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民间故事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岳阳为什么叫巴陵
    岳阳城过去又叫巴陵,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上古时代,在四川峨嵋山下的石洞里,住着一对勤劳俭朴的夫妇,男的叫巴米克,女的叫天竹。两夫妻感情特别好,每天,巴米克去打野兽,天竹采野果,生活虽然过得艰苦,但他们却很快乐。使他们感到苦恼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他们结婚十年,还一直没有小孩。
    一年春天,一个刮风落大雨的夜里,天竹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峨嵋深山的老林里,游出来两条大蟒蛇,张着血盆大口,睁起两只灯笼般的大眼睛,朝她追来了,吓得她一声惊。睡在她身边的巴米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忙问:“天竹,你怎么啦,你怎么啦?”天竹把梦的经过一讲,巴米克也感到意外,只好安慰她:“不要怕,有我在跟前保护你。”他们虽这么说,心里却结下一个大疙瘩。这件事没过多久,天竹就怀孕了。
    天竹怀孕后,巴米克天天巴望着做父亲。俗话说:“十月怀胞,一朝分娩。”可是一年过去了,天竹还是没有一点要生的预兆。两年过去了.三年也过去了……。就在第十年的五月十三日,传说是龙生日的这天夜里,天竹做了一个梦,梦见以前追她的两条大蟒蛇,张着血盆大口,睁着两只灯笼似的大眼睛,从她家里穿破屋顶飞上天去,接着,屋顶塌下来了,吓得天竹“呀”地一声惊醒了。她连忙推醒身边的巴米克,把梦里的情形告诉了他。巴米克想了想,高兴地说:“今天你要生孩子了!”果然不出所料,天刚蒙蒙亮,一对胖乎乎的孩子“呱呱”坠地了,巴米克给先生的孩子取名巴蟒,给后生的孩子取名巴蛇。
    巴蟒、巴蛇两个孩子,聪明伶俐,十分惹人喜爱,但是,两个孩子的习性,却显然不同。巴蟒喜欢到深水里游玩,爱吃野菜,性情温和;巴蛇却恰恰相反,他喜欢在草里钻来钻去,爱吃生肉,性情暴躁。巴米克和天竹都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处处依着他们,孩子们满十岁的这天,两夫妻早早起了床,巴米克上山打猎,想打一些野狼野豹来,让巴蛇饱饱吃一顿;天竹外出挖野菜,要找些好瓜果野菜来,让巴蟒美美吃一餐。两夫妻离家时,天气可好啦,天上连一丝云彩也没有。不料他们刚刚走到山上,就见乌云四起,电闪雷鸣,顷刻之间,天昏地暗,大雨倾盆。随即天边射出一道如刀似剑的闪电,紧紧撵住两条巨蟒不放。巴米克一见,当即吓得昏倒在地上。朦胧中,他隐隐约约听到两个孩子的声音。
    一个说:“爸爸,我们再也不打架了!”
    一个说:“爸爸,饶了我们这一次吧!”
    巴米克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他的儿子巴蟒、巴蛇双双跪在他的跟前。他连忙坐了起来,把两个儿子仔细一打量,只见巴蟒腰间烧糊了好大一块,巴蛇身上烙了一块大火印,围着边儿都起了果子泡。巴米克看到两个儿子烧成这样,好不心伤。忙问:
  “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巴蟒、巴蛇同时说:“爸爸,不是你把我们追到这里来的吗?”
    “怎么是我呢?”
     巴蟒说:“我俩在家里打架,是你老人家摸着一根竹鞭,把我们赶出来的。”
    巴蛇说:“看,你老人家把我脑壳打起这么大一个包!”
