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和目的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年7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年12月31日,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要求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据此,市教育体育局草拟了《岳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并报市人民政府,目的在于通过政府层面,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奋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强化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岳阳贡献体育力量和健康保障。
二、起草过程
2022年1月,市教育体育局按照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及《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精神,草拟了《岳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2022年3月,将文件(草拟稿)印发局领导、相关科室、各县市区体育部门征求意见并在局官网开通征集意见建议渠道。4月,草拟稿提交局党组研究讨论后,局党组书记、局长尤庆学签发关于以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岳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的请示》报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将文件按程序研办,将草拟稿发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资规局、市民宗局、市文广新局、市总工会局、市卫健委、市残联等单位征询意见并会签。在进行了征询意见及廉洁性评估后,形成了最终的送审稿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研究。《岳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送审稿经历了“编制初稿、研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廉洁性评估、形成送审稿”5个阶段,体现了规范性文件的严肃性和程序性。
三、主要内容
《岳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以《湖南省全民健身计划(2022-2025年)》为蓝本,主要指标数据要求与省文件对标对齐,结合岳阳全民健身实际情况编写。
1.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2022年岳阳市为1.89平方米)。群众身体素质稳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以上(2022年岳阳市为35%),符合《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不低于93%,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16人(2022年岳阳市为1.6人)。全市新建或改扩建4个体育公园,各县市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2.打造岳阳品牌。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全民健身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打造如最美江湖岸线岳阳君山马拉松赛、汨罗江龙舟赛、环洞庭湖流域羽毛球赛、环洞庭湖自行车赛、平江体育旅游、临湘垂钓等具有岳阳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打造2个以上具有岳阳区域特色的省级全民健身活动品牌。争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
3.加强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壮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健身团队、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等基层体育协会等组织。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扶持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
4.推进“体育+”融合。一是体教融合。严格执行《湖南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加大市县两级体校建设力度。鼓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二是体卫融合。将运动健身指导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三是体旅融合。创建一批具有岳阳地域特色的红色体育旅游示范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IP和体育示范基地。四是数字体育建设。加快互联网在全民健身领域的应用,推动线上品牌赛事活动开展。
5.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发展青少年体育,建立全市三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体育功能的衔接。实施助残健身工程,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建设残疾人专用健身器材设施。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推动农民健身工作,办好农民农村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农民体育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关爱健身行动,开展适合妇女、学龄前儿童、农民工体育服务。推进职工体育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
6.激发体育消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以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为目标,充分发挥岳阳体育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打造临湘浮标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7.实施保障措施。一是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要将全民健身工作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岳阳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全民健身氛围引导、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供给和全民健身监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