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05 12:00

    1997年,钱粮湖农场辖8个分场、1个镇,13家场直工厂,18家商贸服务企业。土地总面积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5千公顷,其中水田3.6千公顷,旱土7.25千公顷。年末总人口83325人,人口出生率12.3‰,计划生育率99.88%,比上年上升0.01%;多孩率为零;综合节育率为99.99%,比上年上升0.04%。国民生产总值2499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853万元(按现行价计算)。
    农业摆脱洪灾余迹,得到全而恢复和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540万元,比灾前的1995年增长13.3%。农业人平纯收入2100元,比1995年增长13.5%。皮棉总产8502吨,比1995年增长12.7%,亩平达109公斤;甘蔗总产155949吨,比1995年增长27.5%,亩平达5.24吨;粮食总产42526吨,比1995年增长8.2%;油菜籽总产4046吨。全年出栏生猪9.2万头,比1995年减少10.1%,出水鲜鱼9032吨,比1995年增长39%,出笼家禽56.7万羽,比1995年增长71.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53万亩,比1995年增加2.7万亩。农田水利建设以堵口复堤、间堤加修、清隐整险、垸内沟渠疏洗为重点,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00多万元,投工115万个,完成水利建设工程124处,土石方近200万立方米,修复水毁机埠85处,整修桥涵132处,疏洗主干沟渠100万米,兴建蓄洪安全楼600栋。
    工业在困境中求生存、图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313万元,比1995年减少9.3%。生产食糖9981吨,比1995年增长26.2%。棉纱产量507吨、织布272万米,分别比1995年下降87.7%和84.3%;生产饲料5310吨、卫生纸700吨、纤维板3236立方米、酒精415吨、加工大米14979吨、生产食油1430吨、生产砖瓦5066万块,均因受洪灾和市场影响,开工不足,产值效益比1995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年内,6家场直工业企业完成破产重组并陆续启动生产。
    商贸市场逐步走出“长淡”困境,有所回升。全年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888万元,比1995年增长0.2%,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6500万元,比1995年增长0.53%。有商业服务网点1169个,新增384个,从业服务人员2199人,新增745人。
    全年预算总收入4090.9万元,实际完成4157.7万元,超预算收入66.8万元;全年预算总支出3284.8万元,实际支出3257.3万元,节约支出27.5万元。完成上缴国家“两税”515万元,完成上缴地方财政税收169.6万元,完成上缴农业税357万元。
    交通、通讯、城镇建设得到新发展。全年投入交通建设资金370万元,修复水毁公路330公里,完成公路硬化基础工程3.5公里,公路的好路率75%。各类运输的客运周转量为25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为15万吨公里。投资25万元,修复了水毁通讯线路34公里,无线寻呼与全省联网,移动电话实行全球通,全场程控电话容量3000门,实装2315户。投资75万元,完成日处理1500吨饮用水的自来水水厂改造。社会集资880万元,用于城镇住房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629万元。引进、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3项,其中国家科委立项1项、省市科委立项2项,科技投入经费1400万元,科技入户率100%。国家科委立项推广的湘杂棉品种,种植7.5万亩,推广率91%,首创大面积单产皮棉109公斤的高产纪录,省科委立项推广的新台糖1号品种,种植5000亩,平均亩产过6吨,单产创种蔗历史的最高纪录。
    教育建设投资1087.87万元。新建教学楼2栋,新增校舍面积6692平方米,校舍基本实行无危房。初中普及率95%。有普通中学7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6所,在校学生3838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31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901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分别为100%、93.2%、67%。投入医疗卫生和血防建设资金175.7万元,医疗卫生水平有新的提高。有职工医院1所、卫生院8所、医疗诊所59个,有病床282张,医务人员282人。投资7.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尺八嘴的血防灭螺配套工程,组织全场“千名干部万名群众”开展了集中统一查螺的血防灭螺活动,完成血防灭螺面积430亩。
    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3件,破案率70%,查处治安案件71件,查处率97%,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161人,为国家、集体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480万元。年度内实行了无政治案件、无群众闹事、无恶性治安灾害事故、无重大安全事故,社会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基本保持稳定。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洪灾浩劫,工业创伤难愈。特别是场直工业的启动十分艰难,有的已破产停业。二是因农场体制不顺,社会负担重,农业职工的负担大大高于周边县(区)乡村的农民,影响职工种田的积极性。三是农业比较效益不高,抗灾能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