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打牢粮食安全根基

来源:人民网2023-01-01 10:57
浏览量:1|| | ||

原标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打牢粮食安全根基

隆冬时节,郴州市百里西河犹如一条墨绿玉带,沿线村庄处处皆景。西河两岸高标准建设的4.86万亩稻田,让当地百姓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西河是湖南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缩影。2022年,湖南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粮食安全根基牢、饭碗端得稳。

乡村振兴迈大步,和美景色日日新

2022年12月29日,天气寒冷,仍阻挡不了游客的脚步。他们来到位于衡阳蒸湘区的文化长廊、艺术家部落等“网红打卡地”,拍照、发微信朋友圈。

2022年,蒸湘区以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深入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以节会为媒、稻田为台、天地为幕,把咖啡、露营等元素搬进田间地头,打造农耕文化网红村,在扮靓乡村的同时,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蒸湘区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和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绘就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湖南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出台关于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指导意见,支持脱贫地区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乡村振兴迈大步,和美景色日日新。武冈市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格局和整体产业布局。全市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中小学大班额全面消除,三级诊疗体系全面健全,村级首诊率和大病定点医院救治率分别达65%、95%以上。2022年,武冈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上年相比预计增长超10%。

盘活闲置资源,建设和美乡村。宁远县通过推行复垦复绿型、股份合作型、保护开发型等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2475.4亩,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闲置宅基地开发,使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融合发展。该县农村宅基地改革经验做法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题推介。

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目标,湖南接续开展后续帮扶工作,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2年,涟源市通过党建、文化、企业、就业等联点帮扶,引导搬迁群众入股经营发展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人人有事做,就业帮扶“楼上住家、楼下就业”。

粮食安全根基牢,端稳饭碗底气足

解决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22年,湖南上下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7148.3万亩,超计划13.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603.6亿斤,连续3年超600亿斤,将饭碗端得更稳。

仓廪实,天下安。2022年,长沙县聚焦主体培育、服务保障、基础建设、科技赋能,解决“有地无人种、有地不愿种”等问题。全县培育规模种粮主体776家,打造粮食万亩示范片3个,在全国率先打造“院士农业”,吸引10个院士团队在全县建成13个科研基地。全县粮食常年播种面积达11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超10亿斤。

醴陵市以市场化收购为主,狠抓粮食收购、储存、监管和质量全过程安全,2022年收粮超8万吨。湘潭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保持在125万亩以上,年产粮食60万吨左右。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湖南多措并举治理耕地抛荒,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

岳阳县推动11438.9亩抛荒耕地全部复耕复种,连续11年获评国家级或省级粮食生产先进单位。2022年,全省春耕生产暨耕地抛荒专项治理现场推进会在岳阳县召开。

常德市鼎城区打破田埂、田沟界限,推进“小田改大田”,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实现“良田粮用”“良田长用”。

永州市冷水滩区探索出“小田变大田”“单种变套种”“自管变代管”模式,实现农田增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区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75万亩以上。

藏粮于技。南县立足稻虾产业,深化改革,建成稻虾数字化供销服务平台,推动稻虾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稻虾田亩均年收入达6000元,纯收入是常规水稻种植的3倍。

安仁县建立6大激励措施,推动农机服务提质增效,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记者 奉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