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首个“泵站调蓄池+停车场”项目月底完工

来源:人民网2021-06-13 00:00
浏览量:1|| | ||

上建公共停车场 下建泵站调蓄池(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长沙首个“泵站调蓄池+停车场”项目月底完工,主城区将新增80个停车位

记者12日从长沙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获悉,作为中央环保督察整改项目,小西门泵站末端调蓄设施及停车场共建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全力进行设备安装、路面恢复、绿化等扫尾施工,预计本月底完工。该项目是长沙首次采用“泵站调蓄池+停车场”模式,建成后,不仅长沙主城区小西门泵站纳污区减少高峰期污水外溢,保护湘江水质;同时还将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新增一座80个停车位的地下两层停车库,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

精明增长

截污、调蓄、停车场、绿化工程“多合一”

作为长沙河东主城区的排渍泵站,位于坡子街附近的小西门老泵站现有6台排渍泵,至今已有上十年历史。该泵站是湘江东岸主城区合流体系雨水排渍泵站,服务范围覆盖下河街、坡子街、半湘街等老城区街道,这里地势低洼且排水设施老旧,建设标准偏低,人口密度极高、餐饮业和商业密集,排渍时雨污合流水浓度高,已不适宜城市发展需要。

小西门泵站末端调蓄设施及停车场共建项目位于橘子洲大桥河东段南匝道以南、湘江路以东位置,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项目集合截污、调蓄、停车场、绿化等综合功能,既是一个市政工程,又是一个环保工程,还是一个民生工程。”市公建中心该项目负责人、工程二处副处长钟翰虎介绍,项目主要包括一座地下雨污泵站、一座6000立方米溢流污水调蓄池、一座地下停车场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为三层地下结构。

“地面是一个2400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地下一、二层为公共停车场,共计80个车位,地下三层为调蓄池,实现集约利用地下、地面空间,充分体现了‘精明增长’的理念。”钟翰虎说,该项目在地面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地下空间,不仅实现了排水系统提标、污染物调蓄,有效保护湘江水质,而且集成了地面绿化、设施布置、地下停车的综合功能。

攻坚克难:克服深基坑、顶管施工等难题

小西门泵站末端调蓄设施及停车场共建项目自2019年底进场施工,项目施工期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汛期、连续阴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存在地处核心城区、交通协调难、施工场地狭小、可作业时间短、地下管线复杂、临江地下水丰富等难度。“我们将小西门泵站项目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5+2’‘白加黑’,攻坚克难,狠抓进度,力争项目在今年七月一日前完工投用。”钟翰虎说。

“因为项目为地下三层结构,最深处达17.4米,为深基坑;同时又临近湘江,所以必须赶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支护桩和底板施工。”施工方西湖建筑集团项目现场负责人文亮介绍,项目创新采用咬合桩新工艺,赶在汛期来临前仅用1个月时间完成246根桩施工,成功对项目基坑进行支护和止水,“为了克服场地狭小、出土困难的难题,我们采用吊斗对基坑中土方进行垂直吊运,一斗五六个立方米,一斗一斗外运,就像‘愚公移山’一样。”

同时,在新老泵站之间,还需新建一条长约400米、直径2.2至2.4米的地下排水管道,使两者相连通。“因连通管道部分位于湘江中路辅道正下方,部分还需横穿湘江大道,地质、管线、排水条件等都非常复杂,这给施工带来不小难度。地下管道采用顶管施工,施工中地质条件不断变化,遇到钢筋混凝土、砖砌体、麻石、砂场等不良地质,为此项目多次请来省内知名顶管专家,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克服各种技术难题,最终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的顶管方式。人工挖出的麻石就有几十米,还有不少钢筋混凝土、锚索等”,钟翰虎说。

三步控制:大大缓解小西门溢流污染问题

项目建成后,新建泵站和调蓄池如何帮助小西门老泵站“分忧”,共同保护湘江水质呢?钟翰虎介绍,项目建成后,进入小西门老泵站的雨污水接入新泵站及调蓄池,通过智能截污井进行“三步控制”。

首先,晴天、小雨及大雨降雨初期时段,通过截污标准的智能化控制,将污水浓度较高的合流水排往截污干管,并排入金霞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次,降雨量继续增大,达到截污干管输送能力后,中期水进入调蓄池进行存储,待雨停后缓释。最后,降雨量继续增大,调蓄池水满后,通过雨水泵站将后期较为清洁的雨水排往湘江。

通过这三步措施,可以实现小西门汇水区降雨小于4.4毫米时污染物不下河,大大缓解小西门溢流污染问题,达到溢流频次控制50%,溢流污染物削减55%的溢流污染控制效果,同时可降低区域内涝风险,缓解区域停车压力。在规划待建的湘江沿线其他排水泵站和管网陆续建成后,可彻底解决区内合流排污问题。(记者 陈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