    巴米克一听,脑壳一昏,当即就倒在地上。巴蟒、巴蛇把父亲抬到家里。巴米克六天六晚水米不沾,到第七天就死去了。天竹失去了巴米克,悲痛万分,一头撞倒在地上,再也没醒过来。
    巴米克和天竹死了,巴蟒和巴蛇的日子就难过了。哥哥劝弟弟和他一起捕猎、种果。娇惯成性的巴蛇不听。劝急了,他就和哥哥打架。一而再,再而三,哥哥再也忍耐不住了,两兄弟终于闹翻打起来了。这一打,整整打了七天七夜,打得山上的树木倒了,山下的庄稼死了,天昏了,地暗了,山上的洪水也象决了堤似的暴发了。水冲了三十三个州,淹了九十九个县。正当他们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突然一道闪电,朝他俩中间“唰”地劈了下来,紧接着又是一声巨雷,巴蟒和巴蛇立即现了原形:一个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巨蟒,一个是一条几十丈长的巨蛇。巴蟒随着滚滚的江流,投奔东海龙王去了。巴蛇沿着长江,来到了鄂州的青草湖,也就是现在的洞庭湖。
    巴蛇来到青草湖,为非作歹,见人吃人,见兽吃兽,它在昭潭捕捉大鲟鱼,在石壁潭追捕蛟蜃,但是,它最喜欢的还是捉象。一次,巴蛇埋伏在君山附近的芦苇丛中,见一只大象从山里走出来了,它就猛然窜了过去,可惜,它操之过急,没有咬到大象,两颗毒牙砸在巨石上,打出了两个很深的洞。如今君山的两口井,相距只有几百步远,就是当年巴蛇的两颗牙痕。巴蛇的食量特别大,它一口可以把一只大象吞到肚子里去。过三天才屙出象骨头来,久而久之,它屙下的象骨,堆成了小山。这就是岳阳城外的象骨山。
    据说,巴蛇吃饱后,经常在洞庭湖中的君山休息,所以君山上至今还有龙口、龙舌、乌龙舌这些地名。传说君山上的蛇形道也是巴蛇压成的。在岳阳南津港以南,有座石山,山下常有大龟出没。一次巴蛇到石山捉龟,一扑,乌龟下了水,它又一扑,乌龟又下了水,它一连扑了两次都没捉到乌龟,却把乌石山咬成了五座山,所以这山又叫五龙山。五龙山下有个石墨港,港里的石头象墨一样,传说就是巴蛇咬乌龟,在石头上碰掉了牙,血流入水里凝固而成的。
    当时,夏朝的一个部落酋长,名叫后羿,是个天下无敌的勇士。有一天,后羿身背弓箭,带着他的人马,来到了青草湖。他举目四顾,不由好生奇怪:这么肥沃的一个地方,为什么田园荒芜,连人都没有一个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后羿当即在深山老林中找出一个老百姓打听,才知道是巴蛇在这一带危害百姓和牲畜。后羿听了,好不气愤,大怒曰:“好个厉害的孽畜!看我来收拾你!”
    第二天,天刚亮,后羿就带着弓箭,来到了青草湖北边的高山上,他爬上一棵大树,等候巴蛇到来。等着等着,突然乌云蔽日,狂风大作,湖里的浪头一下子掀到半天云里。后羿四下一看,哎呀,只见湖畔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东倒西歪,接着,身长几十丈的巴蛇紧追着一群大象窜出来了,巴蛇扬起尾巴,搅起了漫天灰尘,它带起的一阵大风,吹得十几里的大树东摇西晃。后羿一看,倒抽了一口凉气:“好威风的巴蛇!”说着,他屏住呼吸,不慌不忙张弓搭箭,照准巴蛇的脑门心,“嗖”地就是一箭,这支箭一离弦,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刚好从巴蛇的两只眼睛的正中央射进去,只剩一点箭尾在皮面上了。巴蛇顿时痛得身子尾巴乱搅,把个青草湖坪,搅成了九岭十八坡,这就是后来的岳州城。   
    巴蛇被后羿射死后,人们把它的骨头拣在一起,堆成了一座小山,叫“巴冢”,因为它样子很象二座山丘,所以又叫巴丘。后来,这座小山,长年累月受到湖水的冲刷,越来越小,小得象一座大的陵墓,所以,后人又称岳州为巴陵。后羿射死巴蛇的地方,就叫射猎矶。
    吕洞宾帮修岳阳楼
