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投资项目分析及对“十二五”发展的建议(2011第24期)

来源:投贸科2011-06-27 00:00
浏览量:1|| | ||

  “十一五”以来,岳阳市上下围绕民本岳阳九项工程建设,把重点项目投资作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着力扩规模、调结构,使我市投资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新的突破。

  一、“十一五”时期岳阳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特点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充足。从2006年到2010年,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数量呈加速扩大趋势。五年间,共有在建5000万以上重点投资项目1381个,总投资规模2356.9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3.38亿元,年均增长39.4%,超过GDP年均增幅25.8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具体情况见下表)

  重点建设项目规模扩大,进展顺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充足的资金后盾。“十一五”期间,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3.38亿元,在建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合计1061.44亿元,是完成投资的1.14倍, 其中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占总资金来源的82.4%,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占总资金来源的8.5%和6.1%,其他资金来源占3%。充裕的资金确保了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得以顺利完成。

  2、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走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不但数量上有了新的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一是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2006年的6.8:52.1:41.4调整为2010年的1.4:53.6:45,在一产业投入比例适度下调的基础上,二产业和三产业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投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二是工业投资走强。“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工业强市”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政策导向下,全市工业投资发展迅猛。五年间,全市1025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08.6亿元,年均增长52.1%,高于五年固定资产平均增幅24.4个百分点,占全部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1.3%,工业重点建设项目成为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的主动力。

  3、投资主体多元化,县域经济壮大。2006年至2010年期间,岳阳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主体逐渐由过去的国有投资向民间投资发展,投资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全市1518个重点建设项目中,非公有投资项目1246个,完成投资766.13亿元,占完成投资总额的82.1%,非公有投资比重由2006年的68.5提高到2010年的82.1%,民间资本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另一个主力军是县域经济。5年间,岳阳县、汩罗市等六县市共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688.83亿元,占“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总额的73.8%,截止“十一五”末,县域经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比重比2006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打破了过去中央、省属企业投资主导全市投资的局面。

  二、“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对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十一五”时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好地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对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同步提升。2006年-2010年全市新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8.5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对GDP贡献率达到42.2%,其中2006年为41.2%,2007年为41.8%,2008年为42%,2009年为42.5%,2010年为41.2%。

  1、促进了产业升级。在一产业上,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产业化程度。全市农业产业化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近50%,农业机械化程度接近60%;在二产业上,提高了发展基数和竞争能力。五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43个,规模工业增加值、利润和税收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5%、73.3%和46.3%。在三产业上,提高了设施水平和支撑能力。随着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全市基础产业的保障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繁荣了居民生活。伴随重点投资项目扩大,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10980 元和3613元增加到17312元和5988元,年均增幅分别为9.3%和10.3%,五年累计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18.7亿元,年均增长19%。沿湖风光带、城市休闲广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大批民生文化项目的投资,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改善了生态环境。五年全市退耕还林23.7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36.5%。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均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COD、SO2提前1-2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三、对“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议

  1、开展项目推介积极招商引资。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外招商力度,举办各种形式招商会和参加各种形式的会展,推介优质项目,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岳阳市投资兴业。以世界500强等为目标引进新的大型产业项目,如太阳能光伏产业、电子信息业、汽车制造业等,突破岳阳现有产业局限,拓宽产业外延规模。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本土特色优质资源和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整合,通过项目组团、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对地方特色资源和传统优势产业企业进行提质升级,围绕存量产业引进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创新不同行业各具特色的“生产、经营、销售、配套服务”一条龙模式,形成关联产业集群化经营的新局面。

  2、明确投资重点,从未来发展调整结构。一是要加大石油化工业与国家、省里产业振兴规划的对接,开发包装一批技术改造和能力提升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延伸链条、扩大规模,加快壮大石油化工业。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电磁铁、特种电机、汽车空调、潜泵等产业,发挥优势、主动承接,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三是充分发挥农产品、劳动力资源等禀赋优势,引导造纸、食品、纺织等优势轻工业优化整合、扩张升级,整合资源、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优势轻工业。四是积极整合传统业态资源,引进先进业态和先进管理,加快提升我市商贸物流业的档次和水平。五是放大特色、加强融合,做大做精生态文化旅游业。积极推动“楼岛湖”等核心旅游资源捆绑发展,争创国家级5A景区。着力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3、改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居住和工作的首选。岳阳地处大湖大江平原,淡水充沛,物产丰富,山青水碧,气候宜人,具有发展旅游业、发展房地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严禁产能过剩行业和能耗产业进入;以特色生态资源,以青山碧水的宜居环境,吸引国内外旅游业、房地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投资者,打造岳阳以大湖大江为背景的独具“秀美湖乡、温馨水都”水文化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和绿色生态经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