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04 12:00

    全市消费性支出及非消费性支出增加,年人均消费性支出4837.2元,比上年增长11.9%;非消费性支出1106.9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人均存入储蓄款741.4元;储蓄性保险支出16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7%和2.8倍。居民消费层次提高,消费结构步入转型期。
    一、食品消费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化。年人均食品性支出221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恩格尔数为45.8%,达到联合国划定的生活发展阶段的小康标准。居民的食品消费营养结构改善,对含高热量食品的摄入量增加。居民日均从食物中摄入热量为2600大卡,蛋白质84克,脂肪78克。动物性食品支出占整个食品支出的比重增加,年人均为816.8元,其中年人均肉禽及制品支出602.4元,水产品类支出150元。
    二、衣着消费由大众化向个性化、时装化发展。居民一改过去大众化穿着的习惯,对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等的选择性越来越大,讲究穿出自己的风格。居民年人均购买成衣6件,衣着支出556.2元,占整个消费性支出的12.2%。
    三、居住消费由“承租型”向“购买型”转变。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城市居民拥有私人产权的住房很少,大部分是国家分配住房,居民只需交纳少量的房租便可使用,居住消费在其总消费中所占比重很小,随着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安居工程的加快实施,购买住房正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市区近三分之二的行政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或正在进行房改。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6平方米,接近建设部新近提出的小康标准。
    四、交通和通讯消费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居民出门乘坐出租车,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网络等工具与远隔重洋的亲友联络已习以为常。年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260.8元。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话58部,年人均通讯支出131.4元,比上年增长61.7%。
    五、耐用消费品由“普通型”向“高档型”发展。居民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后,购物向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转移。添置高档耐用消费品和对部分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在居民中形成气候。而高档电器的较大幅度降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的购买欲望。大屏幕彩电、多功能洗衣机、VCD机、冷暖两用空调器、微波炉以及家用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备受居民的青睐。市区每百户居民拥有空调器50台,VCD机12台,录放像机25台,组合音响16台,彩电105台,其中大屏幕彩电占38.6%。
    六、医疗费用增加,保健意识增强。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17.9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保健用品支出16.3元,比上年增长7倍。
    七、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和趣味文体活动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年人均文化娱乐110.5元;比上年增长2.2%;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人们认识到熟练掌握1~2门劳动技能方能立足于社会。一方面,居民加强了子女学校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自己也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学习和劳动技能培训,特别是部分关、停、并、转企业职工为重新上岗和再次就业,更是积极参与有关部门举办的岗前培训。居民年人均教育支出337.1元,比上年增长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