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指路“加速跑”——凤凰县菖蒲塘村跑出精准扶贫“加速度”之二

来源:省政府网2020-05-15 15:56
浏览量:1|| | ||

5月8日,俯瞰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该村在推进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中,高举党建引领大旗,以水果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村企联建、大户带动、结对互助、保障兜底等为主要举措,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特色路子。

宽阔的水泥路蜿蜒前伸,鳞次栉比的砖瓦房崭新亮眼,村部有了电商直播间,技术培训连日上演……这是记者在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看到的景象。

5月9日上午,菖蒲塘村村部2楼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2020年新型职业农业第一期栽培工培训正在进行。县科技局专家给村民详细讲解有关技术,还播放了许多田间培管的趣味视频。村民张明带着妻子、孩子来上课,听得津津有味。他说:“连着参加几天培训,学到不少东西。专家还鼓励我们创新,在地里搞些小发明小创造。”

凤凰县驻菖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村党委第一书记隆海江告诉记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嘱咐大家“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乡亲们都记着呢,大家学技术的积极性都很高。

为加快脱贫致富,6年多来,菖蒲塘村创新科技扶贫机制,用好“洋专家”、培养“土专家”、发展“全能手”,依靠科技指路“加速跑”,跑出了精准扶贫“加速度”。

用好“洋专家”

“花开不起来,有很多原因,可适当用几次杀菌剂,过几天我来现场看。”前阵子,村民刘小明发现自家猕猴桃树花朵刚开就凋谢了,担心会减产。5月8日上午,他通过村干部联系上省农科院果树专家卜范文,卜范文通过视频察看了刘小明家果树生长情况,怀疑出现“花腐病”,提醒其他村民提前预防。

卜范文也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水果特聘专家,2016年10月受省委组织部选派,来到凤凰县挂职任副县长,主管科技扶贫。由他牵线搭桥,菖蒲塘村和省农科院实现“联姻”。

近几年,省农科院专家多次到菖蒲塘村,在田间地头给果农传经送宝、释疑解惑。

“省农科院专家每年都会来村里搞几次培训,村民们把这些省里来的专家称为‘洋专家’,很多村民存着他们的微信、电话号码。”隆海江笑着说,一些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疑难杂症,就直接找省里专家帮忙。在专家指导下,目前,全村“绿色、有机、富硒、生态”优质水果种植面积从2013年1750亩发展到5844亩,并创建6个水果科技示范基地。

为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精准指导,充分发挥省农科院与凤凰县在水果品种特性研究、新品种选育及水果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今年4月,省农科院与凤凰县在菖蒲塘村共建专家工作站,开展种植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把菖蒲塘村建成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院县紧密合作,主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共建工作。”隆海江介绍,专家工作站将重点对村里的蜜柚、猕猴桃等产业进行病虫防治、生物栽培等技术攻关,创新和完善“技术、标准、产品、品牌”可持续发展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化、生态化、绿色化发展。

培养“土专家”

一根细麻绳缠在腰间,背后连着一个形似乒乓球拍的木制器具,一把镰刀“扣”在“球拍”上,这是丁青青进果园时的标配。“带把镰刀,方便干活。”他说。

丁青青是菖蒲塘村两户省级科技示范户之一。5月8日下午,见丁青青往地里走,记者忙跟上去。

在一块猕猴桃试验地里,丁青青握着镰刀,利索地抹芽、割枝。他告诉记者:“这是无籽猕猴桃,新品种!把多余的枝芽割掉,可以让留下来的芽子吸足营养,更好地生长。”

在全国各地跑,反复试种,优中选优,经多年试验,丁青青选育出无籽猕猴桃,他把它命名为“创新1号”,目前正与湘西州农科院合作搞推广。他说,这个品种无需授粉,减少了人工成本,长出的果实口感优于“米良1号”。

另外,无籽猕猴桃抗旱、耐涝、抗病性强,苗木销路好。因为是丁青青发现了“9801号”水杨桃(学名对萼猕猴桃)砧木进行嫁接,目前他正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申请专利。“以前选用过很多种砧木,最后发现这种水杨桃砧木效果好。”丁青青说。

为找到治疗猕猴桃“癌症”溃疡病的办法,丁青青还不断进行“土实验”,极大降低了猕猴桃发病率。

丁青青爱钻研,很多村民跟他学技术。通过卖嫁接苗、卖水果等,去年,他家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比2013年增加了3倍多。

依托各级农业、科技部门和院校专家,近几年来,菖蒲塘村大力培育本土科技带头人。像丁青青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村里还有不少。全村现有中级农技师21人、初级农技师48人,省州县级科技示范户13户。老支书王安全建立了引种试种母本园,负责全村新品种引种、试种、推广服务,被称为“农教授”。

发展“全能手”

“村里一有技术培训我就去,我现在是新型农民!”村民梁立金是技术能手,5月8日下午,他和妻子吴妹玉到地里疏果,村民梁长军、龙金莲也来帮忙。“果子长得好,都是跟省里专家学的技术,我手机里还有他们的电话。”说着,他用沾满泥巴的手掏出手机,翻给记者看。

不仅会种植,还会育苗、会销售,梁立金可谓是“全能手”。梁长军、龙金莲等村民时不时到地里找梁立金“取经”,梁立金总是耐心讲解:“疏果时这里要留一个中心果,底部的果子最差,要除去……”

“村里百姓都有传帮带的观念,大家互学互促的氛围很浓。”菖蒲塘村综治民生专干田顺新说,该村常态化组织村民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技术,注重良种良法、高产高效,60%以上的种植户掌握了全套种植技术,还跑市场、善经营,成了“全能手”。

“以前跟着专家学技术,现在出去搞嫁接,包吃包住包车费,工钱从几十元一天涨到了400多元。”村里女子嫁接队队员雷志平说,“学好技术才有饭吃,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技术能手。”

在“洋专家”“土专家”带动下,村里“全能手”越来越多,他们除了经营好自家的果园外,还给周边及外地果农提供技术等服务。

(文/李孟河 彭业忠 唐金生 吴东林 图/郭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