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郑重承诺。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省委、省政府精准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中的短板弱项和“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攻坚克难,不仅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目标,还努力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控辍保学: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已彻底消除
在泸溪,一个孩子辍学,急坏县、乡、村、学校数十人。
2018年秋季开学,县三中学生小向没有去学校报到,班主任张鹏成联系不上,急忙赶往他家里劝学,没劝动。第二天,校长陈永国再去,依然无果。县教体局知道后,又协调镇、村前前后后出动了20多人劝学,最后还动用了“司法底牌”,向当地递交了一份建议起诉其父母触犯《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通知函。
效果立竿见影,两周后,小向回到了学校。
这是我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3年来,我省累计劝返复学1.4万人左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
为推进教育精准控辍和资助的全覆盖、不遗漏,打通教育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自2018年6月起,湖南创新研发了教育精准扶贫“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为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建立全省教育人口精准到校、精准到人的贫困学生信息库,2019年初实现全省全面推广使用。系统上线以来,全省共开展了两次大数据比对,基本实现了精准确定每一名适龄贫困学生的就学去向,为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学生精准资助、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控辍效果,我省着力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以县为单位,在暑假期间组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走村入户开展辍学学生大排查。根据排查情况,针对学生辍学原因“一人一策”“一家一策”,明确一名教师、一名村干部、一名家长或监护人帮扶一名辍学学生,逐一对辍学学生进行劝学,并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劝返一个销号一个。
目前,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已彻底消除,“应学尽学”的教育扶贫目标已经实现。
应助尽助:推出学生精准资助“组合拳”
武冈二中高二学生杨鑫是不幸的,自小父母离家,她跟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年幼的妹妹们相依为命。但她又是幸运的,在她因家庭贫困萌生辍学念头的时候,政府、学校、社会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
“政府每年给了我3000元资助金,学校的衣恋阳光助学项目、校友资助会每学期给了我2500元钱,这学期我还被纳入了深圳商会、狮子会的资助范围,又得了5000元钱。”杨鑫告诉记者,这些资助解除了她和家人的后顾之忧,她一心向学,成绩稳居全年级前十名。
近年来,省教育厅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推出学生精准资助“组合拳”,力求全覆盖、无遗漏。
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中央政策,统一将非寄宿农村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纳入国家资助政策范围,并对非寄宿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国家基础标准的50%发放生活费补助,允许具备财力的地方适当上浮补助标准。
针对常见的“学籍地资助”和“户籍地资助”之间的矛盾,省教育厅明确,各地对省内跨县(市、区)就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统一按学籍地原则进行资助;对出省就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核实未在就学地享受资助政策的,由户籍地政府参照国家资助标准,发放义务教育生活补助。
据统计,2019年秋季学期,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共资助农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78万人,共发放资助资金约4.78亿元,为教育脱贫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校建设:让贫困学生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永州新田的李有林夫妇老家在大山深处,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李有林举家定居城郊的集中安置点。
但送孩子上学却成了问题,“学校离家有近40分钟的路程,接送很不方便。” 李有林说。
让李有林高兴的是,今年秋季开始,离家10余分钟路程的双碧街旁,一所崭新的新田县芙蓉学校开始投入使用。阵容强大的师资、大气美观的校园,这所新学校让周边孩子们“上好学”的愿景成为现实。
为了切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我省决定自2017年开始,在4年时间内由省财政安排12亿元,支持40个特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建设43所芙蓉学校,目前已有16所投入使用。据最新统计,2019年秋季开学的15所芙蓉学校,实际招生20503人,其中贫困生6799人,占比33.2%。
今年5月,全省规划再建设57所乡镇芙蓉学校(其中新建项目39个,改扩建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32.17亿元,省财政支持10亿元(奖补)。规划在2021年,100所芙蓉学校全部建成,有10万名贫困地区的孩子受益。
此外,湖南还积极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下达专项资金3亿元进行奖补,对现有的中小学建设标准、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村小(教学点)办学标准等进行了统筹整合,要求各地对照建设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建设,争取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让每个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记者 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