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

来源:市档案局2024-07-30 16:14
浏览量:1|| | ||

词作描绘洞庭美景,达到很高艺术境界

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安徽和县)人。南宋高宗时考取进士第一名,授中书舍人、直学士①。为人豪迈、坦率,具有深厚的爱国思想。北宋后期,辽朝统治下的女真族在混同江边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国号金,并开始南下对宋进行大规模侵略。1127年,一举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宋王朝被迫南迁,建立南宋。此后,南宋王朝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斗:是抗战,还是和议?是力图收复中原,还是苟安东南?张孝祥坚持反对与金人和议,发出了强烈的爱国呼声。任建康(今南京市)留守②时,他极力赞助张浚的北伐计划,被主和派弹劾落职。后复出,任荆南荆湖北路(今湖北西南部和湖南北部一带)安抚使③,筑堤防水,置仓储粮,采取了一些利国便民的措施。

张孝祥写过不少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诗词,如《六州歌头》词,全词通过关塞苍茫,名王宵猎,壮士悲慨,中原遗老南望等一幕幕鲜明的场景,反映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词的下阙云: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④,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⑤,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词人感叹北伐中原壮志不能实现,同时,表达了对朝廷屈辱求和的深切愤慨,对沦陷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

孝宗乾道元年(1665年),张孝祥任广南西路(今广西和广东西南一带)经略安抚使,第二年被谗罢官。不久,起任潭州知州(治所在今长沙市)。在他离任途经洞庭湖时,写下了《西江月•黄陵庙》和《念奴娇•过洞庭》两首诗。前首,以明快的笔调写道:“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意境十分开阔。当晚,他露宿黄陵庙下,想起被谗而复起用,对自己的前程不禁充满了信心和幻想,“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便是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

最能代表张孝祥词风和艺术造诣的,要数他在中秋前夕写的《念奴娇•过洞庭》词: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俨然是一篇小型《赤壁赋》,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面对“玉鉴琼田三万顷”广阔澄澈的洞庭湖,激昂慷慨地抒发自己的胸怀,表示自己肝胆皎洁如冰雪,要舀尽西江水当酒,用北斗星作酒器,以自然界万物为宾客,怡然自得一番。这是在民族危机紧迫,生存受到威胁时,唱出的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显示了他那丰富、浪漫的想象力与豪迈、壮阔的襟怀。

张孝祥因著有《六州歌头》、《念奴娇•过洞庭》词,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洞庭湖也因张孝祥的《念奴娇》词更富意境。

①直学士:官名。在翰林学士院里值班,替皇帝草拟诏令。

②留守:审阅公事,草拟有关诏令的官吏。

③安抚使:官名。宋代重要地方长官往往带安抚使,兼理较大地区之军民两政,或兼称经略安抚使,有“帅司”之称,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称安抚大使。

④埃蠹(dù):尘封虫蛀。

⑤烽燧:古代边疆报警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