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届人大四次
会议文件(十三)
关于全市和市本级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
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1月11日在岳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岳阳市财政局局长 刘美树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和市本级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抢抓机遇,提速增效,2010年财政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0年,是财政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最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财税部门抢抓经济发展和体制调整的机遇,财政收入提速增长,突破百亿大关,并跃居全省第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时,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部署,全力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良好,超额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
2010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9.6亿元,为预算的111.1%,同比增长2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9亿元,为预算的111.7%,增长24.4%;上划中央收入完成81.5亿元,为预算的111.7%,增长27.8 %;上划省级收入完成6.2亿元,为预算的98.6%,增长14.1%。
全市完成总支出189.8亿元,同比增长33.3%,增加47.4亿元。
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82亿元,为预算的112.4%,同比增长27.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7亿元,为预算的110.7%,增长24.8%;上划中央收入完成 60.2亿元,为预算的113.5%,增长28.1%;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1亿元,为预算的100%,增长19.3%。
市本级完成总支出48.4亿元,同比增长51.3%,增加16.4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收支情况还只是快报数据,最终执行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10年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1、财政收入在“提速”中实现历史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要求,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们将2010年确定为“财政提速发展年”,提出了“百亿大关”、“百年大计”、“百无一失”的“三百”奋斗目标。一年下来,财政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是总量突破。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财政收入从2004年的34.2亿元到2010年的139.6亿元,增加105亿元。二是排名突破。前些年我市财政收入规模一直徘徊于全省第四,2010年超过了株洲市,跃居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三是质量突破。2010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4.2%,创历史新高,并且超全省绩效评估考核要求9.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跃居第二,主要得益于“经济拉动、体制助推”。一是经济拉动。近年来,全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培植主体财源,形成了石化、食品、造纸、能源、纺织、再生资源等10大产业集群,为财政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面对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从容应对,果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联手帮扶企业,化“危”为“机”。危机过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吹响了“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号角,全市经济走向新的腾飞。2010年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增幅高于上年同期9个百分点。二是体制助推。201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调整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决定,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将长炼、岳纸、华能收入下放我市,增加了收入规模。在应对体制调整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炼红书记、兰香市长提出的“高度关注、积极应对”的要求,一手抓争取,一手抓应对,踩到了改革的最佳时点。静态看,多争取财力近1亿;长远看,千万吨炼油、岳纸40万吨、华能三期等新上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归属岳阳,未来财政将有跨越增长。
2、财源建设在“升级”中实现稳步发展。切实完善和落实各项财税扶持办法,推进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集中财力重点支持临港产业新区建设,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落实增值税转型等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服务石化、造纸、能源、机电等大型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上市融资,促进工业升级;支持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创建产业品牌,促进农业升级;支持发展旅游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业升级。同时,积极做活洞庭湖区、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和炼油企业密集区等特色文章,全力以赴抓机遇、跑项目、要政策、争资金。全年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103亿元,同比增长10.8%。在全力改善民生的基础上,有力促进了财源建设。
3、财政支出在“惠民”中彰显公平正义。立足公共财政职能,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了民生投入力度。2010年,全市民生支出达114.3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同比增长2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7.4亿元,增长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1亿元,增长32.7%;教育支出26.4亿元,增长18.2%;医疗卫生支出13.1亿元,增长29.4%;环境保护支出4.9亿元,增长46.9%;住房保障支出5亿元,增长142.1%。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共沐了公共财政的雨露阳光。
