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16日,湖南再一次为全国贡献“经验”: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的100余名工作人员来到湖南,学习如何讲好“脱贫故事”。
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牢记嘱托,扛起政治责任。湖南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全省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了每一个乡村角落、温暖了每一户贫困家庭。如今,三湘儿女正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奋力描绘新画卷。
合力攻坚,一步跨千年
金秋时节,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里,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可收获猕猴桃350吨左右。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到村民家里看谷仓、问收入、谈发展。在施成富家前坪,总书记与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探讨脱贫之路。这块小小的地坪,是中国精准扶贫的启航地、人类减贫史上的地标,如今,也是网红打卡地。
精准扶贫,风起十八洞,迅速吹遍三湘四水。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攻克千年贫困难题。
贫困程度有多深,脱贫攻坚的责任就有多重!从湘东到湘西,从湘南到湘北,历届省委书记、省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踏遍贫困县的山山水水。
省、市、县、乡、村五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压实责任;明确省委是“总前委”、市委书记是“纵队司令”、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是“主攻队长”、村党支部书记是“尖刀排长”,全力扛起脱贫攻坚重任。
各项脱贫举措叠加推出,各方力量汇合形成合力。我省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着重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扶贫投入连年递增,出台政策文件,压紧压实责任。
合力攻坚,一步跨千年。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水患变水利。100多所芙蓉学校成为“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一道靓丽风景。贫困地区产业项目融入全省百千亿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所有脱贫县都有了特色支柱产业。
山还是那座山,却变成了“金山银山”。扶贫直播间、云超市等平台让老百姓的“山货”走出了深闺,苗寨老奶奶的小超市也用上了移动支付。很多村民加入合作社、办起农家乐、开上了小轿车。三湘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幸福快乐的笑声荡漾在我们美丽的家园。
探索创新,“湖南经验”开出幸福之花
国庆黄金周临近,凤凰县竹山村民宿一房难求。游客多了,土特产品自然好销。9月15日,竹山村吴阿妹正在提前备货,土鸡蛋、猕猴桃摆了满满三大框,这些都是游客喜欢的“香饽饽”。
竹山村是苗族聚居村,曾被大山深锁,成了深度贫困村。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竹山村利用保存完好的苗族建筑和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沉睡的“宝藏”绽放光彩。去年,全村接待游客36.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91万元。
脱贫攻坚,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中,湖南不断探索创新,一批具有湖南特色、全国影响的经验模式相继涌现,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湖南智慧,开出了幸福之花。
产业扶贫,资金是子弹。湖南在全国创新推出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的“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财政全额贴息”扶贫小额信贷新模式。2019年,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现场会上,当时20多个省份的扶贫干部来湖南学习取经。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湖南创造性提出“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思路。2016年全国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把会场搬到了湖南。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最有效的途径。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发建设“互联网+易地扶贫搬迁”大数据平台,探索“楼上生活、楼下生产”“群众下山、产业上山”的就业模式。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湖南易地扶贫搬迁给予表扬激励。
一批村寨脱颖而出,创造了精准扶贫的经典范例,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精准脱贫的样板和名片。
花垣县十八洞村实现从深度贫困苗乡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凤凰县菖蒲塘村跑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速度”;汝城县沙洲村走出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红色乡村幸福之路……
接棒再战,乡村景色日日新
持续干旱,农作物“喊渴”。9月17日,江永县上江圩镇夏湾村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何应盛拿出解渴方案:从溶洞里抽水,保全村农作物灌溉。
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导致湖南旱情持续蔓延。防止旱情影响脱贫群众收入,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变身“找水达人”,带领群众寻找水源,缓解旱情。
走完了脱贫摘帽的艰辛历程,望向前方,乡村振兴正激励三湘儿女奋力奔跑。
保持帮扶政策稳定并不断完善,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湖南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返贫致贫底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相继在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管理、驻村帮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出台关于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指导意见,省直部门加快制定本部门、本系统支持15个重点帮扶县方案,形成“1+N”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创建省级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推行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今年6月,湖南专门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灾情影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十条举措》,从精准监测帮扶、突出稳岗就业、深入产业帮扶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全力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新的胜利进发。湖南传承脱贫攻坚精神,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大力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万企兴万村”和“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秀美屋场、五美庭院。在韶山至井冈山铁路沿线,以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点,建设湘赣边美丽走廊。
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大农村改厕力度,乡村越来越美,乡村民宿、旅游等产业兴起,老百姓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广。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湖南勇担首创之为,奏响一曲曲“大地颂歌”;接续奋战乡村振兴,三湘儿女雄心壮志冲云天。(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肖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