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民南巡逝苍梧,留下湘君化爱神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说的是,尧帝年老后,把部落首领“禅让”给舜,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的故事。舜接任部落首领后,选贤任能,定“五刑”,除“四凶”,把天下治理得有条有理,百姓安宁称道。
相传,舜带着娥皇、女英南方巡察时,曾过长江,入洞庭,上湘山,登黄陵山。舜在湘山(今君山),见到湘山竹十分青翠、美观,便用它制造了凤翼一样参差不齐的排箫,分赠给娥皇、女英,并让二妃及其侍女留在湘山歇息,自己率部继续南巡。舜所到之处,抚慰百姓,督察官员,调解纠纷,紧张而繁忙,不幸在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县境)劳瘁而逝。噩耗传来,百姓十分悲伤,娥皇、女英更是伤心欲绝,目睹遗物排箫,遥望苍梧呼号哭泣不已,那滴滴泪水洒在湘山翠竹上,留下了斑斑泪痕,后人便称这翠竹为“斑竹”,又叫“湘妃竹”。“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唐·高骈《湘浦曲》)咏唱的就是这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娥皇、女英匆匆南行,往苍梧奔丧,途经黄陵山(今湘阴县城北25公里处)。这里是舜帝到过的地方,湘水回抱,青峦环合,江水涛声如呜鸣,不禁引起二妃又一番伤痛不已。她们决心跟舜帝而去,便一起投湘水自尽了。当地百姓将二妃葬于黄陵山,并在墓后修建了一座黄陵庙,亦叫湘夫人祠、湘妃庙、昭烈庙,以祀奉贤良忠烈的二妃。自东汉至清朝,历史上曾多次修缮黄陵庙。晋太康九年有人为庙刻碑文,立下了“虞舜二妃之碑”。到唐代时,晚年孤舟漂泊洞庭的杜甫,登黄陵山,写下了《湘夫人祠》诗: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 。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韩愈亦写有《黄陵庙碑记》和《祭湘君湘夫人文》,并托人重修了此庙。明崇祯皇帝特令当地知县,于每年夏历六月十四,在黄陵庙举行祀典。自此,黄陵庙被列为“三湘七泽第一胜地”,表达了历代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今人在君山岛上见到的二妃墓,是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兵部左侍郎彭玉麟主持重修的,相传埋葬的是二妃留下的鞋子等遗物。
传说娥皇、女英二妃投湘水后,化作湘水女神。沅湘洞庭便成了这对爱神常来常往的游玩之地。屈原“湘君”、“湘夫人”诗歌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湘夫人乘坐桂木“飞龙”之舟迎接湘君,吹奏娓娓动听的排箫召唤夫君,把香草杜若赠给湘君侍女,却不见湘君的到来……这里虽是屈原《湘君》、《湘夫人》中记述的一个神话故事,但反映了悲欢离合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爱情的纯洁与坚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君山也由此得名,成为著名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