    岳州城建在洞庭湖口上,面对洞庭,镇守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一个重镇。传说三国时,东吴都督鲁肃在岳州西门上建起了一个阅兵台,操练水军。到了唐朝,燕国公张说又在阅兵台上建起了岳阳楼。因为三国时岳州曾设过建昌郡,所以建昌的岳阳楼和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人们合称“三昌古楼”,又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后来,几次战争,竞把岳阳楼烧个一干二净。直到宋仁宗的时候,滕子京当了岳州太守,才提出要重新修建岳阳楼。
   重建岳阳楼可不是件小事,不光是费人工劳动、钱米银两,最为难的是要物色一个能举足轻重的大班头。这个滕太守才高志大,他发誓要把岳阳楼修得不仅超过以往的样子,而且要夺天下所有名楼的魁首。所以,一般起屋造船的工匠谁也不敢领这个班。
    当时岳州城里有家富豪,仗着他家财万贯,想借修岳阳楼露露脸面,捞点好处。他几回拿着礼物去见滕太守,想当这个大班头,无奈滕太守看他不上眼,让他碰了几回钉子,所以他暗地里把个滕太守恨在心里。
    一天,滕太守正为请大班头的事为难,在屋里走来走去,忽然听见有人禀报,说外头有个穷老道,自称“回道人”,要见太守。滕太守刚说了一声“请”,只见从外边走进一个老道士来。这老道士身穿青布衣,脚穿蒲草鞋,三绺长须飘在胸前,身后背着一柄宝剑,手里拿着一柄拂尘,腰带上还系着两个大铜钱。滕太守问:“不知道长尊姓大名,仙居何方?此来有什么事情?”
    回道人说:“出家人四海为家,与世无争,于物元爱,有何求于官府?只因我见大人整天愁眉不展,神情郁郁,想必是有什么为难之事,无妨说出来听听。”   
    滕太守道:“先生好神眼力。下官自任岳州太守以来,一心只想重修岳阳楼,以振民风。怎奈如今万事俱备,只是缺少一个高手班头,因此迟迟不能开工。”
    回道人听了,哈哈大笑说:“原来如此,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贫道自幼曾苦心研摹过土木建筑,宫殿楼阁、寺庙亭台,都曾亲手修建过。如大人不嫌弃,贫道愿担此大任。”说完,老道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图来,送到滕子京面前。滕太守一看,飞檐斗拱,气宇非凡,果然用心奇巧,只乐得眼睛都冒看见了!
    当天下午,滕太守亲自带着道人到了岳阳楼废址,把大小泥木工匠及筹款筹料的绅士都召拢来,当众拜回道人为大班头,授权指挥参与重修古楼的一切人役。回道人也不谦让,立即拿出图样,一一分工派料准备停当,工程就开工了。
    开头,工匠们拼命干,工程进行得好快。可是几天之后,工匠个个都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来了。原来,滕太守大修岳阳楼,一下子就集中3万多工匠,几天之间,菜价上涨了几倍,到后来索性没有菜吃了。那个想当班头的富家一见机会来了。就煽动工匠找回道人起哄要菜吃。回道人笑眯眯地对大家说:“你们不是要菜吃吗?莫慌莫慌,同我来就是。”
    说着,他拖过一箩筐木匠刨下的刨花,径直往湖边上走去。众人不知他耍的什么把戏,也一齐拥到了湖边。只见回道人提起箩筐,哗啦——把刨花全倒进了湖里。转眼工夫,刨花就变成了一大群白花花的小鱼。这鱼长得又薄又长,尾巴开丝,就象木匠刨下来的刨花一样。工匠们都叫它“刨花鱼”,老百姓又叫它“毛花鱼”。这鱼成千上万,浮在水面上,一网就能打上千斤,又好吃又便宜。这一下,工匠再也不愁没菜吃了,就连岳州的老百姓也都能常常吃上鱼了。
    那富豪没有难倒回道人,心里不服气,又想了坏主意。他用钱买通铁匠班头,一夜间把铁匠全部带走,还把已打成的钉子全部丢到湖里去了。他心想,没有钉,看你回道人怎么能修得成岳阳楼!谁晓得回道人心里早就有数,他安排木匠,用上等木料乘湿截成几千个榫头,把它对榫搭缝,不用一颗钉子就把楼顶盖了起来,湖风一吹,榫头干了,整个楼顶就连成了一个整体,扎扎实实的。从此以后,历次修建岳阳楼就都用这种木结构的办法了。那个富豪两次没难倒回道人,又暗地派人,在岳阳楼前面一条偃虹堤上挖了个大口子,想让洞庭湖的大风浪把楼基打垮,心想,到那时,看你回道人停不停工!
