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教师黄前才:像一棵树,“长”在了江溪村

来源:人民网2019-09-07 00:00
浏览量:1|| | ||

  9月2日,是怀化麻阳板栗树乡江溪村小学开学的日子,全国模范教师黄前才等到了他的3名学生前来报到。这3名学生是三姊妹,两个读学前班,一个读二年级。

  江溪村地处偏远而又土地贫瘠,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江溪村小学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下降,由最多的三四百人下降至现在的3人。黄前才在这里扎根37年,却从未动过离开的念头。村民们说,他就像一棵树,“长”在了江溪村。黄前才说:“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我都会坚守在这里!”

  “我不傻,我是为了孩子能上学”

  今年57岁的黄前才出生于这个村子。小时候因家境贫困,他差点辍学,磕磕绊绊读完高中后,他暗下决心将来要做一名教师。

  1982年11月,黄前才如愿以偿,在江溪村小担任教师。当时很多孩子因为家境贫困面临辍学,来读书的孩子也不少衣裳破烂,甚至脚上没有一双鞋。黄前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总是伸出援手。

  滕军就是其中一个。因为家境困难,小学刚读了一个学期他就面临辍学。黄前才知道后,找上门去苦口婆心地劝家长:“越是穷越要让孩子读书!你们如果交不起学费,可以由我先垫!”几年下来,黄前才垫了800多元费用。当时,他每个月的工资也才600多元。

  一个叫平平的孩子先天腿脚残疾,黄前才主动承担了送孩子回家的任务。在放学的路上,黄前才还特地给他讲一些励志故事。老师的陪伴,温暖了平平孤独自卑的心,他逐渐开朗,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村里还有一对叫滕龙和滕美玲的兄妹,父亲在外打工,和70多岁的奶奶在家生活。黄前才家访后发现,兄妹俩上学需要走5公里山路,于是主动将祖孙三人安置在村小空余的教室里住。3年后,祖孙三人因为生活原因不得不搬走,黄前才又自告奋勇每天骑摩托车接送兄妹俩。十几公里的山路,黄前才日复一日,从未放弃。

  有人说黄前才傻,他总是笑笑说:“我不傻,我是为了孩子能上学。”让黄前才感到欣慰的是,他教出的学生有1000多人走出大山,其中十多人成了令人羡慕的“白领”。

  “我不累,看到学生笑我就开心”

  学校旁边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不少学生上学必须过溪。而过去,溪上只有15根狭小、间隔半米宽的直立石柱(当地人称“跳岩”)耸立在水中央,稍不小心就容易掉到湍急的溪流中。

  刚工作时,黄前才就救过因过跳岩而落水的十多个学生。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事故发生呢?为此,他每天练习跨“跳岩”。迈多宽?抬多高?身体怎样倾斜才能重心平衡?一次又一次,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要领。每当涨水之际,他总是早早地守在溪边,把学生背过来,放学时又把学生一个个背过去,这一背就是30多年。

  背送孩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2005年,黄前才经过多次努力,争取到县里20万元拨款,启动了修桥工程。为了早日建成,他又主动揽起了监工的活儿,每天放学后都泡在工地上,搭把手,做做饭。大桥很快竣工,孩子们也结束了每天跨“跳岩”求学的日子。

  孩子们喜欢打球,但没有一块合适的场地。黄前才发现学校附近有块荒地,于是做通村里和学校老师的工作,决定自己动手改造成水泥球场。

  那时村里没通公路,黄前才带领老师硬是将5吨水泥从15公里外的县城一担一担挑回来。来来回回几十趟,黄前才脚底板磨出了很多水泡,走路就像扎针一样疼。大家劝他歇一歇,他却摆摆手:“孩子们都盼着球场早一点建好。我不累,看到学生笑我就开心。”

  费尽心力的半年过去了,江溪村小学终于有了水泥球场。这里有了孩子们嬉戏的笑声,也成了村民的露天影院。

  “我不走,要站好最后几年岗”

  因为条件落后,江溪村小学留不住老师。曾有一名年轻的教师来报到,看到学校第一眼就立马转身走了。

  37年来,黄前才也有很多机会可以调去乡里的中心小学任教。但他不是拒绝,就是让给其他老师。2013年,中心小学副校长郑小平再次找到他,黄前才诚恳地说:“我的心已经扎在这里。我不走,要站好最后几年岗。”郑小平记得,那是最后一次跟黄前才谈及调任话题。

  黄前才不仅自己坚守在学校,还把妻子朱孟菊也“绑”在了这里。朱孟菊原来在县城城郊的学校教书,黄前才硬是说服她跟随自己来这里当了一名数学老师。教书之余,黄前才常给孩子们做做饭,朱孟菊则给学生洗洗缝补衣服,将爱的种子播种在孩子们心中。

  受黄前才的影响,他的学生陈琴2017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了芷江师范读免费师范生,只为学成后回到家乡,接黄前才的班,成为这里的一名教师。

  “老师经常跟我说,我们江溪村太需要好老师了,孩子们受了好的教育,才不会再受穷。” 陈琴说,自己在学校勤奋学习,练好本领,就是为了不让黄老师失望,尽最大努力教育好村里的孩子。 (记者 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