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市发改委综合科2022-03-24 10:20
浏览量:1|| | ||

2016115日岳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岳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六年七月


    

 

     进入新世纪的第四个五年,岳阳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推进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制定科学的发展方略,对于岳阳立足新的起点,发挥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经济新常态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岳阳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三五期间岳阳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建设任务,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力把岳阳打造成湖南新增长极行动方案(2015—2020年)》、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一极三宜江湖名                  城新篇章 01

  第一节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01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7

  第三节  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23

第二章    开放赢得优势 27

  第一节  抢抓扩大开放新机遇 27

  第二节  构建对外开放新通道 31

  第三节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35

  第四节  形成全面开放新局面 38

第三章    创新驱动升级 41

  第一节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41

  第二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5

  第三节  大力实施巴陵人才工程 48

第四章    产业支撑发展 52

  第一节  构建支撑有力的工业体系 52

  第二节  培育面向时代的服务经济 61

  第三节  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 69

第五章    城市彰显魅力 76

  第一节  构建现代都市格局 76

  第二节  建设水墨丹青城市 79

  第三节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81

  第四节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 85


 

第六章    县域壮大实力 90

  第一节  放大县域经济特色 90

  第二节  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93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95

第七章    绿色引领未来 99

  第一节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99

  第二节  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102

  第三节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104

第八章    发展惠及人民 107

  第一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07

  第二节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110

  第三节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117

  第四节  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122

第九章    改革释放红利 127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27

  第二节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130

  第三节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32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134

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 136

  第一节  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136

  第二节  提升民主法治水平 137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141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新篇章

第一节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践行民本岳阳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市一极战略,着力推进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势头更趋强劲。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86.3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10.9%;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166亿元,年均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54.7亿元,年均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20.6亿元,年均增长1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2.8亿元,年均增长16.7%;进出口总额达到11.3亿美元,年均增长24.1%。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经开区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6个县市区过10亿元,汨罗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1:岳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图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454.231.8调整为1150.138.9。电力能源、建材、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形成了石化、食品加工两大千亿产业和1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60%。航运物流、休闲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实现旅游总收入332.7亿元,年均增长26.5%引进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村镇银行,新增3家上市企业,岳阳电子商务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18家,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2984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9家。

2:岳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比图

 

    ――城乡统筹协调共进,发展面貌全面改观。城乡建设提质,随岳、通平、岳常、石华高速芙蓉大道湘阴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两路一桥、临湖公路、蒙华铁路岳阳段等项目加快推进,岳阳机场获批建设,常岳九铁路、城陵矶松阳湖铁路专用线、岳长城际铁路进入规划层面,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15公里,二级及以上国省道达到1270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5公里。实施中心城区小街巷改造惠民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小街巷1153条,市体育中心、环南湖旅游交通三圈、王家河流域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记忆长廊等一批城建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全市建成运营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铺设城市燃气管道1200公里,完成57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信设施实现城乡覆盖,获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完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比2010年提升8个百分点。城乡环境美化,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五创提质秀美系列评选活动,完成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绿色通道秀美村庄三年行动计划,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6.6%,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5.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9%,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百强、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农村公办幼儿园830所,创建国家改革示范职业学校5所。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累计新建改建县级综合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所、村卫生室652所,人口自然增长率6.76,连续16年获评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市。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成功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复查,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城乡三项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7%以上,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线分别提高到400元和200元;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7.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7.5万套,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5.5万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7.7万户,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278.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202元和12091元,年均增长10.8%13.9%。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减少近3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降低至5.95%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3:岳阳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图

 

(注:2013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新口径统计)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启动实施9大类109项改革,发展活力与动能更加强劲。完成市本级机构改革任务,率先全省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事项;优化调整中心城区管理体制,组建南湖新区、城陵矶新港区;实施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撤并乡镇52个,调减1/3;基本完成第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商事登记制度、价格、财税、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等重点改革有序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试点相继落地。创新驱动发展提速,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3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6%。开放优势日益凸显,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获批建设,成功开通城陵矶至港澳和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岳阳至东盟接力航线,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正式揭牌,岳阳港获批全国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试点,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万标箱。区域合作步伐加快,积极开展与长江沿岸、中三角小三角城市及6个国际友好城市的经贸往来,签订了岳阳、咸宁、九江、安庆四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首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论坛等系列宣传、推介岳阳的大型活动。

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实际完成

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000

2886.3

10.9

预期性

2

居民消费率(%

49

49

预期性

3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500]

[7460]

27.7

预期性

4

财政总收入(亿元)

300

302.8

16.7

预期性

5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1500

1166

12.8

预期性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6

38.9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6

11.3

24.1%

预期性

8

城镇化率(%

55

54

预期性

教育科技

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2

94.1

约束性

1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5

18.6

预期性

11

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62

62.1

预期性

12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2

1.7

预期性

13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2.5

1.13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4

耕地保有量(万亩)

479

479

约束性

15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1820

1872

约束性

16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

[9.22]

[10.8]

约束性

17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

[9.85]

[7.7]

约束性

18

氨氮排放量削减率(%

[11.34]

[20.8]

约束性

19

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率(%

[17.99]

[19.2]

约束性

20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17]

[32.8]

约束性

民生改善

21

人口总数(万人)

575

560

约束性

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1

25202

10.8

预期性

23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11

12091

13.9

预期性

24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3

约束性

25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万人)

[20]

[27.3]

预期性

26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47.6

98.5

约束性

27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97

约束性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内外复杂多变的新格局。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围绕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新型竞合成为国际发展大趋势。突出表现为:产业竞争加剧,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加快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和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印度、印尼、越南、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则依靠低成本优势吸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集聚,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周边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科技竞争加剧,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全球正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关口,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形成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贸易竞争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强化自身优势,设置了TPP等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试图弱化我国在区域自由贸易中的地位和优势。从国内看,一方面,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内需外需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现有体制机制间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民生改善跟不上经济总量增长步伐等问题日益凸显。

――方式动力转变的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增长点,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的国家治理政策将更加注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快建设廉洁政治、阳光政府和法治国家,更加注重维护公共秩序、推进制度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力并举,确保政治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平稳和社会秩序和谐。政策取向的变化对我市调结构、转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指明了新方向。

――区域战略实施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岳阳正面临着多重战略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完全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三大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岳阳作为国家首批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湖南唯一临长江口岸城市、对外开放桥头堡,可以通过加快沿江开发,发展临港产业,拓展外向型经济,打造湖南经济新增长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落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511”工程,将促使一大批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治理保护等项目在区域内布局落子,有利于岳阳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与此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岳阳处于国家新一轮城镇化布局一纵一横(沿长江通道和京广铁路)的十字交汇点,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加上沿江环湖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推进新型城镇化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新常态下,对照新的发展使命,岳阳尚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一是综合实力不强。从“十二五”末主要指标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仅占全省的7.6%8.3%3.8%,目前尚未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地位和经济实力。从县域经济看,县域经济总体水平偏低、要素支撑较弱,与九江、宜昌、芜湖等沿江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从产业结构看,经济增长依赖以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为主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格局没有改变,新兴产业总量较小,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从运行质量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三是开放发展不快。全市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2.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与岳阳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不相匹配。

总的来看,未来我市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压力,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条件依然存在。十三五期间,必须充分发挥我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未来五年的发展期待。十三五时期将是岳阳奋力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岳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以及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立足新阶段、新常态、新要求,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上作出了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战略部署,这是岳阳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顺应了各方面对岳阳发展的期望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现实期待。

    ――顺应区域发展战略的格局演变,岳阳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有待巩固。2015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杜家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将岳阳培育成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依托城陵矶港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大力发展临江、临港产业,建设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打造岳阳新增长极。这是我省继九五以来实施建设省会城市长沙、长株潭一体化、环长株潭城市群、崛起大湘南、扶持大湘西等区域协调战略的延续和演变,是国家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和要求,岳阳必须切实抢抓发展机遇、乘势加快赶超,进一步增强要素吸附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形成全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一极。

    ――回应方式动力转变的发展要求,岳阳转型提质升级的步伐有待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首次作出了新常态的论述,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任务。新的常态下,对于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岳阳当前来看,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不强、开放型经济不活、金融产业不旺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还较为突出。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岳阳必须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整体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潜,岳阳大江大湖名城的影响有待提升。纵观历史发展规律,大江大湖区域往往是文化昌盛、经济繁荣之地。岳阳临长江、畔洞庭,拥有国内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一半以上水面,历史上因水而生,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南唯一临长江口岸城市,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江大湖城市。滨江门户及亲水资源,无疑是岳阳独具魅力的核心优势,也是新形势、新机遇下岳阳发展的最大潜力。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沿江开发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岳阳这一宝贵资源显得尤为突出。未来一段时间,岳阳必须立足江湖特色,深挖潜力,优势优先,打响滨江畔湖的区位品牌、江湖形胜的生态品牌、通江达海的开放品牌、浩瀚包容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江湖名城岳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坚持两型引领、促进三量齐升、实施五化同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推动 “621”行动,率先洞庭湖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将岳阳建设成为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和宜居宜业宜游江湖名城。

    贯彻上述发展思路,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发展优先、民生为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系列战略叠加机遇,加快赶超跨越发展步伐,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加人均均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打造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坚持民生第一目标不懈怠,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率,着力研发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构建新模式,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生态塑城、内涵提质。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立足山水优势,挖掘历史内涵,彰显文化底蕴,改善生态环境,强力推进城市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活品质,打造河湖相通、山水相融、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生态新城、宜居之都。

