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年鉴 > 岳阳市年鉴 > 2004卷 > 农业 > 总类 > 正文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27 12:00

    2003 年,全市各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克服和战胜非典、干旱等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6.28亿元,比上年增加10.17亿元,增长6.5%;农业增加值105.5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民人均收入 2946元,比上年增加242元,增长8.9%。
    农民增收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种植业。全年粮食总产227.17万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总产10.76万吨,比上年增长12.6%;棉花总产4.63万吨,比上年增长27.2%;水果产量62.62万吨,比上年增长1.6%。蔬菜、茶叶、药材等面积和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虽然还有少数经济作物品种因灾害损失产量略有减少,但由于整个农产品的价格上扬幅度大,使种植业总产值增幅较大。全年种植业总产值81.49亿元,比上年增长 4.5%。二是养殖业。全年共出栏生猪722.54万头,比上年增长3.2%;出栏牛8.65万头,比上年增长20.98%;出栏羊39.84万只,比上年增长8.29%;出笼家禽4337万羽,比上年增长3.73%;禽蛋产量8.63万吨,比上年增长3.7%;水产品产量30.4万吨,比上年增长 5.3%。实现养殖业总产值78.41亿元,比上年增加3.72亿元,增长5%。三是乡镇企业。全年累计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 14.9%;完成乡镇工业增加值82.1亿元,比上年下降5.96%;乡镇企业中从事加工、建筑、运输、经商和服务行业的人员共发放工资及奖金18.7亿元,比上年增加2.7亿元。四是劳务经济。据各县(市)、区劳动部门和农业部门统计,全年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65.85万人,比上年增加3.47 万人,增长5.6%,累计创收33亿元(人均5010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增长8.2%。五是落实政策。全市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贴资金 9145万元,比上年增加3880万元;落实粮食扶持政策补贴资金1486万元;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减负总额在上年的基础上再次减少2350万元;落实退耕还林和减负两项政策,为全市农民增加收入6230万元。
    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价格回升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农产品价格逐渐回升,特别是一些主宗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如晚稻、生猪、棉花价格分别比上年增长 22%、31.7%和59%。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回升,有力地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市农村根据市场导向,进一步开发粮、棉、油、猪等传统主宗产业,积极打造时鲜瓜菜、黄鳝、珍珠、草食动物等新兴产业,带动了大面生产的快速发展。
    二,组织创新促进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转变。全市农业农村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积极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初步形成企业连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基地带农户、协会连基地带农户3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累计连接基地200多万亩、带动农户近50万户,使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三,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各县(市)、区把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作为帮助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取得较好成效。据市场统计和乡镇企业部门调查摸底,全市全年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和地方发展乡镇企业等共创劳务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
    四,招商引资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全市农业农村狠抓农业招商引资,到年底,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5个,合同引资31亿元,已到位资金14亿元。其中引资1000万元以上的种植业项目12个,2000万元以上的养殖业项目9个,3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29个。招商引资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开发闲置资源,盘活存量资产,使农业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
    由于受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市场变化、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业和农村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负债数额较大,基层政权运转艰难;二是税收政策不够落实,农民负担出现反弹;三是产业链条衔接不紧,经营效益难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