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农委相关负责人就2016年省委1号文件的相关热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首提农业供给侧改革,怎样才能具体落实?
省农委主任刘宗林:湖南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在调结构、提品质、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上下功夫。
农业结构怎么调?具体来说,就是产业链“调长”,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农产品质量“调优”,以优质农产品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农业效益“调高”,摆脱农业低效,种植业低效的现状。湖南农业去库存,主要是去掉过多的粮食库存。眼下我省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最高点,影响到粮食价格和种粮农民的收益。要在拓展粮食销路的同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产能。
农业成本如何降?途径有三条,即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精准化,降低物化成本;推进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发展合作社、大户,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湖南农业补短板,关键要补一二三产业失衡的短板,实现“接二连三”;补资源环境的短板,发展绿色农业,解决面源污染;补城乡发展失衡的短板,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农民增收。
记者: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湖南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农委副主任钟正洪:一二三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理解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就是要从过去片断式的开发,转变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开发。具体而言,一二三产业怎么融合?纵向来看,延长产业链,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横向来看,拓展农业的发展空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农林牧副渔结合的路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撑点在于科技创新,大力实施“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核心是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土地入股分红,让农民充分参与产业化经营,分享产业链红利。
记者:发展现代农业,湖南如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省农委主任刘宗林:有人提出,未来谁来种田?从现状来看,农村的年轻人纷纷进城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但我们应该看到,土地留不住年轻人,是因为农业效益太低。如果农业效益高于社会平均效益,就会有人争着搞农业。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终究要靠新型职业农民来种田。机械化、数字技术、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农民。省里已经有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每年培训5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考核合格后将发证书,持证农民种田和开展农业经营活动,将获得多种政策性扶持,例如科技示范优先考虑、小额信贷给予倾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