――改革引领、开放活市。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围绕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充分依托区位、交通、港口和平台优势,着力加强内引外联、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发展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部署,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保持全省排名第二的位置,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达到12%左右,真正成为具有较强经济拉动力、市场辐射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名副其实的湖南新增长极。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提高,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创新资源有效集聚,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开放活力全面激发。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建成,口岸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出口总额实现倍增,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门户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外贸加工拓展基地、湖南依托长江联系内外的开放桥头堡。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能源、水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达标,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湿地保有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山水特色更加鲜明,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有效改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安定有序。

2:“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

2020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886.3

4820

9%

预期性

2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1166

10%左右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7460]

[18000]

18%

预期性

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302.8

510

11%左右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21

1880

13%

预期性

6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1.3

50

35%

预期性

7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38.9

47

预期性

8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7.6

11

预期性

9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4

>60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0

 

创新

 

驱动

10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1.7

2.5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13

3

预期性

12

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预期性

13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42.3

>85

预期性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90

预期性

资源环境

14

耕地保有量(万亩)

479

479

约束性

15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15]

约束性

16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8]

约束性

17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32.8]

完成省下达任务

约束性

18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18]

约束性

19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0.61

1.96

约束性

20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45.3

45.3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1873

2300

约束性

21

地表水质量

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98.3

约束性

Ⅴ类水体比例(%

0

约束性

22

空气质量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80

约束性

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15]

23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10.8]

完成省下达任务

约束性

氨氮

[20.8]

二氧化硫

[7.7]

氮氧化物

[19.2]

民生福祉

2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8958

30532

10%

预期性

2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7.8]

[26]

预期性

26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30]

[35.2]

约束性

27

城镇棚户区改造(万户)

[15.5]

[15.4]

约束性

28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4

11

约束性

2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预期性

30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

77

预期性

注: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绝对值按2015年现价计算;[  ]表示五年累计数

第三节   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战略定位。按照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全国大江大湖名城、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和环湖区域中心城市。

    ――湖南发展新增长极。以沿江开发开放和临港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加快建设中南地区重要的绿色化工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形成若干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率先在全省建成通江达海、产业兴旺、开放共赢、绿色发展的新增长极。

    ――全国大江大湖名城。充分发挥临江畔湖、江湖交汇、山水相融的基础优势,突出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生态特色,加强河湖治理、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与和谐人水新关系,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岳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区域航运物流中心。立足通江达海、黄金节点区位优势,加快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快速干线、铁路、机场等建设,完善区域性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强化大宗货流的水陆中转、铁公水空联运以及客流的快速集散功能,着手规划建设国内航空物流核心枢纽城市和低成本航空客运基地,打造长江中游地区联通三湘四水、辐射川渝鄂赣周边的重要航运物流中心。

――环湖区域中心城市。牢固树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加快构建岳阳都市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承载功能,不断提升要素资源吸纳吞吐能力和区域经济辐射能力,争当环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示范者,打造环湖区域中心城市。

    空间布局。坚持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一核三极两区多点”建设,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形成核心引领、极区联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一核,指中心城区,包括岳阳楼区和南湖新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要素流通、人才集聚、文化厚重等综合优势,重点发展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研发设计、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打造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核心引领区。

    ――三极,指城陵矶新港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增长极,是全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城陵矶新港区发挥通江达海的口岸平台优势、综合保税区的开放政策优势、精干效能的体制机制优势,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粮油加工、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加快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着力打造临港产业和开放型经济提速发展的增长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设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高起点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长极。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发挥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等优势,重点发展炼油化工、催化剂及助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合成材料深加工等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延长碳一、碳三、碳四、芳烃四条主导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增长极。

    ――两区,指沿江环湖地区和邻长地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临湘、云溪、君山、华容、岳阳县等沿江环湖地区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战略机遇,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新型能源、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依托黄金水道,展现黄金作为。湘阴、汨罗、平江、屈原等邻长地区深入实施融长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飞地经济、循环经济、旅游经济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合作共赢、借力发展。

    ――多点,依托县城和各类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集聚,提高其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需求增长点、民生增长点和创新创业增长点,实现多点发力、多点开花。

 

 

第二章   开放赢得优势

     立足一带一部黄金节点区位,依托黄金水道,发挥口岸优势,对接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加快拓展开放空间、打通开放通道、夯实开放平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第一节   抢抓扩大开放新机遇

    坚持以互联互通为重点,以经贸合作为纽带,主动融入国家对内对外开放大格局,全方位拓展开放型经济新空间。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家通道、口岸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联系和互动合作。依托城陵矶一类水运口岸,开通到达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海直达航线,加密岳阳至香港澳门直达航线、岳阳至东盟接力航线,推动岳阳与相关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对接湘欧铁路运输快线,申报建设七里山铁路口岸,形成从长沙经岳阳至新疆到达欧洲的铁路运输大通道,打造进出口欧洲的货物集散中心。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经贸投资洽谈会、博览会、论坛,通过特色产品展、专题活动、项目对接等多种形式,扩大岳阳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经贸合作。

    ――加快沿江开发开放。充分发挥城陵矶口岸的桥头堡作用,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努力建成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依托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等交流平台,加强与沿江城市在基础设施、航运物流、特色产业、旅游线路、商贸市场、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推动在岳阳设立湖南航运交易所,打造长江中游功能齐全、信息共享、资源集聚、交易便利的信息集散和物流交易中心。加强与长江沿线口岸通关合作,促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积极构建区域通关一体化体系。依托黄金水道和交通干线,向东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打造长江中游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向西加强与成渝城市群的联系,打通西向物流通道。

    ――深度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加快推进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主要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的分工协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加大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流动深化岳咸九小三角合作,加快交通、旅游、市场等一体化进程,引导要素自由流动和空间合理集聚,积极开展流域跨界治理,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区、示范区。支持和推动省际边界通城平江修水、临湘赤壁洪湖、华容君山监利等次区域合作区建设,示范带动边界区域发展。

    ――积极促进长株潭岳一体发展。坚持岳长联动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强化与长株潭之间的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快速干线等基础设施连接,构建无障碍人流、物流通道。加快湘阴漕溪港扩容改造,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与长沙霞凝新港形成功能互补,发展成为连结长株潭与城陵矶新港区的内河枢纽港口,提升长岳水运通道。发展壮大城陵矶港务集团,建设港口与腹地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放大城陵矶港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与长株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分工协作,鼓励湘阴、汨罗、屈原、平江等南部县市区对接融入长株潭发展,推动建设岳长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走廊。

    ――主动引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建设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加强与环湖区域三市一区合作。加快构建区域统一市场,推进交通、产业、管理服务等全面对接,加强能源开发、信息网络、生态保护等合作共建。联合开展洞庭湖水系尾闾和纯湖区洪道疏浚,恢复长江、四河、四水、内外湖的水力联系。加强沿湖旅游资源开发,构建环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探索建立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林业建设、湿地保护等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政策体系,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整体对接。共同研究跨界流域和区域的限批、禁批办法,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审批立项。联合开展环境污染调查,加大跨界污染问题协调处理力度,打击行政区边界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水权交易制度。加强与国际组织在低碳发展、流域开发、湿地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共同打造国际生态经济合作共建的重要窗口。

第二节   构建对外开放新通道

    发挥“联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推进陆上、水运、空中通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完善水陆空立体综合运输体系,打造长江中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拓展陆上通道。加快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完成岳望、临岳、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桥和京港澳高速新开联络线建设,启动平益、监利至华容、平江南江至岳阳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五纵两横一支高速公路网。加快国道、省道改造,提高国省干线等级公路比重,推进沿江公路、环湖公路、环城公路建设。加快国铁干线、区域城际、支线铁路功能布局调整,完成蒙华铁路岳阳段建设,新建松阳湖、综合保税区等铁路支线(专用线),启动岳长、长平汨城际铁路、常岳九、月益铁路、咸韶铁路建设,实施岳阳北站东移工程,形成六纵两横八支铁路网。到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5公里,二级及以上国省干线公路达到1600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19公里。

    ――畅通水运通道。加强岳阳楼、七里山、城陵矶、道仁矶4个重要港区和陆城、君山、湘阴、汨罗、岳阳县、华容、临湘7个一般港区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启动洞庭湖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城陵矶至武汉长江干线航道疏浚治理,实现常年维护水深6米,达到常年散货1.2万吨级、集装箱5000吨级通航标准。加强湘江干线岳阳段疏浚治理,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到2020年,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354公里。

专栏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四纵两横国道网。四纵G106G107G240(华容塔市驿至岳阳段、岳阳至汨罗段、汨罗至望城杨桥段)、G234(华容铁铺岭至操军段);两横G353(华容操军至岳阳段、岳阳至临湘詹桥段)、G536(平江三阳至汨罗段、汨罗至湘阴西林段)。

    五纵两横一支高速公路网。五纵即京港澳高速岳阳段、京港澳高速复线(随州至岳阳段、岳阳至望城段)、武深高速通城至平江段、岳宜高速石首至华容段、华容至监利高速;两横即杭瑞、平益高速公路;一支即三荷机场高速公路。

