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湖南9家分散在不同省属国企的医药企业“九九归一”、攥指成拳。按照“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类”的改革要求,湖南医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近年来,湖南省国资国企全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发展动能持续激发。
截至2021年底,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52万亿元,实现年营业收入6021.1亿元、利润303.9亿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湖南钢铁集团成为湖南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今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名单,湖南海利集团作为湖南省国资国企的优秀代表,名列其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国资国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将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决策事项清单化,通过制定《省属监管企业决策事项清单模版(试行)》,形成“五单合一”决策清单体系。目前,省属监管企业均制定了决策事项清单和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落实了党组织前置研究程序,优化了工作流程,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
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符合条件的19户企业集团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232户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其中210户子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
此外,为充分发挥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作用,健全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目前19户企业集团和232户子企业落实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
据悉,示范企业湖南海利通过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厘清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公司和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近几年,湖南海利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重要指标持续上升,实现业绩六连增、目标六连超。
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在湖南省国资国企各项改革工作中,被反复提及。
围绕这一目标,近年来,省国资国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加强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省国资委按照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要求,新设科技创新处、对外合作处、企业队伍建设处、董事会工作处。强化出资人监督职责,停止国资委项目审批,加大对违规经营投资的追责问责力度,切实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19户监管企业已全面完成经理层成员“两书一协议”签订工作,省属监管企业均实施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制定出台《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强化“混资本”与“改机制”并重,构建市场化经营机制。
中联重科是湖南国资国企混改的典范。
从2000年上市到如今,其国有股本比例不断下降。通过持续混改,中联重科形成了“一股领先+相对分散+激励股份”相结合的股权结构,实现既让国有资本控股、保值增值,又让企业从外部输入活力的目标。
今年6月发布的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中联重科销售收入104.03亿美元,占世界份额4.5%,综合实力排名第七。2012年,中联重科的销售收入是71.71亿美元、世界份额是3.9%。
从“炒豆子”到“做豆浆”,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7月20日,湖南国资国企新一轮大规模重组整合,吸引众多目光。
湖南建工集团等10户省属监管企业,合并重组成建投集团、农业集团、有色集团、阳光华天集团、兴湘集团等5户。
本轮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涉及资产总额3730亿元、营业收入2000亿元,分别占省属监管企业总资产的24%、总营收的35%。
其整合重组的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影响之深,被形容为“在湖南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
9月,随着湖南医药集团揭牌,省属监管企业正式形成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民生保障、国资投运五大产业板块。
湖南省国资委负责人表示,国企重组整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推动同类企业深度融合。避免“炒豆子”,注重“做豆浆”,确保企业重组后业务、管理、制度和文化融为一体,实现“1+1>2”的整合效果。
同时,省国资国企大力推进压层级、减法人。2017年以来,共减少法人户数260余户。今年又启动“回头看”,年内确保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法人户数压减35%、总量控制在1000户左右。
经过一系列“加减法”,目前省属直接监管企业由24家压降至19家,省属监管企业户均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由543亿元提高到760亿元、由220亿元提高到300亿元、由12.6亿元提高到15亿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记者 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