料、辅料。湘阴县《关于大力发展湖鲜美食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3年内打造6000亩樟树港辣椒种植基地、3万亩藠头种植基地、4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1万亩芦笋种植基地、2万亩湖鲜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1万头生态猪养殖基地、20万羽生态家禽养殖基地、3个美食原料深加工基地,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美食产业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效果将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湘阴县加快推动餐饮企业下乡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而且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全县休闲农庄发展到389家,休闲农业企业8个,乡村旅游基地面积5650亩。鹤龙湖旅游休闲渔都、瓦窑湾鹅店等18家“农家乐”、“渔家乐”评为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凯佳生态农庄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农庄、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湖南省首届国家魅力山庄,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工作联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