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云溪区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6 12:00

中共区委员会

    书 记 陈志莲
    副书记 陶伟军
    常 委 黄建文 张善保
        蒋雄波 余 炯
        杜 宇 陈卫成
        朱爱军
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 李从明
    副主任 聂金华 李岳霞
        张云飞 龚金香
        颜跃飞 陈辉华
区人民政府
    区 长 田文静
    副区长 黄建文 李中汉
        葛曙光 袁正宏
区政协委员会
    主 席 余和平
    副主席 肖云生 廖小谷
        王树槐 蔡汇源(兼)
        周家骥(兼) 唐梓阳(兼)
区人民武装部
    部  长 孙建秋
    政治委员 陈卫成
中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 余 炯
区人民法院
    院 长 姚劲峰
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李建军
 
【概况】 2011年,云溪区辖2个乡、5个镇和1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39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7千公顷。年末总人口为174989人,出生率为12.20‰,自然增长率为7.12‰。年内最高气温38.8℃,最低气温-2.1℃,年降水量921.6毫米。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亿元,比2010年增长15.3%;规模工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9 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55.8亿元,增长38.6%;财政总收入达到7.27亿元,增长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42亿元,增长44.3%。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3%、17.2%和14.9%,分别达到61889万元、524951万元和24753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7.41∶62.92∶29.67。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62.92%,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5.7亿元,增长3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8878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8240元,增长18.5%。
工业总产值192亿元,比2010年增长46%。规模工业总产值181.49亿元,增长45.18%。规模工业现有109家。农业生产总值6.18亿元,增长3.3%。
全区主导产业集群成势。云溪工业园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催化剂一期、东方雨虹二期等大项目相继投产;长炼分园落地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的长岭炼油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巴陵石化化工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港区各类项目纷纷涌入,发展势头迅猛,“厂、港、地”共建千亿大园区格局形成。
城乡建设稳步推进。云中路等街巷得到美化亮化,107国道拓宽与云港路互通工程及云溪广场公园全面竣工投用,云溪城区面貌一新;总投资20亿元、占地3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有三条主干道骨架形成,拉开城市“南延、西接”战略序幕;已通车的随岳高速公路及城区连接线,“三纵三横”的港区路网,路基全线拉通的炼化路,改造升级的长炼路,启动建设的临湖公路,将区内各条道路连接贯通,支撑起城乡统筹、“厂、港、地”联动的融城发展格局。农村“清洁家园”行动持续升温,无害化垃圾场建成即将投用,垃圾清运覆盖大多数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关停、搬迁“小化工”企业12家,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节能减排、造林绿化计划得到落实。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村路硬化、水库整险、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同步实施,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社会事业和谐共进。民生事业投入突破4亿元,省、市、区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在全市率先完成合格学校及乡镇敬老院、卫生院、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率先实现硬化路、宽带网和广播电视3个“村村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援助率、困难群众救助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启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保,全区60岁以上的老人均享有基础养老金。教育、计生工作进入全省先进。深入开展“下基层、惠民生、促和谐”活动,加大矛盾调处、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力度,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组织建党9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全面推进创先争优,工业园党工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永济乡人民政府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风转变取得实效。完成区、乡党委及村支两委换届,首次将公选干部职位扩大到正科级岗位,面向村(居)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公开招录一批机关工作人员,选人用人的机制更富活力,公信度不断增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风、民风进一步好转。充分发挥区委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依章履职,推进党管武装工作,形成共推发展、共创和谐的强大合力。
存在问题和困难:道云路、云象路、路陆路项目因上级计划等原因未能如期实施;工业园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因土地、资金等原因进展不快。区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以及社会就业压力大、群众增收乏力的问题存在;环境保护、维护稳定的任务比较艰巨。
 
【云溪区立项争资成效显著】 2011年,云溪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抓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对接服务,争取项目资金3.85亿元,其中过千万元项目7个。无害化垃圾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保障性住房、交通设施、校安工程、安全饮水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夯实城乡发展基础。招商引资创佳绩。创新招商理念,项目产业结构和项目质量得到优化和提升。引进三新项目44个,其中非工业项目11个,内联引资实际到位15亿元,外资到位1400万美元。伦扬铝箔、高纯氮、粮源花园、佳安物流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项目融资取得突破。全面理顺区城建投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工作机制,以城市建设为载体,制定5年土地储备开发规划,推行土地开发、收储经营新模式,完成土地出让收入2.66亿元,银行融资1.35亿元。鼓励和引导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泓信担保公司为100家企业担保贷款1.8亿元。至年底,全区贷款余额约18亿元,比2010年增长28%。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加强科学调度,跟进项目管理,优化施工环境,随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云溪连接线工程进入扫尾阶段;炼化路路基全线拉通;临湖公路(107国道云溪段拓宽)建设完成房屋拆迁22栋,土地丈量、青苗补偿等前期工作基本结束;大岳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
 