    六纵两横八支铁路网。六纵即京广铁路、京广高铁、蒙华铁路荆岳吉段、岳阳至长沙城际铁路、月益铁路、咸韶铁路;两横即常岳九铁路、浏阳至平江至益阳城际铁路;八支即城陵矶铁路专用线、松阳湖及煤炭储备基地铁路专用线、临湘港区鸭栏作业区铁路专用线、临湘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华容煤炭储备基地铁路专用线、华容塔市驿港区铁路专用线、平江电厂铁路专用线、岳州电厂铁路专用线。

    通江达海水运网。推动长江干线和湘江干线岳阳段疏浚治理,提高船舶通行能力,加快推进城陵矶新港二、三期工程和华容塔市驿、岳阳县鹿角、临湘鸭栏、湘阴漕溪港、屈原推山咀、君山荆江门、云溪彭家湾和南洋洲等码头建设,新建千吨级泊位25个,实现沿江沿湖港口集群发展。

 

  


4:岳阳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示意图

 


――构建空中通道。建成运营三荷机场,申报航空口岸,完善航线网络,争取开通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包机航班。加强机场与中心城区的联络通道建设,形成机场半小时换乘圈。推动三荷机场与周边区域支线机场的合作,实现班线联飞联动。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万人次/年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1800吨左右。

第三节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积极发挥口岸、产业园区、对外交流平台在扩大开放中的载体、纽带和渠道作用,加快完善开放平台功能,促进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

――做大口岸开放平台。加快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申报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提升港口商务、金融、船代、货代等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口岸开放格局。依托综合保税区,完善物流、加工、监管等功能,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建设国际物流和加工产业园。依托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中部地区洞庭湖特色农产品展示及冷链产品进出口基地。依托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中西部地区汽车整车及零配件进口基地和交易中心。依托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建设中部地区进口粮油储存、中转、加工物流基地。依托固废进口指定口岸,建设全国知名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利用示范基地。用好启运港退税政策,吸引省内外企业更多通过城陵矶港进出口货物。加快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平台监管、数据处理、政策发布和国际物流动态一体化电子口岸,简化海关、检验检疫、商务、税务等部门的通关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在全面实施关检合作三个一的基础上,逐步向单一窗口转变,实现口岸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共用,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提升通关效率。

专栏2: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

    综合保税区。20147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一期1.28平方公里。20151222日,城陵矶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验收。

    启运退税港。2014730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的通知》,决定新增6个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口岸,岳阳城陵矶港名列其中。这意味着从城陵矶港报关出口,由水路经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中转离境的集装箱货物,只要经确认离开城陵矶港,即视为出口,马上可办理退税。2015424日,城陵矶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正式实施。

    汽车整车进口口岸。20147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城陵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是继上海、张家港之后长江流域第三个,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整车进口口岸。2015716日,城陵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投入运营。

    进口肉类指定口岸。2014113日,城陵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是长江沿线继上海、张家港、重庆后的第四个进口肉类口岸。

    进口粮食指定口岸。201486日,城陵矶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

    固废进口指定口岸。2015113日,海关总署正式发文同意岳阳城陵矶口岸以直航方式进口国家限制类、自动许可类固体废物。

    ――提升产业承载平台。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支持各地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化、专业化园区,鼓励产业园区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区中区、园中园,形成共建共享、合作开发新模式,发挥园区对外开放主力军作用。探索跨省跨区域联合开发、委托战略投资者成片开发、共建产业园等多元开发机制,通过直管、托管和一区多园等管理模式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促进汨罗飞地经济发展,打造全省飞地经济引领区。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加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国家驻外使领馆及驻外贸易促进机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跨国公司代表处、海外湘商组织等机构和组织的联系,推动外国政府、国际机构、商贸协会组织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等来岳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对外友好城市关系,建立以经贸交流为主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双边贸易投资。实施架桥拓市工程,依托境内外相关商会和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在沿海发达城市和有关国家设立一批商务联络处,完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

第四节   形成全面开放新局面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优化开放环境,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和成效。

    ――推动外贸扩量提质。推进外贸破零倍增计划,保持石化、机电、农副产品加工、轻纺等传统产品出口优势,扩大特种电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外贸基地,推动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文化艺术、旅游、中医药等服务出口,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效益。发挥一区一港四口岸进口带动效应,培育进口集散中心,扩大重要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推动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发挥进口对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加快外向型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在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建设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零售网点等,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贸易市场,积极拓展东盟、中东、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推动进出口市场结构从传统市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全面发展转变。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接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开展产业链、个性化、点对点招商,推介中介招商、商协会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方式,引进一批世界500 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出口加工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集聚放宽外资投资准入,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优化投资审批流程和监管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加强重点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等领域建设。

    ――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按照政府组织、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导电磁铁、石化等比较优势明显和产能过剩的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以对外承包工程拉动我市设备、技术、服务、劳务输出,促进更多企业走出去 

第三章   创新驱动升级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聚集整合创新创业要素,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动力竞相迸发。

第一节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构建多元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完善技术创新平台。突出基础平台建设,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发机构。鼓励引导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岳阳设立高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全省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科技信息和先进仪器设备共享。2020年,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0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认真梳理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全面落实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实施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探索建立企业重大科技研发需求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面向企业技术需求征集项目和编制项目指南,对于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认定一批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完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工作机制,为中小企业搭建协同创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科技信息、成果转化平台。深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企业为投融资主体,金融信贷、上市融资、股权交易、风险投资为重点渠道,科技保险、融资担保、质押借贷、信用评估为服务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争取10家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积极构建以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等手段为重点的风险投资体系,争取风险投资规模达到50亿元。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开辟产学双向进联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让更多创新人才充分分享创新成果收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制度,强化对侵犯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的惩戒。

专栏3: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

石油化工:组建催化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实施高流动性尼龙6工程塑料开发、10万吨/年碳酸二甲脂、石油炼制催化剂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等项目。

食品加工:实施一批国家和省、市农业科技项目,争取在新品种培育、生态种养技术攻关与推广、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产学研合作、做大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

先进装备制造:重点支持永磁电磁、电磁冶金成套设备、电磁搅拌成套设备、节能高效电磁起重设备、高档轧机、冶金连铸机、矿山磁选成套设备、压力容器、高压阀门、管道、紧固件、大型宽幅高速箱板纸机成套设备、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包装、半喂入式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大型医疗器械及诊断仪器、大型轴承、新一代无异音精密钢球、大功率节能防爆电机等产品研发。

电子信息:推进芯片研发、终端制造、军民融合、应用服务、智能家居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智能安防监控、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技术攻关和应用、液晶显示器件、新型电子材料、LED大功率照明光源等技术攻关。

生物医药:加快大输液、抗生素、冻干粉等领域新产品开发,加强肿瘤、血吸虫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新材料:加强铝钛中间合金等金属新材料、石墨化增碳剂等碳素新材料和新型墙体等新型建筑材料技术攻关。

节能环保:开展湖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污染监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两型技术、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垃圾分选成套设备、监测与应急处置、工业粉尘控制、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理等技术研发。

现代物流:建设公共物流信息中心,支持临港大物流网络协同系统、港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码头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与软件、自动导引运输车、仓储物流机器人、高性能特种电机控制与驱动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第二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以众创平台为载体,以优化服务为关键,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壮大创新创业主体。实施全市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和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计划,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重点扶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创新创业,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创新创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或创办科技企业,引导寓外乡友、留学回国人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及外来资本和人员来岳创业兴业。推动各类民营企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实现二次创业。实施百优资助工程,每两年对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的50个个体工商户和50个优质初创企业,给予一次性创新创业奖励和跟踪扶持。到2020年,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5万个以上,带动50万以上城乡劳动力就业。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争取各县市区创建1家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创业示范园区,促进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积极打造新型创业孵化器,以各类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务科研楼宇、仓库等载体,突出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业辅导体系以及技术与资本支撑等要素整合,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着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初创企业。充分发挥现有众创空间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到2020年,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创业示范园区达到13个以上,众创空间达到10个以上。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针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特点,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探索开展未开业、无债务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监管模式。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创新创业项目申办程序。加大用地计划、政策资金向创新创业主体倾斜力度。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路演、创意市集、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企业家引领创业者、创业成功者引领初始创业者的互助互利机制。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用,弘扬创业创新精神,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市蔚然成风。

第三节   大力实施巴陵人才工程

    按照服务发展、高端引领、统筹开发的原则,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和管理,造就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构建引才聚才的用人环境。深入实施巴陵人才工程,定向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建设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拓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渠道,瞄准国内外高、精、尖技术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携技术项目来岳创新创业。加强域外回岳人才和国内来岳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培养使用好岳籍人才。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到2020年,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科技领军人才3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00名,带动培育市级技术创新团队50个,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

    ――营造惜才爱才的留人氛围。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分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构建重创新创业实绩、重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健全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保障机制,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遵循人才需求、选拔、使用规律,形成知人善任、用得其所、合理搭配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完善人才服务和管理体系,建立柔性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自由流动、包容开放的用人环境,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向艰苦地区流动。改善人才创业兴业环境,搭建各类市场化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加强高层次人才窗口服务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卫生、学术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专栏4:巴陵人才工程

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巴陵青年英才、文艺岳家军、名师名医、扎根基层优秀人才等5项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评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左右、巴陵青年英才10人左右、文艺岳家军20人左右、名师名医各20人左右、扎根基层优秀人才20人左右。

