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绕三湘 青山多绣绮

来源:人民网2022-09-02 09:25
浏览量:1|| | ||

“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海晏河清。”9月1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佳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时,如是描述他所见之今日潇湘。

十年以来,我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十年过去,湖南年复一年绿起来、美起来,谱写了生态环境新篇章。

十年,保护力度大提升

“湖南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邓立佳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美丽湖南建设——

防治,驰而不息。湘江保护和治理3个“三年行动计划”历时9年全面完成,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持续深入,一江一湖四水“十年禁渔”严格执行,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连续6年展开,长株潭及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重大治污行动接连推进,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修复,科学统筹。我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一体保护、整体修复,2018年投资79.13亿元实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2019年争取中央资金2.56亿元实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今年预计投入75.6亿元保护和修复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实施湘桂岩溶地资江沅江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整改,突破历史难题。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重点,强力推进长江岸线项目、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港口码头污染、洞庭湖非法采砂、长株潭绿心、废弃矿山、尾矿库、矿涌水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整改,督察整改工作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十年,环境质量大变样

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37个森林公园、54个湿地公园、55个自然保护区,582处自然保护地……“我省有11.27%的国土面积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发布会上,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林山告诉记者,“绿色”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过去十年,湖南的天更蓝了。2021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91%,今年1至7月优良率上升至92.4%,7月份全省有11个市州实现空气质量“全优”。

山更绿了。我省十年完成了人工造林2930.9万亩、封山育林2630.9万亩、退化林修复1852.8万亩、森林抚育7464.6万亩、湿地修复14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7.34%增至59.97%,森林蓄积量由4.29亿立方米增至6.41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由84.2%提升到86.3%,湿地保护率由50.16%增至70.54%。

水更清了。十年间湘江水质优良率提高了10.6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干流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目前,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7.3%,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永州、张家界、怀化3个市位列全国水环境质量前30名。

湖湘水域“万船捕捞、涸泽而渔”的现象成为历史,涵养出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大美湖南自然生态。

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99.45%消除不见,“垃圾围城”“垃圾下乡”等问题总体解决,湖南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大大增强。

湖南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获得国家认可。截至目前,我省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17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

十年,绿色制度更健全

“约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损害赔偿等,都是在过去十年中建立、健全的绿色制度,大幅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邓立佳介绍。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驶入“快车道”,重塑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生态强省”战略部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出“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的决策部署,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双碳”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文件相继印发。

省委、省政府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各级党校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巩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一步步筑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颁布,以考核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河湖长制、林长制、首创总河长令,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每一片山林明确生态“管家”;“三区三线”划定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记者 彭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