4、财政管理在“增效”中实现科学优化。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财政绩效提升。细化了部门预算,从严控制临时性追加和一般性支出;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切实抓好强农惠农资金监管检查;加强了对家电和汽摩下乡财政补贴的监管和考评;在抓好资金管理的同时,强化了资产管理;积极发挥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全年审减节约财政资金4.7亿元,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财政发展最快的五年,财政收入由38亿元提高到139.6亿元,年均增长27.5 %;财政支出由49.8亿元增加到189.8亿元。是民生投入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民生支出268.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总量的61.3%。是财政管理最好的五年,将理财理念的创新突破和大胆实践贯穿工作始终,成功启动和实施了城区财政体制调整、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十大改革”,强化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乡财管理、队伍管理等“四大管理”,做活了洞庭湖区、财政文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等“三篇文章”,健全了公共财政体系,促进了财政健康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重视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贡献和回报。在此,向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努力建设财政强市
历史经验表明,时移势变,因势定策,乃运筹方略之道;辨势习策,同心共济,是决胜未来之途。
我们应该看到,2011年和今后五年财政经济运行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为下一轮改革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全球经济继续复苏好转,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趋好,以及我国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实施,国家经济转入平稳发展常态。二是“五市一极”发展战略实施将为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市委、市政府“五市一极”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将迈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三是“十一五”财政经济发展为未来奠定了良好基础。财政部专家指出,对一个地级市而言,财政收入超百亿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我市财政发展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期。同时,近几年我市项目建设积蓄的力量将逐步释放,比如炼化一体化、岳纸40万吨、华能三期、催化剂等项目陆续开工或投产,临港新区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上市势头看好,县市区项目建设加快,将为全市财政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活力,未来财政将有跨越增长。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压力仍然很大。一是宏观政策压力。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放缓,争资难度加大;我市仍然处于增值税转型抵扣的高峰期,预计影响全年收入近5亿元;再生资源行业优惠政策取消,也将造成财政减收。二是市州竞争压力。我市财政收入虽然过了100亿,位居第二,但与长沙的差距依然很大,领先其他市州的优势并不明显。三是自身发展压力。我市收入规模虽然较大,但由于受财政体制和税制影响,增量收入的大部分财力被中央和省集中,根据测算,在2010年收入增量中,中央、省集中我市财力20.3亿元,占总增量的72.5%,以致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我们正面临着由财政大市向财政强市转型的巨大挑战。
基于上述形势,2011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为主线,把我市由一个财政大市建设成为一个财政强市,为民本岳阳和谐崛起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到“十二五”末,财政收入的总体目标是,完成300亿元以上。
2011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目标是: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160.5亿元,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9.7亿元,增长15%;上划中央收入93.7亿元,增长15%;上划省级收入7.1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支出安排94.7亿元,增长12%。当年收支平衡。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94.4亿元,增长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8亿元,增长15.1%;上划中央收入69.2亿元,增长15%;上划省级收入2.4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支出安排27.1亿元,增长12%。当年收支平衡。
现在提请会议审查的只是代编预算草案,待各级人大通过的预算汇总后,再将有关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为切实做好2011年财政工作,我们确定2011年为“财政转型升级年”。所谓 “转型”,就是在做大收入规模的同时,重点放在“做强”上;所谓“升级”,就是财政保障能力以及管理水平有新提升。
(一)坚持发展为先,培财源、强财力,提高财政发展水平。着重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地方可用财力。一是向培植财源要财力。围绕“五市一极”战略,增加财政投入,重点支持临港产业新区、经济开发区,支持大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融资上市,支持物流、旅游、服务等三产业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全力培育地方财源。二是向政策要财力。同税务部门一道,积极争取成品油消费税附加纳入地方收入管理;着力抓好涉外企业、再生资源以及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政策变化的研究和对接;继续争取对洞庭湖区特别是湿地保护的政策扶持,赢取更多的地方利益。三是向征管要财力。突破房地产交易税征管,将房地产交易的价格评估与税收征管分离,实施以价定税,以税增收。
(二)坚持民生为本,调支出、优结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根本出发点,大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支持劳动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扩大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众供养,大力加强低收入家庭保障住房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
(三)坚持管理为重,抓关键、破难题,提高财政运行质量。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适应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和财政省管县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重点调整和完善市对县特别是中心城区的体制,推进县对乡体制相应调整和完善,激发各方面发展活力。二是在做好资金管理的同时,做好资产管理,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预算,切实将财政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三是按照“包容性增长”的要求,对预决算进行改革,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投入,更加注重“五创提质”投入,更加注重科技、环保、节能投入,更加注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支持方向和产业布局优化支出,把“包容性增长”、“五市一极”的精神落实到预决算中去,从而以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财政升级转型。
(四)坚持文化为基,抓素质、转作风,提升干部队伍形象。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以“做有品位的人,干有品质的事,打造品牌财政”为主题的“三品”工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从文化引领、制度约束、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过硬财政干部队伍,强化财政事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回顾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岳阳明天的财政更强大!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责任编辑: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