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岳政办发[2011]31号)

来源: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09-23 00:00
浏览量:1|| |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岳各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城乡综合减灾能力,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减发〔20113号)精神,现就加强全市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11年开始,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420个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农村社区不少于100个)。2011年建设20个(其中农村社区5个),以后每年建设100个(其中农村社区不少于20个),经过5年左右时间,使全市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以社区工作人员、灾害信息员、安保人员为主体的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队伍。2011年底实现全市3485个社区(其中405个城市社区、3080个农村社区)分别有1名以上灾害信息员,每年以县级民政部门为主开展12次集中业务培训,23年内使所有灾害信息员获得民政部颁发的灾害信息员资格证书。支持和鼓励社区内的干部群众成立形式多样的减灾志愿者队伍,大幅度提升社区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上报和社区减灾服务能力。

(二)加强减灾预案编制、演练。结合社区实际,科学编制综合减灾预案,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和人员工作职责,规范预警防范、灾害应急处置、避灾安置、生活救助、信息传递等工作,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使社区群众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医疗救护等逃生技能。到2015年,全市社区综合减灾预案编制率达100%,社区居民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

(三)加强减灾设施装备建设。支持和鼓励社区采取多种形式,储备、配备必要的急救、逃生、照明等器材,定期进行检查维护。通过确认、新建等形式,科学选点,合理布局,利用社区内公园、广场、绿地、学校等现有场地设置避灾场所,设立明显标志,并向社会公开,引导社区居民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到达最近的避灾场所。

(四)加强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查找社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设备和居民住房等存在的灾害隐患,制定落实整改方案。掌握社区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患和伤残人员等群体的情况,为有效保护和转移社区居民作准备。

(五)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在每年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期间,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社区要利用现有的宣传栏、学校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设置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教育材料。

三、建设程序

(一)确定对象。根据市减灾委、市民政局下达的年度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指标,采取社区申报、乡镇(街道)民政办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市级民政部门备案的方式,确定年度建设对象名单。

(二)组织实施。坚持政府领导、部门指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居民、单位在减灾工作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县、市、区为主,全面推进社区综合减灾组织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预案制度、物质装备、宣传教育等各项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城乡社区综合减灾整体水平。

(三)督促检查。市民政等部门加大对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择优推荐参加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选。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减灾委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市发改、教育、公安、司法、财政、人社、国土资源、环保、住建、水利、文化、卫生、安监、地震、气象、消防、民防、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参与的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和指导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社区综合减灾投入机制,将社区综合减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社区综合减灾基础设施、装备和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重点加大对多灾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三)建立共建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编制加强城乡综合减灾工作发展规划,新建和改扩建社区,要配套建设社区综合减灾设施。各地要建立起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城乡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附件: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附件: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一、基本条件

(一)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二)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三)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1、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3、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助措施。

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

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4、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5、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