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工程完工,助力抗击疫情
奋战72小时,旧楼变身新医院
医院三面环山,地形有利于传染病隔离治疗。记者 邹麟 摄
30日,随着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工程完工,三栋总面积1.4万平方米的无自来水、无网络、无天然气旧楼,短短72小时内被修缮改建成一座现代化医院,成为长沙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主战场。
与疫魔角力
一边收治确诊病人,一边争分夺秒施工
“戴着口罩通宵施工,这样的场面我从来没见过!”提起过往这三个不眠之夜,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和环境维护临时指挥部指挥长、开福区副区长杨光华分外激动。杨光华说,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修缮改造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抗击疫情关键时刻交给开福区的一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这是一场和疫魔的角力。“现在2000元一天都招不到工,一开始我们真的担心。”负责施工的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董事长胡锷说,令他感动的是,接到任务是招30名工人,结果正月初二早上,58位工友争相赶来,到了大年初三,工人加管理层一下子来了200余人,有工友因亲人反对,只得挣脱家里“软禁”悄悄出来。“没有一个人讲条件,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我们不建医院,有病大家去哪治?”共产党员、工友莫阳说出了大伙的心里话。
长沙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袁鲲对农民工兄弟满怀敬意。“医院改建修缮施工过程中,就在陆续收治确诊病人,很多时候病人在楼上住院,工友就在楼下施工。”袁鲲说,虽然工人们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 但一边收治确诊病人,一边争分夺秒施工,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时间赛跑
高峰期最多有17支队伍同场施工
无人机视角下,长沙市一医院北院1、2号住院楼和3号综合楼以及大门,构成了一个曲折的“Z”字形。整个医院三面环山,在一个口袋形的山坳里,地形有利于传染病隔离治疗。
难以想象,这样一所环境清幽秀美的医院,72小时前还是一片无自来水、无网络、无天然气,只有照明用电的荒凉小院。袁鲲告诉记者,这里始建于2003年非典期间,由于很少使用,年久失修。杨光华说,施工进场时这里用水只有井水,没有网络信号,用电只有单相电。
疫情紧急,唯有和时间赛跑!
省市区各级领导深入现场指导、办公、督办,开福区住建、公建、城投、城管、公安、环境等十几个部门和高岭、顺天、沙坪、洪山和新竹园建筑公司等通力合作,夜以继日奋战。
72小时,给这座医院带来怎样的变化?修缮改造,解决水电气和网络问题,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医疗服务用房,改善医疗条件,全面提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医疗能力和水平。“正月初三(27日)接通自来水;28日,接通网络,1号栋病房交付使用;29日,燃气接通,2、3号栋病房完成改造,300吨污水收集和处理罐安装到位,医疗服务用房第一栋建成,崭新的沥青进院道路一个通宵铺好;30日扫尾清场……”在指挥部,一张工程进度表透出了分秒必争的紧迫感。
建设高峰期,最多有17支不同单位的队伍、400余人同场施工,现场有条不紊。众人协力之下,除了修缮和改建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原有三栋楼外,新建的2000余平方米的服务综合用房将于31日晚交付使用。(记者 李卓 通讯员 方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