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计划。每两年开展一次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工作,侧重于在一线专业技术和技能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作出重要贡献,为同行和社会认可的专业人才。

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每年举办6期左右的专题培训班和不少于6次的专题讲座,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能在各行业起到骨干作用的优秀人才。

选派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进企业计划。每批选派50100名优秀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到市政府帮扶的民营企业挂职或担任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引导人才向经济一线流动,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每批选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四海揽才计划。每年组织100家左右的企事业单位赴人才集中的大型城市或著名高校,开展12次优秀人才专场招聘,公开招聘一批我市紧缺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围绕重点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引进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成长性优秀青年人才。

 

 

 

 

 

 

 

 

 

 

 

 

 

第四章   产业支撑发展

    依托产业现有基础,顺应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广运用互联网+模式,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构建支撑有力的工业体系

    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以两化融合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园区,打造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工业格局,实现工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整体提升制造业水平。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的研发与应用,提升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动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到202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培育打造一批支柱性产业。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规模效应突出、产业配套完备、区域优势明显的示范基地。实施新兴产业联手帮扶工程,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及新工艺示范应用等。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到2020年,形成先进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

专栏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工业磁力、汽车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与石油化工装备产业,加快培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立足智能装备发展需求,引导企业研发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的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工业机器人、无人航空飞行器、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及相关智能制造技术,力争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测量仪器仪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智能核心领域取得突破,尽快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

    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环保溶剂、功能型环氧树脂、聚酰胺、聚丙烯、高纯氨、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和工业催化剂材料,培育发展镁合金、铝合金、稀土氧化物等金属功能材料和防水卷材、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远大可持续建材、绿色硅藻泥等新型建筑材料以及云母绝缘材料、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等先进储能材料。

    电子信息。重点发展军民融合卫星应用和民爆器材等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优势产业,打造从芯片、软件、终端、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园建设,吸引导航定位服务、云计算服务、车联网技术服务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集聚,推进北斗导航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与位置信息服务产业化。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促进以智能家居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智能安防监控等业态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

    节能环保。加快发展高效锅炉、高效燃烧装置、工业企业余热余能利用装置、节能监测仪器仪表等节能技术和装备,积极发展工农业及城市污水等典型废水处理、工业脱硫除尘和汽车尾气净化、室内空气净化、高耗水行业节水等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做大做强金属冶炼、再生塑料、电子拆解等循环经济产业,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做强下游产品研发和推广,加快建设技术领先、清洁高效的静脉产业园。

    生物医药。重点发展高端抗生素、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大输液、医用耗材,积极培育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医药制剂、大输液、医用卫材、保健食品、医用影像设备制造、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基地,构建集原料、制剂、药用辅料、药用包材、医疗器械于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文化创意。培育壮大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广告传媒、移动多媒体、网络新媒体等产业,大力发展艺术品、民俗工艺品、电影电视剧等重点文化产品,扩大岳州扇、巴陵戏、岳州窑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打造5家以上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促进传统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新型化。抓住产业调整、市场倒逼的机遇,引导企业围绕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信息化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鼓励研发推广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组织实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示范工程,推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以增量提升促存量优化。大力推进传统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排放。到2020年,形成石油化工、食品加工2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电力能源、建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专栏6:传统产业提质改造工程

    石油化工。强化央地合作和炼化一体化发展,扩大原油加工能力,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换代,建设碳一、碳三、碳四、芳烃四条主导产业链,配套发展煤化工、盐化工、农药化肥产业,积极延长石化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以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催化剂及助剂、特种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市场交易、物流为一体的石化及新型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食品加工。依托洞庭湖区物产优势,大力发展粮食加工、油脂加工、茶叶加工、料加工、蔬菜加工、休闲食品加工、调味品加工等产业,引导企业实行规模扩张、培育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扶持洞庭湖绿色食品产业园发展,打造中南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电力能源。顺应电力能源发展趋势,加快大容量清洁煤电机组发展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的开发利用,加强临湘、岳阳县等重点区域风电开发,建设华电平江电厂、神华国华华容电厂、煤炭储备基地、中粮城陵矶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推进平江抽水蓄能电站、汨罗玉池抽水蓄能电站、小墨山核电站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一批装机容量20MW以上的光伏电站,积极谋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其他能源项目,打造湘北能源基地。

    建材。按照 控制总量、调优存量、延伸下游、绿色发展的思路,加快水泥、建筑陶瓷、石材、木材加工、人造板材等传统建材行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步伐,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推广应用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建筑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

    造纸。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推动形成以木材为主、芦苇为辅、废纸为补充的原料结构。推动纸制品深加工,延伸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印刷文化用纸、新闻纸、生活用纸、纸板原纸等优势产品,积极开发特种工业用纸、高档白板纸、铜版纸、箱板纸和高档瓦楞原纸。引导造纸企业采用先进的制浆造纸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节水技术,实现资源高效节约利用。

    纺织。依托棉花、苎麻等资源,大力发展高支纱、高档生态苎麻面料、水刺无纺布、坯布、印花巾被等产品,积极延伸深加工产业链,开发精品服装、家居产品、布衣工艺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形成集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促进企业主体集聚壮大。坚持培育龙头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并重,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和实力。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集聚,引导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响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品牌为龙头,积极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拓展经营领域和业务规模,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打造一批专特精新示范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做强核心业务,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和品牌。大力推广应用本地两型产品,引导政府采购向本地两型产品倾斜,鼓励本地超市、配送中心和商场加大采购本地产品力度。到2020年,培育2-3个年销售额过100亿元、10-15个年销售额过10亿元龙头企业。

    ――推动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强化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和县域经济主引擎作用,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发展两型化、管理科学化,努力把产业园区打造成现代产业的集聚区、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宜居宜业的新城区。立足园区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按照集群集约、错位发展、优势优先的原则,引导省级以上重点园区发展壮大2—3个主导产业,提高园区专业化、特色化水平,推动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引导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拉长园区产业链条,培育和催生产业集群。按照产业新区、工业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强工业园区生产、生活、政务、商务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和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园区配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园林式、生态型园区,提升园区的宜居宜业水平和吸引力。推动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培育中小企业孵化园,引导中小企业入园发展。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园区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依法向园区下放行政许可审批权限,建立园区企业“缴费清单”制度,对园区用地计划实行差别化管理,保障园区建设用地,支持园区按照绩效挂钩原则,推行绩效工资待遇,执行灵活的绩效工资体系。2020,实现4个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过1000亿元,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园区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到80%以上。

专栏7: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工业磁力装备、石油化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军民融合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

    城陵矶新港区(临港高新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产业。

    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炼化催化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产业。

    临湘工业园。重点发展有色冶炼、精细化工产业。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再生资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平江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新材料产业。

    湘阴工业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

    岳阳县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建材产业。

    华容县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加工产业。

    君山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休闲食品业、茶叶加工业)产业。

第二节   培育面向时代的服务经济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战略重点,培育壮大旅游、物流两大支柱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7%

    ――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按照“要素齐备、服务优良、人气兴旺、独具魅力”的原则,整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构建“一心支撑(城市旅游服务综合体)、双核引领(楼岛湖旅游核和环南湖旅游核)、两翼齐飞(东部山地森林旅游发展翼和西部滨湖湿地生态休闲翼)、三江串联(长江、湘江、汨罗江旅游廊道)”旅游发展格局。加强森林、湿地、芦苇荡、古村古镇等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水上旅游、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商贸旅游、研学旅游、情感旅游、邮轮旅游、休闲旅游、奇特旅游等多种旅游业态,加强精品线路建设,推动我市旅游由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向全国性旅游目的地转变,逐步建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加快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和服务体系,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推进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积极培育景区实景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纪念价值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吸引力。加强旅游营销宣传,拓展客源市场,推动高铁沿线、长江流域等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到202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总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专栏8:旅游提质发展工程

    景区景点建设。提升岳阳楼君山岛、石牛寨、张谷英村等知名景区景点承载能力,加快洞庭湖博览园、3517文旅新城、屈子文化园、左宗棠文化园、龙窖山瑶族文化旅游区、华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等文化旅游区和天岳幕阜山、黄盖湖、洋沙湖、鹤龙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全面推进环南湖13118”综合工程,打造国家级洞庭湖旅游度假区,争取“中国湿地旅游生态示范区”挂牌,创建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以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10家以上。

    精品线路培育。以国家A级景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为主要依托,重点推出江湖名城游、生态休闲游、洞庭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故里游、森林度假游、湘楚文化游、美丽乡村游八大品牌和主题游、日程游22条精品线路。

    旅游交通建设。完成城陵矶、南岳坡等旅游码头改扩建,科学布局新建一批旅游码头,加快S317平江县龙门至石牛寨、南江桥至幕阜山、通城至相思山、S306岳阳县张谷英至平江县南江镇、华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通道、临湘市城区至6501景区等旅游公路建设。

    主题节会活动。创新举办岳阳国际端午龙舟节、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长江(岳阳)旅游暨诗意江湖岳阳楼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岳阳生态(漂流)文化旅游节、洞庭(岳阳)美食文化旅游节、君山岛爱情文化节、君山野生荷花节等主题节会活动,做强做旺“楼岛江湖山”和“花鸟舟情”品牌。

