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

内容阅读

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2-28 12:00

    1994年8月,市直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岳阳市外贸委和外经委合并成岳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91~1996年,全市对外贸易实现经营额27.59亿元,进出口总额13658.7万美元(1995年前只统计外贸专业公司),其中1995年经营额6.7亿元,进出口总额6368.7万美元,全市1996年人均进出口值21.5美元,比上年人均增加5.8美元。其中,1995~1996年,14个市属外贸专业和直属单位自营出口创汇累计954万美元,负责业务管理的市辖4县、2市、3场的外贸公司1996年完成外贸收购额18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归口管理的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创汇稳定,投入出口生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1996年达1539.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6年间,全市对外贸易有以下三个特点:
    


    副市长邬继宝(左一)在岳阳县棉纺厂检查工作。
    一、外贸改革不断深入。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外贸体制改革的精神,岳阳市在外贸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变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实施了政企分开、经理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延伸进出口权、“四定一奖罚”(定人员、定任务、定利润、定上交,奖罚兑现)责任制、股份制和内外贸结合、工贸结合以及开展多种经营等改革。
    二、大外贸格局开始形成。近年来,全市又有一批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获得了外贸经营权,打破了1995年以前全市只有市对外经贸公司一家享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单一局面。1996年底,全市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已达14家,其中工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6家,市直外贸公司2家,县级外贸企业6家。
    三、出口商品基地形成规模。全市先后建成了80多个出口商品基地,发展了一批外向型创汇企业,其中农副产品货源基地60多个,工矿产品生产基地20多个,初步形成了粮油食品、茶叶、麻棉纺织、轻工工艺、石油化工、羽绒制品等十大出口商品生产系列,目前出口在1000万元以上的产品有活大猪、饲料、麻棉纺织等8个产品。1991年后,工矿产品出口中深加工成品已达70%,随着质量升级、产品换代,岳阳市出口商品结构日趋优化,拳头产品比重逐步提高,出口额在100万元以上骨干商品有33个,农副产品上大力从国内外引进新品种,改良优良品种,仅集约化养猪场就有30个,产量10万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