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4-05-17

湖南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意见

来源:省政府网站2013-04-11 11:47
浏览量:1|| | ||

为加快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促进幼儿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现就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1)20号,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任务

《纲要》体现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全省所有幼儿园都必须积极贯彻实施《纲要》,转变幼教观念,切实规范幼教行为,全面提高幼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改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起关注幼儿、注重幼儿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改变过于强调知识、忽视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倾向,注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改变过于系统繁杂、偏旧、偏难的倾向,注重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取直接的丰富的有益的经验;改变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式,确立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注重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并与集体活动有机结合。

二、实施步骤

《纲要》实施依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原则进行。

2002年秋季起,在市州政府所在城区和省级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幼儿园实施。

2003年秋季,在其它县市区政府所在城镇和经济文化发达的县市区所有幼儿园实施。

2004年秋季,全省所有幼儿园全面实施。通过实验,探索出一整套引导不同幼儿园因地制宜实施《纲要》的分类指导策略。

三、教育内容与要求

注重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内部及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1、健康:

(1)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内容与要求: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恰当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初步的价值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认识人的生长及身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其主要作用和保护的基本方法,正确对待疾病,认识疾病对自己生命和生活的影响,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识别有伤害性和危险的物品、事情、动作和场所等,学习避险,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环境的整洁和卫生。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积极采用本地区有益的民间体育游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结合本地区的季节及气候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户外活动,保证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逐步提高幼儿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能力。

(3)指导要点: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树立健康教育的整体观念,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加强身体保健。身体保健中,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求,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身体锻炼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身体锻炼应考虑幼儿适宜的运动负荷,同时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宜的锻炼,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2、语言:

(1)目标: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2)内容与要求:创造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交往环境,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注重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幼儿语言,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普通话,使用恰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图书,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培养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以及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3)指导要点:应将听、说、读、画四个方面融入到各类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使幼儿获得整合性的语言学习经验。注重幼儿语言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创造个别交谈的机会和气氛,教师不仅自己要多与个别幼儿交谈,还要鼓励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要特别关注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3、科学:

(1)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内容与要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了解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认识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结合生活和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问题。

(3)指导要点:注重培养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究和求知的欲望,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运用观察、推测、验证、发表等初步科学探究的方法,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处理收集到的信息,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与探索,发表不同意见,尝试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能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允许幼儿科学学习中的失败和错误,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培养幼儿坚忍不拔的精神。

4、社会:

(1)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内容与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引导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发展对他人、社会亲近和合作的态度,团结友爱,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逐步树立规则意识。引导并帮助幼儿爱护、珍惜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鼓励和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他们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引导幼儿实际地感受和体验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和丰富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3)指导要点:注重将社会教育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幼儿提供人际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潜移默化,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要注意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人格,做到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平等对待与尊重幼儿,尊重其人格和权利,深层次地尊重和满足他们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容忍和尊重幼儿的差异。要考虑到幼儿社会学习的反复性和长期性,容许并理解孩子出现的言行不一致,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5、艺术:

(1)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2)内容与要求: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感受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利用游戏的方式,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音乐欣赏、歌唱、律动、舞蹈、打击乐、绘画、手工制作、戏剧、文学作品欣赏与表演等艺术活动,美化和丰富幼儿的生活,提高其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创设条件,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指导要点:面向全体幼儿,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重视在艺术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新,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注意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艺术氛围,让艺术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组织实施

(一)幼儿园教育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注重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活动。教师应切实地把幼儿园教育的过程看作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注意研究幼儿发展,从孩子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孩子的发展中把握“教”。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支持中引导,注意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根据本地、本园实际条件,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突出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注意将目标灵活而自然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物化教育目标,引导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达到学习和生活同步、自然、主动地获得发展。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要在全面分析本班幼儿情感、行为、认知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全班幼儿和各幼儿的主要及其重点的教育需求领域,将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日常生活经验视为教育内容的首要资源,保障最大限度地适合和满足其成长的需要。社会、文化、本土自然和人文资源等也是教育内容的另一宝贵而丰富的来源,教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自然和人文资源等,并结合幼儿成长需要与认知、学习规律,精心选择幼儿感兴趣、又对其发展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内容。

(六)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有机地整合各领域、各来源和适于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使之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综合利用、优质高效的内容系统,从不同方面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注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结合。

(八)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应注意: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别差异。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活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九)注重创设和利用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应注意:幼儿园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益经验,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并物化着适宜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有多种组合的可能,能让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有助于幼儿通过与其相互作用来学习,并不断地随着幼儿的兴趣和教育的需要而扩展、增加和更换。应创设与幼儿不断相互作用的适宜的空间布置,做到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存在,形式和使用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成为幼儿经验、想法的表达与表现空间,不断与幼儿“对话”。

充分发挥幼儿同伴群体和幼儿园教师集体的作用,尤其应促进幼儿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使幼儿有机会与本班多位教师、幼儿园中的相关教育人员、同伴(包括本班的和他班的)等分享经验与智慧,共同学习和提高。而且,通过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因为有同事的相互支持、配合与合作,强化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与效能,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积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支持的原则,一方面积极争取广大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发挥家长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要以专业化的知识、判断和反应积极地支持和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增进亲子积极互动,提高教育能力,以同心同力、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农村地区应注意充分开发利用本地丰富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区人力资源,到大自然中进行教育,参与农村不同季节的农事活动和有关节日、文化活动,学习当地民间的歌谣、游戏、手工艺制作等。

(十)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注意: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和“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究,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与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五、教育评价

(一)幼儿园应将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其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四)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要注意:

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的倾向,将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如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作为最重要的指标。

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身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同时,要注意调整周围他人包括幼儿同伴、幼儿家长等对幼儿的评价。

六、保障措施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认识统一到《纲要》上来,把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管理之中。

2、加大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办好示范幼儿园,创造条件建设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它们对其他幼儿园的指导和辐射作用。

3、所有幼儿园的业务都要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部门管理。加强对幼儿园所用幼儿学习资料的管理,强调使用对幼儿真正有用的学习和操作材料。对所有幼儿园一视同仁,施行新的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

4、省、市州、县都要组织各个层次的培训。省里由教育行政部门、幼教科研单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以及幼儿园选派代表参加省级培训。各市州要分期分批对全市(州)各区(县)以及各乡(镇)所有幼教行政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幼教科研人员、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各幼儿园对全园所有教职员工、家长以及社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把《纲要》的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的行动中。

全面培训工作于2002年全面启动。

5、市、县两级要为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培训方式采用参与式,注重研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使每一个受训者都成为学习《纲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6、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师范学校要把《纲要》纳入教学内容,对岗前幼儿教师进行学习《纲要》的培训。

全省《纲要》的实验研究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管理。常规幼教科研以及幼儿园教研工作也要将贯彻实施《纲要》作为主旋律,围绕实际问题确定研究专题,切实提高研究的成效。

二OO二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