    ――建设长江中游物流枢纽城市。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航运物流、保税物流、临港制造业物流、危化品物流、城乡配送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集成、企业集聚、规模适当、支撑服务有力的物流发展载体平台。加强货运场站、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提高物流中转集疏、分拨配送能力,促进区域物流顺畅衔接和一体化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物流公司,开展社会化物流业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等物流企业进行服务延伸、功能整合和资产重组,培育壮大一批本土物流企业,组建现代物流集团。加快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实施智慧物流工程,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专栏9:现代物流发展工程

    物流园区。建设城陵矶临港物流园、道仁矶临港物流园、三荷空港物流园、岳阳公路港物流园等综合性物流园,推进一批县级物流中心项目。

    航运物流。依托港口优势,以港口运输、中转为基础,延伸集装箱、船务船代、多式联运等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整车、固体废旧物资等领域的贸易、物流信息等服务。

    保税物流。依托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加强保税仓库、监管仓库建设,完善区内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等功能,积极发展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业务。

    制造业物流。依托大型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物流,完善供应链物流、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和售后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汨罗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建设。

    危化品物流。依托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危化品干线运输、绿色仓储、智慧物流等服务,适时开展危化品网上交易、物流金融服务。

    城乡配送物流。整合优化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完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体系,加快县级配送中心和乡镇配送站建设,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网络。

    冷链物流。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果蔬、鲜花、食品等仓储、配送为主的冷链物流,建设一批冷链配送中心、批发市场。

――建设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高地。适应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趋势,支持有条件的本地企业建设综合类或行业类电商平台,鼓励开展网上交易。加快经开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区域总部,设立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形成电子商务集聚效应。鼓励引导县市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建设,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鼓励供销合作社创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导电商企业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促进农产品走出去。发挥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平台优势,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建设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推行线上申报与线下监管相结合的进出口监管模式,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工商登记、海关报关、检验检疫、退税、结汇等在线一站式服务。到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建设环湖区域商贸商务中心。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加快中心城区东茅岭、花板桥、南湖新区、高铁新城四大商贸商务中心及各县市区商贸商务集聚区建设。加强农贸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批发大市场。加快建设以美食、时尚、休闲文化为特色的休闲主题街区,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商业综合体。大力引导大型综合超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时尚百货等商贸企业开展互联网+新型业态整合,优化零售业态结构,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商贸企业、仓储式零售业巨头,加快商贸流通企业并购重组,培育大型商贸集团。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经济鉴证类服务,积极发展律师、仲裁、公证等法律服务以及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项目管理等咨询管理类服务,培育发展会展、广告、策划、经纪等专业服务,建立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商务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商会类行业协会,建立政府资助重点行业协会和购买服务机制。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地区性总部或职能型总部入驻。

    ――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来岳设立分支机构或金融业外包基地,争取新引进或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5家以上。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积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企业等股权投资机构。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和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扩大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债务融资规模。鼓励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担保、小贷等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创新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加强国际结算业务网点建设,推广跨境贸易网上银行业务。积极延伸外汇服务网络,优化投融资环境。

    ――提速发展健康养老家庭服务。加快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产品研发,支持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保健养生产品,鼓励健康服务机构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大力开展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促进以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用品用具,支持发展各类养老服务业保险产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加快发展家政、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家庭服务企业,推动家庭服务业由传统服务向复合型、高附加值服务转变,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

第三节   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

    坚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原则,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大力开展土地平整、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和机耕道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积极开展生态型复合种植,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推广水稻油菜等轮作模式,建设国家农产品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巩固提升茶叶、蔬菜、油菜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油茶、楠竹、花卉苗木及林下经济,培育壮大名优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推动集中成片发展。积极推进棉花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发展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稳定生猪优势产区和规模养殖大户,推进生猪良种化进程。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实施鱼池标准化改造,规范水库渔业利用,推行稻田综合种养,提升水产健康养殖水平。以优质肉牛羊品种改良为主线,推动全市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加强滨湖水牛国家遗传资源种质保护。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创建一批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地,鼓励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家庭经营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转变。鼓励农民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加快推动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鼓励企业建立无公害原料基地,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企互动的产销对接模式。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流通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形成农资供应下乡进村、农产品出村入市的双向流通网络。

    ――构建农业支撑体系。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根本,大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有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试验、种子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作物品种育种基地、种畜种禽场建设。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农技服务网络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加快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产品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积极推广畜禽、水产和其他农作物种养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深化信息技术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网络。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加大对认证产品的监督抽查,完善退出机制,维护品牌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以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制度,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型职业农民集聚。鼓励进城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扶持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支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家乐,鼓励建设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

专栏10: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为重点,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360万亩,区域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华容县、云溪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大力推进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继续实施市级小型农田水利“百千万”工程,维修改造小型机埠500处、整修骨干山塘5000口、整修小型渠道1000公里,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0万亩,新增蓄(提)水能力5000万方。

    农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200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0万亩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瓜果种植基地和20万亩优质茶叶基地,新建改造250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0个家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0个畜禽养殖示范区,创建1-2个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休闲农业发展。重点发展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企业1000家、投资5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1万户,打造省星级休闲农庄70家,实现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推进君山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

    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重点培育年销售过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5000家、家庭农场2000家、特色农业产业园100个。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屈原和华容两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

 

 

 

 

 

 

 

 

 

 

 

 

 

 

 

 

 

 

 

第五章   城市彰显魅力

    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原则,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充分彰显城市发展魅力。

第一节   构建现代都市格局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围绕打造100万人以上大城市目标,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形成一核四片区都市区发展格局。

    ――核心区。以岳阳楼区和南湖新区为范围,岳阳楼区依托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加快洞庭新城、洞庭湖风光带建设和城西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保护岳阳楼、岳州文庙等珍贵历史文化遗存,推进现代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立足市域、辐射湘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南湖新区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积极培育现代商务、休闲旅游、美食娱乐、教育医疗等服务功能,打造岳阳生态文化新景区、现代滨湖新城区、旅游休闲度假区。

――城东片区。以岳阳经开区为范围,大力推进城市东扩,加快高铁片区、空港片区和岳阳大道东开发建设,规划建设金凤湖生态示范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品位,积极培育岳阳大道东现代商贸圈,打造功能配套、生态宜居、产城一体的高铁新城、空港新城,彰显岳阳现代核心城区门户形象。

――城北片区。以城陵矶新港区和云溪城区为范围,城陵矶新港区加强商业、住宅等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沿江沿湖旅游资源开发,实施芭蕉湖综合治理,建设沿湖景观走廊,提升吸纳集聚人口的能力,打造具有江湖形胜的滨江新城。云溪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和云港新城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两大厂及周边地区提供城市配套服务,积极与城陵矶新港区融合、错位发展,打造都市区北部商贸商务集聚区。

    ――城西片区。以君山区柳林洲街道办事处为主要范围,依托君山岛、濠河城市湿地公园、洞庭湖博览园、洞庭湖国际观鸟湿地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娱乐休闲业,打造湘北高端文化旅游与生态居住区。

    ――南部片区。以南湖新区以南、新墙河以北部分地区为范围,发挥北临南湖新区、南靠新墙河、西濒洞庭湖的区位生态优势,依托区内鹰咀山、麻布山等自然山体,打造都市区中央公园,为高端要素集聚创造优良环境,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功能。

5:“一核四片区”都市区发展格局示意图

 

第二节    建设水墨丹青城市

    坚持强化中心城区的区域带动作用,突出山水特色、生态优势,建设功能完备、品质高端的宜居家园,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实施提质扩城,让岳阳更大气。统筹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新区建设,构建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的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按照突出重点、整体设计、成片改造、分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巴陵东路、青年中路、冷水铺路三条主干道沿线以及四化建、步行街南辅道北侧等十大片区棚户区(旧城)改造。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地段的城市形象和景观设计,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岳阳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和雕塑。统筹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铺设,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美化城市地面景观。

    ――实施流水环城,让岳阳更灵秀。水清、水活、水利、水美为目标,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加强南湖、东风湖、芭蕉湖、吉家湖、北港河、王家河等四湖两河水系连通及保护治理,避免湖泊分割,增强水体流动性和水域自净能力。合理规划河岸土地空间,解放滨水资源,完成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南湖三大湖滨水休闲景观工程、梅溪港河综合治理工程、东风湖和吉家湖综合治理截污管网工程,规划新建一批绿色滨水景观工程,打造观水、亲水、近水的休闲滨水空间。

    ――实施森林进城,让岳阳更清新。深入推进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工程,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加快形成林城相拥、林水相依、林路相嵌的森林生态格局。大力推进屋顶绿化、墙体绿化、桥梁绿化等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实施拆违增绿、见缝插绿。加快城市公园、小游园建设,中心城区完成南湖公园扩园和珍珠山、九华山等公园建设,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0个以上,营造绿色生活环境。

    ――实施精细管城,让岳阳更宜居。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手段,促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营造安全、洁净、畅通、舒适的城市环境。健全数字城管体制机制,整合数字岳阳地理空间框架、城市电子监控系统等信息资源,加速数字城管二期建设,实现对人、事、物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积极盘活道路资源,缓解交通拥堵。加强停车设施建设,规划新建一批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场,推动新建小区、大型商场、医院、学校、交通换乘站点等按标准配建停车设施,加强停车泊位建设和管理,有序推动单位、小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健全城市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洁机制,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保持城市道路干净整洁。加强流动摊贩管理,引导摊点入室入棚、定点限时经营,清理取缔流动摊点、马路市场,维护市容秩序。

