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看繁荣发展活力

来源:人民网2019-02-20 00:00
浏览量:1|| | ||

  编者的话

  用扎实足迹走过田间地头,用敏锐目光观察城乡变化,用冷静头脑把握时代脉搏,用鲜活笔触描绘奋斗图景……春节前后,本报精心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从报社领导到普通编辑记者,深入生产生活一线,采写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接地气、暖人心、充满正能量的精品佳作,锤炼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很多报道反响热烈、广受好评。时光不老,奋斗常在。我们在此撷取部分记者“走”的感悟、“行”的体会,与读者一起从“流动的中国”里感受繁荣发展的活力。

  跟随打工夫妇体验骑行返乡——

  春运路上有了更多暖色

  风往身上灌、脸被吹得发麻,原以为骑行返乡是件“拉风”的事,亲身体验后才感受到其中的艰辛和危险,但骑行返乡胜在省钱。

  跟随打工夫妇钱理章、莫松妹骑行返乡,一路上最直观的感受是道路变好了,走国道也不收过路费了,这是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缩影;他们行李不多,两个纸箱打包了一些朋友送的新鲜蔬菜,一个塑料袋装着几件衣服,年货则等到回老家买,这反映了物流的便捷;一路上,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并没有出现,骑行返乡的人在显著减少,这呈现的是交通出行选择的多样化;沿途专为骑行人员设置的服务站免费提供食品饮水、摩托车检测、在线地图等服务,这折射的是社会公益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城乡的变迁,就蕴含在一路的骑行体验和日常点滴中。

  有人说,悲情叙事的春运或许一去不复返了,春运路上,有了更多暖色,我真实地感知了这些暖色。骑行路上的累和暖,就像每一天的日子,虽有艰辛却不失希望。正是这一个个普通人和他们平凡的故事,构成了当下“流动的中国”。(本报记者 王 珏)

  感受人才回乡创业的激情——

  用真情记录奋斗脚步

  大年初五,寒风凛冽。我来到山东济南章丘区文祖街道,却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活力:东田广村的扶贫养殖基地里,勃鸽扇着翅膀、满架的黄粉虫即将销往国外。“人才回乡是带动乡村发展的‘火车头’。”文祖街道办事处扶贫办主任张涛说,如今,150余名人才汇聚于此,与扶贫干部们一起扶危济困、守望相助,让奋斗成为这个村落振兴发展的注脚。

  在石子口村,跟随石子口乡创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同山一路走、一路聊,感受村子的大变化。他拿到山东大学MBA学位后,选择投身这里。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与文化遗址,他和村委班子一道,在山沟沟里搞起乡村旅游。看着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我深切地体会到人才对于山村的意义——这是一种从党风到民风、从经济到文化、从个人到群体的连锁反应。

  回乡创业的追梦人们,凭借一腔热血与辛勤奉献,给相对滞后的村落带去新生。作为一名新闻人,我不断被这真切的干劲儿感动着,也有了更多去走去看去感知的激情,去记录这些奋斗者的身影、乡村振兴的足音。(本报记者 苏 艺)

  点赞岗位上的春节“逆行者”——

  假期坚守是道美丽风景

  “过春节这么忙,家人没有意见吗?”“哪有时间想那么多,眼下最要紧的是不能让一个加油站断油。”在湖北荆州柳林洲油库,油品调度员鄢光萍脱口而出。

  春节车多人急,一线保供十万火急。鄢光萍管理着226座加油站的供需,用她的话说,“我是春节‘逆行者’”。

  新春走基层过程中,如鄢光萍般的“逆行者”,我见到了不少——离开尚在发高烧的小女儿去当临时乘务员的漯阜铁路女工马璐璐,在江面寒风中攀爬50多米养护长江大桥的荆门桥工段桥梁工黄小利,在冰天雪地里指挥交通的郧西县交警王华斌……在春节这个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里,他们义无反顾地“逆行”,进入一年中最为繁忙的状态,只为保障我们回家的道路畅通无阻。

  当然不止春运工作者,“逆行者”之中,有戍边的军人,有坚守的医生,有巡逻的民警,有忙碌的环卫工人,更有时刻待命的消防员……在春节的鞭炮声中,在冬日的寒风里,让“逆行”成为一道美丽风景。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春节“逆行者”,他们也是万家团圆的“守护者”,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春节才有了你我眼中的阖家团聚。(本报记者 程远州)

  致敬扶贫第一书记——

  做乡亲们信赖的人

  在山西省和顺县李阳镇菜地沟村再次见到第一书记李宏波,他还是身着迷彩服,“来来来,看看我们村新修的牛棚……”

  李宏波是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科员,2015年被派驻到菜地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后,他创办了“菜地沟乡村之声”,通过修路、发展产业,带领菜地沟成功脱贫。像他这样的第一书记,山西还有很多。

  第一书记们来自不同的单位,有着各自的脱贫思路,但有一点一样:都是抛家舍业来到贫困村,用智慧和勤奋,给乡村带来改变。

  我在走访时感受到,这些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常常与困难群众打成一片;在村两委与村民沟通中,扮演了“鲇鱼”的角色,是村民最信赖的人;他们还是基层看世界的“眼睛”,将新媒介、新技术带到乡村,凭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

  作为记者,应该将更多笔触对准这些奋斗在脱贫一线的第一书记们,记录、呈现他们助推贫困乡村拥抱新时代的故事,让奋斗的旋律响彻祖国大地。(本报记者 乔 栋)

  探访治理中的湖南毛里湖——

  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月1日,我来到位于湖南津市的毛里湖采访。烟波浩渺,碧波荡漾。眼前的景致让人很难想象,前些年这里还是个一年四季都有绿藻、“牛都不愿下水”的湖泊。

  毛里湖是湖南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几年前,津市开始强力整治“母亲湖”,创建国家湿地公园。污染易,恢复难。当地一套水陆并进、疏堵并举的组合拳打下来,毛里湖水质大幅改善,稳定在Ⅲ类,局部达到Ⅱ类,成为饮用水水源地。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彭敏和同事们日益感到:“这个工作蛮有味!”

