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有通途 脱贫有出路

来源:人民网2019-07-28 00:00
浏览量:1|| | ||

  群山深处,大巴车以8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穿隧过桥,一路通畅。

  此行的终点,是贺龙元帅故里——湖南省桑植县。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领导发动“桑植起义”,成立中共桑植县委和桑植革命委员会。后来,红二方面军由此出发踏上长征路。

  这条路,随车领队赵鹏走过几十次,过去常犯愁,现在一身轻。“张家界至桑植高速公路开通后,原本2小时的路程缩短为1小时,走起来真畅快!”

  赵鹏的喜悦,外人或许很难理解,但桑植人有切身体会。湖南省122个县(市、区),桑植一度是唯一的“三无县”——无国道公路、无铁路、无高速公路。

  发展的路子要靠自己走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干部群众发扬老区精神,大力推进交通建设。2017年,境内一条省道升级为国道、张家界至桑植高速公路通车;官瑞公路、刘洪公路等县乡道和1810公里的通村组路完工;黔张常铁路桑植段计划今年底通车……曾因大山阻隔而贫困的山区群众,开始快速奔向全面小康。

  修好农村路,产业有基础

  “媳妇快起来,门口挂盏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海拔1000多米的佛叶山上,逶迤小径见证当年红军足迹,一首《门口挂盏灯》的民歌传唱至今。

  翠峰连绵,溪涧碧透,美景如画的官地坪镇富平村平头界片区,多年来饱受出行难困扰。

  “平头界养的牲畜,过去从不下山。”富平村党支部书记周树勋回忆。

  为啥?路不通、赶不走、抬不动。

  山上台地耕作区成片,却没有一户耕种。“空手下山,走一遭就是两个多小时,种了又如何?”

  发展谋出路,先得找一条出山的路。祖祖辈辈传唱红军故事,平头界村民不认命。10年间,熊运英、熊运军两任村支书带着200多名村民肩挑背扛,终于修通一条毛坯路。

  有了路,产业发展就有了基础。村民们开始种玉米、马铃薯等,收获之后便往山下送。然而,路还是太窄。想上佛叶山,先拐11道“之”字弯,大型车辆走不了。

  “一根甜玉米,从平头界的地头到长沙批发市场,要转三趟车。”村民邹於宵说,从地里搬上小摩托,驮到马路上换小农用车,运到山下再换大车。周转过多,运输时间长,成本也高。

  “革命干到底,修路也要修到底。”周树勋和村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借助政府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惠民政策拓宽路基。今年4月,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建设完成。

  效果立竿见影。

  沿着这条路,大型挖掘机开上山,为全村平整出1100多亩耕地;大卡车直达田间地头,甜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400多亩。

  “下午采摘,次日凌晨4点,玉米就能出现在长沙的蔬菜批发市场。”老邹说,如今平头界已有23户人家买了小汽车。

  像平头界一样,越来越多的山区修通了道路。自2014年以来,桑植全县投资超7.6亿元,完成建制村和自然村公路通畅任务967.7公里、窄路加宽393公里,86个退出贫困村完成公路建设424公里。

  昔日长征路,今朝客盈门

  未到桑植县,先知洪家关。沿着贺龙元帅的足迹走一走,是许多游客到桑植旅游的初衷。

  在洪家关白族乡贺龙纪念馆入口不远处,泉浴村村民谷金玉把自家产的枇杷摆出来卖,逢游客有需求,还能当半个向导。

  “从桑植西出口下高速,不过几分钟,就可抵达刘家坪白族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沿途吃个午饭,下午就能到贺龙元帅故居瞻仰。”谷金玉介绍。

  这是桑植红色旅游的经典线路。如果不是2017年底贯通的刘洪公路,想去一趟着实不易。

  “以前两个景点间行车,要花上一个半小时绕行桑植县城。”刘家坪白族乡党委书记龚召君介绍,如今车程不过20分钟,同时还把张家界市西线红色旅游板块连为一体。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的参观人数超过2.3万人。

  游客增多,也为沿途村庄带来发展良机。受益最大的,要数公路中点的新阳村。

  “出门背背篓,路远到两头。”新阳村村委会主任梅昌城回忆,不通公路的日子,村里人最怕生病,4个壮劳力抬着才能去到镇上医院。“赶个集,要翻山越岭,一年光背篓至少要背坏两个,做梦都想修条路。”

  当梦想照进现实,新阳村人坚决拥护。“公路建设占用土地,全村没有一人吐个‘不’字。”

  公路开通后,游客越来越多,新阳村又走上了新的致富路。

  “南昌起义后,贺龙回到家乡,尽管三千子弟八人还,可不过旬月,又有数千名儿女加入红军。长征行前,他再次回到老家。”龚召君介绍,以此为契机,县委党校联合纪念馆、两地乡政府及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推出“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

  地处中点的新阳,顺理成章地成了参与者与游客驻足歇脚的所在。村里将两栋保存完好的民居建设成“红军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安全有保障,行路不再险

  从澧源镇西界村的山顶上眺望,桑植县城一览无余。这里坐落着几家生态休闲农庄。此前的清明、“五一”假期,开上山的小轿车,把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

  “县旅游局临时增加了200个车位,还是不够。”天河农庄负责人张云峰说。

  往前推一年,这样的景象很难出现。

  “从山下到山上农庄的路,有一段在悬崖绝壁上,道路安全难保证,没人敢开车上山。”张云峰回忆,不惟经营者与食客,增加生命防护设施,也是沿途村民的紧迫需求。

  去年下半年,桑植县交通运输局设法为这段公路加设了平底护栏、防撞墙、标志标牌和线型导引。张家界市还在此处试点配备了10公里的新型太阳能反光片,即便是雨雾天气或夜晚,行车也不再危险。

  安全有了保障,“夏有凉风冬有雪”的西界村高山上,游客越来越多。

  “桑植县乡、村组公路临崖临水线路长,急弯陡坡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仍然不少。”桑植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林辉坦言,当前排查出涉及23个乡镇、近1400公里的道路,正在加装安全生命防护设施。

  县城8公里外,利福塔镇叶家湾村工程车辆川流不息——黔张常铁路桑植站的站前广场正在浇筑地基。

  “经此车站,向西可到重庆市区;往东可通张家界、达常德、抵长沙。”桑植县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熊波告诉记者,“千里山川,顺畅往还,老区人民以后的日子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