第三节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发挥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品牌,提升江湖名城内涵。

    ――保存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根据《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对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保持传统的空间尺度、道路线形、城市风貌和建筑环境。加强大矶头遗址铜鼓山遗址岳州关岳阳楼岳阳门岳阳文庙慈氏塔街河口岳阳教会学校传统城市轴线保护,恢复经典风貌,融入现代文化,形成集中展现历史文化、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城市魅力走廊。严格保护一水四山、楼庙塔亭等历史景观要素和翰林街、洞庭南路等传统街巷,探索实行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模式,避免对原有街道、街坊格局进行大拆大改。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重点文物抢救性维护修缮和保护性开发,规划建设一批遗址公园,传承弘扬忧乐文化和求索文化。加强沿江沿湖三国文化遗迹发掘与修复,打响三国文化品牌。挖掘整理湘北抗日会战历史文化,建设湘北抗战纪念碑亭、史料馆,发挥平江起义旧址、任弼时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认定和鉴别,建立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加强对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巴陵戏等代表作的保护和挖掘,积极开展代表性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基地建设等延伸性保护。

专栏11: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岳阳文庙、平江起义旧址、平江县委旧址、任弼时故居、张谷英村古建筑群、屈子祠、铜鼓山遗址、罗子国城遗址、大矶头遗址、龙窖山堆石墓群、慈氏塔、湘阴文庙、左文襄公祠、岳州关、岳阳教会学校、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剧、岳阳花鼓戏、平江九龙舞、临湘花鼓戏、汨罗市抬阁故事会、洞庭渔歌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江花灯戏、平江民歌、屈原传说、屈子祠祭屈大典、柳毅传书传说、华容夹叶点子、岳州扇制作技艺、临湘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围绕建设标准更严、水平更高、市民更加满意的文明城市,强力推进诚信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等十大工程、着力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六大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积极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推进道德讲堂、道德评议、道德模范评选、家规家训进社区进农家等道德建设活动,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传统美德。深入开展志愿者行动,建设爱心城市

    ――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团结求索、先忧后乐的岳阳精神,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传播正能量。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加强社会科学普及队伍建设。鼓励围绕“中国梦”、地方特色、革命历史等题材创作一批反映岳阳发展变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力争一批作品进入全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行列。积极开展文学艺术、优秀网络作品、优秀科普作品等评选活动以及美术、书法、摄影等展览活动,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深入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广泛开展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机关、书香村组、书香家庭创建,建设书香岳阳

第四节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打造便捷惠民交通。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实施巴陵路、沿湖路、建湘路等主干道路提质改造,建成置田庄路、雷锋山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打通断头路,促进道路微循环。加强市政桥梁建设,提质改造和新建一批市政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公交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公交优先通行信号系统建设,加快岳阳东客运枢纽、南客运枢纽等大型客运站场建设,实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二期工程。

――构建安全可靠水利。加快实施洞庭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及分洪闸控制工程、蓄洪垸堤防加固未完续建工程、长江干流湖南段河势控制及河道治理工程和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完善中小流域防洪体系,统筹推进撇洪工程、治涝泵站、排涝水闸、调蓄内湖、排灌渠道等治涝工程,稳步推进重点中小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实施重要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加强城市防洪圈和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构建蓄泄兼顾、江河安澜的防洪治涝体系。充分挖掘现有水源工程潜力,加强重点水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蓄、引、提、调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市县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形成双水源或多水源供水格局,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源工程体系。稳步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灌溉保障水平,构建灌排自如、节水高效的农业灌溉体系。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供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建设一批规模供水工程,实施自来水厂扩容提质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构建城乡统筹、保障有力的饮水安全体系。加强崩岗、荒山、荒坡、沿河沙地等水土流失易发区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水利血防工程建设,构建人水和谐、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

专栏12:水利建设重点工程

    防洪治涝工程。推进以钱粮湖垸、大通湖东垸为重点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及分洪闸控制工程,全面完成集成安合、君山、北湖、义合金鸡四个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加强长江干流湖南段河势控制及河道治理工程,实施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稳步推进14处大中型水闸和重点中型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实施青冲等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结合建设“海绵城市”,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饮水安全工程。重点推进汨罗市兰新供水工程、临湘市幸福岭水厂等5处规模以上水厂续建工程,通过工程改造、升级、配套、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质量。到2020年,实现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通自来水。 

    水源保障工程。重点推进11处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新建或改扩建10座小型水库

    生态水利工程。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210方公里,继续实施水利血防工程,开展河道保洁,建设城市所在河段河道保洁监控体系。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协调推进中石化仪征长岭原油管道复线、中石油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岳阳株洲干线等油气管道建设,加快“气化湖南”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和重点乡镇天然气管线建设,基本实现重点乡镇天然气管道化,提高油气运输能力。规划建设湖南液化天然气战略储备中心(长江接收站),新建一批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液化天然气车(船)用加气站,提高天燃气储存和保障能力。协调推进蒙西华中特高压交流工程荆门长沙段建设,有序推进全市220千伏、110千伏和55千伏主电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逐步实施农村低电压升级改造,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加快推进电力智能化,改扩建一批大中型变电站,新建一批智能变电站和充电站,打造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智能电网。

    ――促进信息互联共享。大力实施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全面推进城区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宽带网络覆盖范围,提高行政村通宽带和光纤的比例。加快4G网络建设,实现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加快建设无线城市,实现重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全面覆盖和免费开放。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积极推动IPV6网络商用。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强全媒体、融媒体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加快打造面向公众和产业服务的城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县信息采集、交换、管理和应用。加强物联网基础技术平台建设,推进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等技术和设备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促进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大力发展互联网+益民服务,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方便快捷、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体验。到2020年,全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5%以上,3G/4G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以上,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以上。

 

 

 

第六章   县域壮大实力

    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补齐短板、挖掘潜力的重要着力点,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新格局,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第一节   放大县域经济特色

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走出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之路,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

――推动县域经济错位发展。岳阳县,发挥连南接北、环绕都市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向北融入都市区,加强与中心城区错位、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建材工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加快荣湾湖、张谷英景区开发,打造湘北生物医药、绿色建材、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基地。临湘市,发挥滨临长江、省际边界、交通便利的优势,加快城市空间扩容和提质改造,提升湘北门户形象,加快沿江开发步伐,大力推进株冶绿色改造升级项目,做大做强滨江产业园,打造湘北工业重镇、湘鄂边商贸物流中心。华容县,发挥临江滨湖、省际边界的区位优势,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县城承载能力,高标准建设田家湖生态新区,推进沿江开发,打造中国棉纺织服装基地、湘北鄂南边际中心城市、湘北西洞庭水陆联运商贸物流中心。平江县,发挥革命老区、毗邻长株潭城市群、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抢抓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机遇,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天岳新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进幕阜山、福寿山整体开发,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基地、食品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湘阴县,发挥邻近长沙、临江拥湖的区位优势,加快洋沙湖、金龙新区、漕溪港临港新区三大经济片区和五大旅游基地建设,积极构建芙蓉大道产业经济带和湘江生态经济产业带,打造长株潭现代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汨罗市,发挥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快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建设,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做响以屈原端午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打造全球华人端午文化旅游圣地、全国再生资源产业重要基地、长岳一体发展先行区。屈原管理区发挥农业特色鲜明、多重政策叠加优势,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率先整区推进规划全域化、土地股份化、产业融合化、建房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和保障一体化,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农村改革集中区、城乡一体示范区、现代农业先行区。2020年,六县(市)城区均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Ⅰ型小城市。

――打造一批湖湘特色乡镇。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引领示范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发展,强化其在城镇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地位,发挥其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重要作用。鼓励具备条件和基础的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成为卫星城,有效疏解城市功能,分担人口和公共服务压力。以多样化、专业化和特色化为方向,依托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和特色产业,加快建成一批有示范效应的长江沿线中心镇、省际边界镇、特色产业镇、历史文化名镇。科学研判未来人口、产业集聚趋势,适当超前建设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交通、给排水、能源、信息、地下管网系统以及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传统和现代元素,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乡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综合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探索推进重点中心镇扩权强镇改革,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联结城市与农村、带动周边发展的小城市。

第二节   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突出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政策支持为引导,充分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打造富民经济、强县经济。到2020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10亿元。

――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健全完善县域经济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制订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培育、专业园区建设、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深化扩权强县改革,依法向县域下放更多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赋予县域更大自主发展空间,激发县域发展动力活力。强化县域发展用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向县域工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倾斜。大力开展比学超活动,健全完善县域发展考核激励机制。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相对集中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产业园区建设,按照资源分布和产业基础进行科学规划,突出产业特色新建一批产业园区和产业集中区,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和城镇规模扩大。探索建立重点镇工业功能区,构建与省级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机制。引导和支持县域工业地产发展,完善县域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扶持政策,为各类创业兴业主体创造发展壮大的良好条件。到2020年,县市区新建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以上、引进创新创业企业500家以上。

