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锡矿登上国际舞台,生态修复新模式换来“金山银山”

来源:潇湘晨报2022-04-18
浏览量:1|| | ||

走进现在的锡矿山,目之所及是犹如在草原上万马奔腾的石林、是高山瀑布流水、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冷水江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指标持续好转,“生态绿”成为了锡矿山最亮丽的底色,在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也登上了国际舞台:2021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主题四——“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保护修复”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了《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含18个案例),其中湖南省《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案例入选。

荒芜山体修复成翠绿林地

治与修

从“搬出去”到“搬回来”

锡矿山土生土长的康石厚,看着家周边渐次冒出来的一片片绿色,心里舒坦了不少。“前些年,这里到处一片荒凉,草木不生长,粉尘漫天飞。现在能看到满山青绿,不容易啊!”康石厚说。

锡矿山素有“世界锑都”之盛名,锑产品生产量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占全国1/3。年轻时的康石厚,还曾是个下矿工人。那时的锡矿山,抬头还能看见蓝天,低头也能瞧见绿草。然而,上世纪80年代后,锡矿山的环境状况却急转直下。

原来,长期的开采使得矿藏逐渐枯竭,环境严重污染,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废渣堆占土地。山体植被荒芜、石漠化,动植物多样性退化,田地无法耕种,毒水毒气也让矿区居民苦不堪言。

“(以前)像这个绿油油菜烟子一来就变黄色了,下雨以后,绿叶子就变成黑叶子了。”谈起锡矿山的过去,70多岁的吴代初也印象深刻。他在冷水江市锡矿山街道联盟居委会住了大半辈子,他家对面就是耸立的锡矿山南矿区。

2010年起,一场涉锑企业关闭整顿风暴在锡矿山掀起。关闭涉锑企业82家,取缔选矿小作坊145处,7家锑开采企业整合至4家,民营锑冶炼企业整合至8家,所有非法建设涉锑项目全部关闭取缔。

2018年,锡矿山又获批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整治矿山、治理污染水体、治裸露山体、治荒废田地、治地质灾害等措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变成了百姓争先向往的生态游园。

2020年,冷水江市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和锡矿山其他环境治理工程实施完成。冷水江锡矿山地区青丰河、涟溪河水质得到极大地改善。例如,2020年青丰河万民桥断面砷、锑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98.7%、86.1%,砷已达标。涟溪河民主桥断面2020年锑浓度比2013年下降了84.5%,砷稳定达标。2021年以来,青丰河、涟溪河锑浓度进一步下降,铅、镉、铬、汞等11项重金属指标均稳定达标。

“空气比以前好了,树木又长起来了。孩子们经常回来看看爷爷奶奶,我现在70岁了,我希望小孩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吴代初说道,“我的邻居开始修整房子了,计划搬回来住。”

废渣堆场修复成灵秀湿地

识与用

从“还账“到“生金”

前期的乱采滥挖,使锡矿山许多采空区成为一个巨大的“蛋壳”。85岁的曾贤云奶奶原是锡矿山宝大兴区陶塘街的居民。“有一回,别人来我家,在地坪上跺了一脚,地面‘啪’地陷进去一块,吓得人直跳!”曾奶奶说。

新账不能再欠,旧账努力还清,是锡矿山环境整治的底线。锡矿山也悄悄发生改变。自然资源部门投入3亿多元,对锡矿山实施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将引水供水、河道清淤和8所学校改建等项目与种树复绿、搬迁避险等同步进行,环境治理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多年努力,矿山居民生活环境逐步改观。

2013年开始,一场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的“矿山复绿”行动拉开大幕,通过改良土壤、修建引水灌溉工程,以乔、灌、花、草混种的方式进行修复,部分区域结合当地产业发展,59座矿山得以复绿,累计造林4000余亩,大叶女贞、楸树等一批抗污树种,已在锡矿山上摇曳生姿。

2014年起,冷水江市也启动青丰河、涟溪河综合整治工程,处理了400万吨历史遗留废渣。此外,锡矿山闪星锑业牵头并参与研发的“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技术,使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砷碱渣变废为宝,从此再无新的工业“三废”产生。

保护发掘地质文化、红色历史

矿山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在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过程中,冷水江市也紧紧围绕“世界锑都”品牌,因地制宜,与当地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地质遗迹和工矿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以及群众的需求相结合,探索了一种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生态观光的生态修复新模式,打造了一批彰显当地特色的矿山生态修示范点和地质文化景观点。

在这种新模式下,昔日的裸露石林变成万马奔腾石林,典型的地质遗迹云斜煌斑岩、独立小屋成为学生们的“教科书”,千洞崖、桃花谷、羊牯岭文化广场、忆苦窿采矿遗迹等工程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来到锡矿山观光打卡。

荒废的2000多亩农田,经过修复后进行流转,由当地合作社承包种植水稻和稻田养鱼,预计每年可增加租地收入约60万元。

废弃的矿山整治后,当地老百姓种植了金银花、黄桃等经济作物,预计每年可创收约1000万元。随着锡矿山生态旅游的不断开发,将会带动周边经济发展,预测增加当地1000-3000人的就业机会。

村民姜友初世代居住在锡矿山老江冲,他把房子改造成了农家乐,以迎接更多的游客。

潇湘晨报记者王茶茶 通讯员邹礼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