  靠水吃水,日子越过越美。沿着挂满红灯笼的小道,记者来到毛里湖镇中南村一个名为“渔樵湘里”的农家乐。烧得旺旺的炭盆前,十几位等待上菜的客人正围坐在一起烤火。老板娘肖年春笑容满面:“我们现在是用矿泉水煮湖鱼,过两年直接用湖水煮湖鱼,味道会更好!”

  水,是发展观的一面镜子。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还有很多地方和毛里湖一样发生着喜人变化。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本报记者 刘 毅)

  感知乡村文明新风尚——

  乡土里满溢醉人诗情

  “夕阳已有些急躁,把你拖成长长的叹号……”“走吧,跟太阳一起出发。用青春的步伐,去追逐光华……”走进山西翼城县晓史村,几位农民诗友正在88岁村民赵文台家里朗诵诗歌,其中有须发皆白的老翁,有十多岁的学生娃,还有穿着围裙的农妇……

  围坐在院子里,村民路玉香感慨地说:“现在日子好啦,不愁吃穿,不下地的时候就写点诗歌,我出版了一本诗集,马上还要再出一本!”

  街头多个诗歌黑板报、村委会广场墙壁上写着农民诗作、村里迎新春联欢会设置诗词颁奖环节,晓史村处处洋溢着乡土里的诗情。村里现有农民诗人约80位,每年都自发举行大小赛诗会二三十场,成了远近闻名的“诗词村”。他们的诗词朴实无华,简明真诚,教化村民、匡正村风,在当地引领起一股新风尚。

  广阔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素材,唤醒农民的诗情画意、调动农村蓬勃的文化创造力,就能助推乡村文化建设。正如晓史村党支部副书记姚燕所说:“多一场赛诗会,就少一场赌博;多一些吟诗作对的人,就少一些打架斗殴的人。”当农民吟诵“谁不说我家乡美”时,乡村振兴就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本报记者 李 翔)

  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

  脱贫路上鼓足精气神

  新春前夕,我在吉林省镇赉县架其村驻村一周,探访当地的乡村振兴故事。

  贫困,曾是架其村长久以来的主题词。其实,架其村的自然禀赋并不差:人均耕地面积高达17.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为何一个禀赋不错的村子会陷入贫困?随着采访的深入,疑惑慢慢解开——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

  “人如果得了‘埋汰’的病,老天也治不了”,村支书吕凤波的一句话切中要害。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架其村修房修路、发展产业,在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下,“懒汉们”也从“地里的草都懒得锄”到“想跟着明白人出去看看”。架其村完成了由贫到富的转变,这种改变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

  经常外出务工的村民孙时军告诉我,“我不留恋城市,将来要把城市人往农村引。”在城镇化浪潮如此迅猛的当下,孙时军给出了他思考后的“乡村振兴”图景,令人感佩。

  不禁想,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也许有千千万万个孙时军正在迸发这样的灵感,描绘着各自家乡未来的蓝图。我们需要更多地认知农村、感受基层,真实记录他们奋斗、成长、转变的故事。(本报记者 李家鼎)

  融合多种媒介传递“中国福”——

  互动中感受浓浓年味

  一段段温暖的文字,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春节期间,人民日报微博发起“十年对比挑战”和“最美全家福”话题互动,话题阅读量61.8亿,474万人次参与讨论。网友用镜头定格春节的瞬间,也记录了岁月的变迁。

  在微博话题里,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大年初五,武警战士谭俊泽在上海火车站执勤,虽然知道妻子和2岁孩子要从老家安徽亳州赶来团聚,但当孩子出现在眼前“求抱抱”时,正在执勤的他,只给出了碰碰小手的回应。

  有人问,什么是幸福?团圆是一种幸福,平安是一种幸福,国泰民安就是中国福。人民日报新媒体在春节发起“中国福”征集活动,232万网友参与互动。网友在H5中手写一个福字,许下新年愿望,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福”专题页上传照片和短视频。一个个融媒体产品,让网友在互动中感受浓浓年味。

  时光荏苒,年味未变。融媒体时代,一张照片,一段文字,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无法阻挡的是岁月,永恒不变的是亲情和爱。(本报记者 李志伟)

  记者留言板

  安徽分社韩俊杰:跟基层群众息息相通,捕捉平凡中的感动,我们一直在努力。

  重庆分社刘新吾:驻村干部一心为民,环卫工人豁达向上……在采访对象面前,我是记者也是学生。

  云南分社杨文明:感谢走基层,让我有机会用笔记录家乡的变迁。

  总编室陈斌:住楼房,开轿车,赏戏曲……现在的农村变化很大,生活不比城里差。

  黑龙江分社方圆:对我而言,新春走基层的意义在于,发现一些人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

  湖南分社侯琳良:在采访山东老张到湘西种菜的扶贫故事时,我望见了夜空里的那轮满月。2019,期待遇见更多好故事!

  江西分社任江华:在江西瑞金市华屋村采访时,我看到了一面笑脸墙,那一张张笑脸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是他们给我力量,催我奋进。

  青海分社姜峰:干旱、缺氧、严寒……青海油田离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太远。扎下去,把“麦克风”交给一线劳动者,让他们与读者直接“对话”,会有很多意想不到。

  安徽分社游仪:走基层,用心记录老百姓幸福的味道,才能感受更多平凡和精彩。

  (稿件统筹:吴 凯 刘涓溪  版式设计:蔡华伟 沈亦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