――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确立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的形象和地位。积极开展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评选活动,发挥其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带头作用。鼓励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与国企平等合作,参与国企改制,支持民营企业联合重组、壮大实力。依法减少和取消各种限制条件,促使民营企业在相对自由、宽松的氛围内加快发展。实施一企一策对口帮扶行动,在规模扩张、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的地方骨干企业。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坚持全域规划、多规融合理念,促进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全面完成合乡镇并村改革,优化镇村资源配置,系统编制完善县域城乡总体规划、集镇布局规划、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规划多规合一。到2020年,完成所有县域、镇域和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向村镇延伸,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到2020年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资源均衡配置、倾斜乡村,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实施居住证制度,全面放开县城、建制镇落户限制,合理确定中心城区落户条件,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与进城落户的联动机制。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向户籍人口提供转变为向常住人口提供,逐步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以公办学校为主平等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参加党组织、工会和社团组织,有序参政议政和参与社区管理,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镇。

    ――建设美丽幸福农村。深入推进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按照庭院化、景观化、标准化原则,规范农村村民建房,引导民居特色化、生态化改造,加强未批先建、一户多宅、超面积使用宅基地、围栏圈地、破旧空心房等治理,引导散居农户集中居住、就近就地转移,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社区,促进土地节约、空间集聚、资源共享。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推进房前屋后、河渠道路植绿补绿,营造绿色生活空间。加强村庄卫生保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施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河、渠、沟、塘疏浚治理,加强水面垃圾和漂浮物清理,改善农村水环境。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沼气、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重视农村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丘陵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延续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到2020年,全市所有建制村基本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85%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建成200个以上美丽乡村。

 

 

 

第七章   绿色引领未来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打造绿色生产生活空间,使岳阳天更蓝、地更绿、山更青、水更秀,真正成为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

第一节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永续利用,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优化生态格局。依托山丘水体生态空间,构建一廊屏障、两区涵养生态空间架构。一廊指长江生态廊道,依托长江水体、洲滩湿地及岸线,打造区域生态屏障。两区指西部洞庭湖、湘江水体湿地生态涵养区,重点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和湿地生态修复;东部药菇山、大云山、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等山地丘陵生态涵养区,重点加强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严守生态红线。树立底线思维,科学划定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生态红线,保护山、水、林、田等重要生态资源,严格控制线内建设,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建设,禁止任何形式的干扰和开发利用,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底线。加强对海拔高于250米山体的保护,作为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的底线。加强对河流、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保护,作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底线。到2020年,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20%以上。

专栏13: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生态林业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大力开展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构筑绿色屏障,规划保护天然林资源270万亩、建设防护林120万亩、退耕还林10万亩、改造退化防护林45万亩,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加强东洞庭湖濒危鸟类保护及栖息地保护,恢复重建水禽越冬栖息地1.8万亩。重点抓好湘阴洋沙湖东湖、汨罗江、新墙河、华容东湖、平江黄金河5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规划新建临湘冶湖、云溪白泥湖、城陵矶新港区芭蕉湖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力争“十三五”期间进入试点建设阶段。 

    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通过退田还湖、还泽、还滩、还林草及水土保持等方式,改善湿地生态状况,加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岳阳森林生态博览园和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为基础,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周围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规划建设总面积20万亩,新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维护生态平衡。加大山丘、河湖、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保育、水土涵养和自然景观功能。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人文景观和遗产完整性、原真性的保护。加强河流源头地区保护力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严格控制洞庭湖、南湖及其它重点湖泊水面开发以及洲滩湿地围垦,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境,稳步推进退圩还湖,确保水面稳中有增。加强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加快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建设,重点在主要水系两侧以及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周边建设绿化林和景观带,积极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

第二节   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改善环境质量。

――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加快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现有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管控,建立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加强秸秆露天禁烧监管,治理餐饮行业油烟污染。强化施工场地扬尘污染治理,严格渣土车辆运输管理,推进文明施工。严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尾气管控,加快推进国IV阶段排放标准,提高燃油品质。稳步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市、县两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水环境整治。加强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汨罗江、新墙河、华容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污水特别排放限值和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总量控制,严禁企业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重点实施38处重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工程,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强化石化、造纸、食品加工、纺织等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园区、港口船舶的水污染治理,稳步降低水污染负荷。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合理确定网箱养殖规模和布局,严控投肥投饵,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推动现有规模养殖企业完善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设施。加快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新建扩建24座污水处理厂。推进铁山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定期发布水质监测数据,确保饮水安全。到2020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土壤环境保护工程,建立土壤环境治理调查、监测制度。加快土壤污染物源头治理,强化固废填埋场、废弃物堆场、重化工企业等监管,有效控制污染面蔓延。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鼓励增施有机肥和高效缓释肥,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植保绿色防控技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污染程度,对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变性开发和移民安置。

第三节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实施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以电力、化工等高能耗行业为重点,开展落后产能及高能耗企业淘汰与整治,重点推动华能电厂、巴陵石化、长岭炼化等企业实施节能改造。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逐步削减一次能源中煤炭的比重。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技术,推进已建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发展绿色交通,推动纯电动、天然气、油气混合动力等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应用,推广天然气出租车、电动汽车、公共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加大限制过度包装、禁塑、淘汰白炽灯力度,引导消费者购买高能效家电、新能源机动车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推行无纸化和绿色节能办公。

    ――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深化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动企业余能、余热在生活系统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生产设施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废弃物。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村镇、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推进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循环化改造试点和汨罗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加快岳阳静脉产业园建设和临湘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减少资源消耗。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管控措施,鼓励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推进节水型机关、学校、医院、社区等建设,打造节水型社会。到2020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5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5以上。按照控制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促进用地功能混合、鼓励地下空间复合利用,推广先进节地技术,建设使用多层标准厂房,强化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强化执法监察,坚决制止乱挖滥采,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第八章   发展惠及人民

    坚持民生为本、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第一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方位、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构建就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联动机制,努力让所有劳动者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积极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小微型企业,稳定就业规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定向扶持,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岗位,加强家政、养老、助残等就业扶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依托重点职业院校,探索建立一批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各类专业技能人才。运用远程教育、农广校等平台,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岗能力。严格贯彻劳动法,建立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劳动关系应急处理制度,规范用工秩序,妥善化解劳动争议,保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探索基层工会公推直选制度和建立专业工会干部队伍,维护劳动者权益。2020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低于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左右。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制度,推动社会保险全面覆盖法定人群,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确保基金安全运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要求,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替代率。整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推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完善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制度,健全社会保险补充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建设,健全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机制,不断扩大困难群体受益面。实施全市统一的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建立完善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加强为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优抚群体的福利服务。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700/月和350/月。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转变住房保障方式,探索购买存量住房、长期租赁住房方式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推行向住房保障对象发放货币补贴方式,推进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实现住房保障由实物保障为主向租赁补贴为主的保障方式转变。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加强准入、使用、退出等全过程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公平合理、公开透明,有效解决住房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到2020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5.4万户,全市县城以上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6.4%,农村危房改造覆盖面达到100%

第二节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坚持教育优先,统筹公办民办教育发展,合理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全市教育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全面加强学前教育,大力推进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科学规划与调整学校布局及师资配置,重点加快义务学校合格学校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力争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合格达标率达到100%。努力提升高中教育,推进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加强示范高中、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建设,扶持薄弱高中发展,普通高中学校控制在40所左右。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支持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搭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办学或参与办学,积极培育一批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创建一批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到2020年建成学生实习基地10个以上,双师型教师占职业学校专业课老师比例达50%以上。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能力,鼓励高校根据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合理定位、分类发展,建设实用型专本科院校。支持湖南理工学院改善教学设施条件、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育人才和申报各类国家级科研平台,提高在全省的办学品牌影响力。支持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湖南省卓越学院,支持岳阳广播电视大学创建开放大学。深入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支持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创新计划项目和科研创新项目,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积极发展网络在线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到2020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 

专栏14: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新建250所公办幼儿园、55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0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培训幼儿教师6000名、保育员3000名,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民办园比例达到80%以上、保教员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新增城镇小学18所、初中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10所,加快合格学校和标准学校建设,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达标率达到100%,标准化学校建设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工程。新增示范性高中4所、综合性高中5所、市级特色高中10所,撤并一批规模小的高中学校,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保持在40所左右。扶持薄弱高中发展,建立省级示范性高中扶助薄弱高中常态化机制。

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学院,建成10个多功能可共享的特色实训基地,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对接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企业,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到2020年,全市建成20个以上省级特色专业,形成10个特色专业群。

特殊教育和社区教育促进工程。设置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和扶残助学基金,支持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社区教育发展,到2020年建成社区教育省级实验区2个、市级实验区12个。

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工程。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运用岳阳教学云平台,启动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100%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95%以上的学校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90%以上教师实现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科学合理布局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加快岳阳市中心医院、中医健康养生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环湖区域综合医疗和健康养老中心。完善市县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切实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卫生应急机构和医疗紧急救援机构建设,建设全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和艾滋病防治,大力实施血吸虫病防控达标工程,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治疗和救助工作。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启动健康城市创建,加强病媒生物、重点慢性病防控、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治疗。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严格控制多孩生育,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加大打击“两非”力度,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加快发展全民体育健康事业,健全完善城乡体育设施,规范发展各类体育组织,鼓励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和承办体育赛事,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优化运动项目布局结构,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到2020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左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8‰15/10万以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5.4张、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2人。

 

专栏15:健康岳阳建设重点工程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规划新建岳阳市中心医院、韩国首尔大学岳阳数字化医院、岳阳市中医健康养生基地、岳阳市儿童医院和岳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实施岳阳市普济颐养中心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市中医院基本医疗住院楼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环湖区域医疗中心、养老中心。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市县公立医院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30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15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和80个市级医学重点学科群,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新建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区域医学影像和医学检验中心。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两级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积极融入全省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贯穿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到2020年,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覆盖率达100%