【云溪区城乡面貌改善】 2011年,云溪区立足规划先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规划编制的全覆盖,完成规划设计项目54个。重点修编云溪区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编制云溪工业园扩园区域规划、3个新农村规划和7个居民点规划,完善道仁矶镇统筹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管理,坚持铁腕禁违,依法拆除违法建设64起,面积近8000平方米。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引进大汉集团投资20亿元开发建设城南新区,杨冲、开泰、刘坡三条主干道路拉通骨架。启动八一路建设,完成长炼路、哨所路提质改造,维修改造胜利东路至云溪小学通道,107国道拓宽与云港路互通工程成为云溪标志性城市景观;完成联合巷、云松路、文苑路等背街小巷路灯更换,改造下水道3000米;加快城镇绿化,完成马鞍山小游园建设,新增绿地40公顷;城区天然气用户新增420户,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路口镇、陆城镇安全饮水工程,新增安全饮水10460人;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改造高低压线路35公里;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启动道仁矶镇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文桥镇土地综合治理工程通过上级评审验收,连续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农村“清洁家园”行动,新建沼气池200口、垃圾池300个,改厕1000户,植树造林200公顷,大部分农村做到组有垃圾池、村有保洁员。生态环境继续好转。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无害化垃圾场即将投入使用。出台《关于大力整治小化工企业的决定》,否决15个涉污项目落户,关停环保不达标企业12家,“退城进园”4家。加大环保安全“午夜巡查”和环境执法力度,督促10家企业落实环保整改措施。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得到落实,区域内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云溪区交通运输蓬勃发展】 2011年,云溪区交通运输以立项争资工作为龙头,多项工作并举,齐心协力开创工作新局面。抓住国家编制“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的机会,争取项目进入省、市计划部门。大力争取各项建设资金,争取到汽车站建设资金2100万元、货运站资金50万元、燃油税费改革资金366万元、取消二级公路收费补助资金13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34万元、危桥改造资金268万元、炼化路资金3500万元、灾后水毁恢复款63万元、107国道拓宽与云港路互通工程资金140万元,共计7501万元。通村公路建设完成13条农村公路共计28.593公里,投入养护经费45万余元,维修水泥路面380平方米、清理水沟68公里、路树剪枝70公里、完成云象路、陆路路等7.5公里的水毁路段抢修、29公里路肩培护,全区主干公路自检好路率达到85%、新增24公里的公路绿化造林。加大上路稽查和联合执法力度,多次开展“客运市场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治黑打非、查超治乱,上路300多次,检查车辆1200多台次,按照首违免罚制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规车辆300多台次。分别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对客运及危货运输进行专项整治,全年检查车辆1200多台次,组织执法行动40次,出动执法人员149人次,检查企业29家,发现隐患30处,责令停产整顿22处。开展水上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3起安全隐患进行逐一登记在册,上报,并督促相关联单位落实整改。全年道路交通、城市客运、危货企业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云溪区营造宽松和谐的涉军信访环境】 2011年,云溪区一是涉军维稳。针对带病回乡军人要求享受带病回乡补助和参战补助,残疾军人要求解决生活难问题,对越作战退役人员要求提高待遇,解决就业、医保、住房、生活等显著问题,在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代表例会制度的基础上,适时建立优抚对象约谈制度。对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研究解决,并与区政法委、信访局等部门加强联动,密切关注退伍军人思想动态,认真排查,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完成文桥镇原80502部队退役人员、76届、77届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退伍军人、全区伤残军人和1970年广州兵的约谈。全年没有出现一起优抚对象上京赴省入市到区上访事件,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优待抚恤。及时下发2011年抚恤经费235.4万元,按政策对在乡老复员军人、参战退役军人、涉核退役人员、带病回乡退役人员以及伤残军人、“三属”等各类优抚对象进行提标,发放提标经费6.3万元。出资10万元资助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门诊补助;出资7.8万元对28名优抚对象进行医疗补助;为216人次复员军人解决临时医药费10.3万元;为76名家庭困难的城乡退伍军人解决城乡低保;为各类优抚对象解决临时救助12万元,为17户优抚对象进行农村危房改造。三是退役安置工作。对近5年来退役士兵安置上岗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全区退役士兵综合上岗率为74%;组织召开全区安置动员大会,对2009年的24名退役士兵进行安置;推荐15名2010年退役士兵到临港产业新区、区工业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