    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申报建设一批农民体育健身、乡镇农民体育、全民健身路径、城乡文体广场、社区体育户外广场工程项目,逐步实现所有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社区、农村建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健身场所。积极申办、举办各类赛事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的要求,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合理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加快市科技新馆、图书馆新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大公益性工程建设,拓展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市档案馆、市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新建扩建一批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巩固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加快实施乡村小型文体广场、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直播卫星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扶持民间文艺团队、民营剧团等各类群众文体团队发展,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鼓励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促进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县城和乡镇延伸。加强对广场舞活动的规范管理,探索实施广场文化活动登记备案制、星级评定制。加快推进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建设完善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和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络,拓宽文化传播流通渠道。依托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精心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打造一批群众文化品牌和特色民俗品牌。深入开展 幸福岳阳系列文化品牌活动,推进优秀文化遗产、高雅艺术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鼓励各地依托传统节日、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文化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强地方志工作,逐步形成地方志编修、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质量保障、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保障五大体系,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第三节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推进贫困地区发展。加大平江县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实施村级公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乡村旅游等重点扶贫专项,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旅游、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发展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如期脱贫。推进贫困村整体脱贫,加强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定点扶持、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到村到户对口扶贫,引导发展项目和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市4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基本实现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就学、就医、养老、低保、五保全面落实,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加快贫困人口脱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具备劳动力、缺乏收入来源的贫困人口,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依据地域特色,帮助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休闲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生活在高寒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易地搬迁,改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组织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加强贫困地区教育扶持,加大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接轨;对因病致贫和返贫的暂时性贫困人口,建立特殊救助制度,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全市35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创新精准扶贫机制。推进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机制改革,建立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制度,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推动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注入比例,探索取消公益性建设项目县级以下资金配套。建立健全贫困地区金融支撑体系,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鼓励保险机构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保障贫困地区重点工程建设用地,对鼓励类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用地指标单列。

专栏16:十大精准扶贫攻坚工程

    党建扶贫。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配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教育扶贫。加强贫困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开通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绿色通道,稳定优化贫困村教师队伍。认真落实国家扶贫助学资金向贫困对象倾斜政策,实施雨露计划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金秋助学等工程,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失学、不辍学。

    产业扶贫。转变扶持政策导向,改给钱给物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推广产业+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提高贫困农民参与当地特色产业的组织程度。

    项目扶贫。加大行业资源整合力度,全面解决41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交通、水利、用电、通信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就业扶贫。人社、移民、工会等部门重点加强农村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实施就业岗位援助,对用人单位吸收贫困人员就业或提供就业岗位的,按政策进行补贴。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开展常规劳动力招聘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

    安居扶贫。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政策,加强搬迁扶贫,结合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中建房工作,探索适合贫困群众安居新模式。

    救助扶贫。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政策重点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对全市农村深度贫困且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纳入低保保障,做到应保尽保。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保障标准,实现农村扶贫标准与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 

    财政扶贫。各级政府承担扶贫投入主体责任,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等多种渠道切实增加扶贫投入,建立财政专项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金融扶贫。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完善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信用担保和风险化解机制,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的信用贷款。

    社会扶贫。深入推进领导联点、部门帮扶、干部驻村的驻村帮扶工程,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与贫困村一对一、与贫困户手拉手帮扶。引导支持互联网企业在贫困农村推行电商扶贫模式,帮助销售农产品。

 

 

 

第四节   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全力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基本权益,在全社会营造充满关爱的社会氛围。倡导尊重妇女社会风尚,优化妇女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健康、教育、经济、政治、社保、环境、法律等七个方面的权利,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积极推进儿童福利事业,规范完善寄养管理服务,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年人养老、医疗、服务、福利、护理等政策体系,推动建立高龄津(补)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及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残疾预防、心理健康、康复等服务,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和服务产业,广泛开展志愿助残服务,支持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增收,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切实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快出台地方性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鼓励社会组织、公众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立新型标准化体系,加强计量基础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加快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到2020年,制(修)订国际、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20个。加强高危行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生产动态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以及安全生产警示和预警制度,推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着力抓好油气管线隐患整治,建立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关闭退出的保障机制。到2020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0%以上,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9%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6%以上。加快完善应急体系,推进综合应急平台、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基地、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和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水上搜救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建立救灾准备、应急救助、灾后救助、恢复重建相衔接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到2020年,创建100个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500个城乡应急避难场所。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建立各领域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培育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加强社区民主自治,鼓励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服务管理。积极发展社会组织,重点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采用委托管理、项目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依法自主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完善领导协调、排查预警、疏导转化、调解处置等矛盾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有效防范和化解民间投融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等领域引发的社会矛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全面推进网上信访,建立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岳阳建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建立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全市网络信息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第九章   改革释放红利

    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完成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对土地、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发证,构建权属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便民高效、法治保障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严格执行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人财产权不受侵犯。规范发展农村产权、生态环境性权益等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产权有序流转、高效配置。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和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机制,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投资建设。鼓励发展行业协会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对市场中介的监督管理,发挥其中介服务和行业自律功能,推进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有效发挥市场中介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政府性基金收费管理,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土地、金融、人才、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保障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换。积极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改革征地与拆迁补偿方式,建立征地补偿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健全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依法有序、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设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大力发展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和股权挂牌融资,积极拓展企业扩大担保和信贷授信额度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破除人力资源市场的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实行平等的就业准入和同工同酬制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行业标准建设,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价格,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加强价格监测、成本监审和社会监督,构建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政府重点监管行业价格的管价机制。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税收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构建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明确市与区事权,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理顺市与区收入划分。创新财源涵养模式,建立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机制。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资金统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和项目预算机制,探索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加强财政资金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设置、分配、审批和监督管理。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着力治理影响公平竞争的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缓交、低价供地等行为。稳步推进相关税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

第二节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的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创新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努力实现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待遇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探索建立向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整合市直医院资源,推动形成上市医疗集团公司。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重组改制,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控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逐步推进社区首诊、医师多点执业、按病种付费、医疗救助基金、商业医疗保险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逐步提高二级、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完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机制,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鼓励探索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加强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促进教育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县管校用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校长职级制度改革,完善区域内教师和校长流动制度、城乡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高考招生政策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新模式。

第三节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化文化单位改革。全面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实施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组建理事会,强化公共服务功能。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厘清和规范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建设全市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完善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播出机构主管主办、许可准入和年审年检等制度,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和规范化,严格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探索新闻记者分级分类管理模式。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打破文化市场条块分割、城乡分离,清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积极引进知名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生态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体系,清晰界定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产权主体。创新自然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实现方式,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明确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归属关系和权责。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开展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试点,厘清水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及使用量。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开展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考核机制,促进水资源使用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实行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健全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节能评估后期监管。建立湿地保护制度和生态修复机制,明确各类湿地功能,规范保护利用行为。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加强矿产资源查明登记和有偿占用登记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矿产资源交易平台。

    ――构建生态补偿制度和生态文明绩效考评体系。研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建立地区间横向补偿制度。完善政绩考核办法,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考核权重。探索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强化干部队伍保障。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五个看重”、“两个倾斜”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贯彻落实市委“三个办法”,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在加强思想教育、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加强督查问责的同时,更加注重正面激励、积极引导的作用,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全市人民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节   提升民主法治水平

    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推进依法治市,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各领域的法治化水平。

    ――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序扩大各层次各领域公民政治参与。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在立法、行政、社会等领域民主协商的重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制度化,促进群众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务中依法自我监督管理。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协调机制,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逐步实现党务、政务全面公开。

    ――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实施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等三清单一目录制度,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依法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推行阳光审批、网上审批。紧紧围绕增强市场活力,把主要精力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更好地培育创造公平环境。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跟踪评价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坚持严格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促进司法公正。健全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覆盖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等诉讼各环节的统一诉讼监督平台,实现检察监督与其他机关内部监督的有效衔接。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严格司法的制度机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规范司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建设法治社会。正确行使地方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切实发挥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普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与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强化责任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是政府对全市人民的承诺。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公共服务特别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要明确工作责任和进度,主要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建立以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实施机制。根据规划逐年分解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的机制。市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落实责任,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顺利实现。

    ――完善项目支撑。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规划实施的工作载体和重要支撑,建立完善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推动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成一批、补充一批的良性循环。围绕十三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目标,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资源环境保护等政府主导领域,选出一批重点项目予以论证,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对于产业类目标,挖掘一批主导或新兴产业项目、重大技改项目、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项目,重点给予要素保障和推进。对于规划确立的尚属空白产业发展方向的,予以重点招商引资,确保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建立重大项目后评估机制,对重大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就业效益等多个方面实行评估,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落实要素保障。用地方面,加快盘活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快城中村、城郊村居民点改造,形成城市增量土地。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合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聚,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率。完善产业用地公开出让办法,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项目土地供应,确保重大项目按期落地。资金方面,建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同级财政预算相挂钩制度,按照规划的实施进度,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界定财政资金投向。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每年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增长的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PPP模式、信贷模式创新、创投基金等方式,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评估监督。完善指标体系的评价和统计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完善规划评估机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和期末评估,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时发现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拓宽规划实施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对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及时通报规划执行情况,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发展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及时公布规划的进展情况,让更多社会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十三五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