    回道人晓得后微微一笑,原来他早就把那些逃走的铁匠招回来了。他叫铁匠们在岳阳楼下的湖滩上,铸了5个l万多斤重的大铁枷。这5个铁枷的4个角,象燕子尾巴一样向四下里翘起,铁枷中心孔里栽上木柱,木柱间用篾片编成栅栏。风浪打过来,4个枷角自然把浪头分向两边,竹栅栏把浪花拦在楼外。这样,风浪也就冲不倒楼基了。直到现在,那几个铁枷还摆在岳阳楼下的沙滩上。
    工程快要完工的时候,有一天,回道人把滕太守请到了岳阳楼上,把修楼的前前后后一一对滕太守说了。滕太守听了很高兴,马上令人厚赏了众工匠。接着,回道人对太守说:“倘若不是有地方绅士作梗,工程也不会拖延这么久。”滕太守问是何人,回道人便说出了那个富豪作梗的事情。
    滕太守听后,把那个富豪喊来就骂:“你为富不仁,干下这伤天害理的事情,今日我非得治你的罪不可!”
    那富豪跪在地上,捣蒜似的砰砰嗑头,连叫饶命。从此以后,这个富豪再也不敢捣鬼了,岳阳楼也很快就修好了。
    岳阳楼修成那天,滕太守为了给回道人庆功,在楼上摆下了酒宴。席间,滕太守叫人拿出几百两银子送给道人,回道人坚决不受,他说:“请将此物赏与贫苦之人吧。”说完,从身边取出了一块牌匾,提笔在上边写下“禹二”两个字,要滕太守挂在岳阳楼顶上。滕太守问:“这是什么意思?”回道人答道:“以后自有人解。”说完,突然化作一阵清风走了。在场的人都惊奇得不得了。这时,只见天上落下一张纸来,上面写着:“龙门吕洞宾,帮修岳阳楼。凡人不识我,称我回道人。”滕太守恍然大悟:“噢——这‘回’字大套小口,倘若把小口移到大口上面去,不正是个‘吕’宁吗?”他命人找一张吕仙像来对,果然与回道人一模一样。
   滕太守为了纪念吕洞宾,就叫人照图雕了一尊吕仙像,供在岳阳楼内一直到现在。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传说,唐朝有个姓方的到岳州当太守。这年五月十八日是他的六十寿诞,方太守想趁这个机会,邀请四方有名人物,聚会岳州大宴三天。一来可以让自己四海扬名,二来搜括民财也有个堂皇的名目。请帖发出后,许多有名人物都答应要来参加,方太守听了很是得意。当他听说吕洞宾这样一个诗名很高、个性怪僻的人也要来时,觉得脸上有光,身价倍增。
    五月十六日这一天,岳州城内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岳阳楼上披红挂绿,比过年还热闹。岳州府所管各县县官,都来帮忙招待客人。十七日清早,岳州水陆城门大开,大官呀,绅士呀,文人呀,连同平民百姓、渔人、樵夫和那些卖唱卖艺的,都成群结队向岳阳楼挤桌。一时间,城外旱路尘物三尺。河道水路浪飞三丈,真是热闹非凡。
    方太守把贵客们都请到岳阳楼上,可怎么也找不到吕神仙,心中很不高兴。
    十八日那天,岳州城笙歌喧天,铳炮齐鸣。岳阳楼上,摆起了山珍海味,参加宴会的人都在楼上饮酒赋诗,猜拳行令,有的醉得人事不省,有的酒后狂叫乱喊;岳阳楼下,平民百姓们牵儿抱崽,你推我挤,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就在这时,在那绿树荫下、湖滨静僻处,有一个身着蓝布衣衫,头上纶巾反戴,不象和尚又不象道士的古里古怪的人,跟三个渔夫一起席地而坐。面前摆着几碗鱼虾,一个酒葫芦。酒葫芦上刻了歪歪扭扭的三个字:“洞庭秋”。那葫芦虽然不大,却源源不断地倒出酒来。四个人一边饮酒,一边谈谈笑笑,慢慢引起一些入围拢过来看他们。那个怪人看见人越来越多,就站了起来,捧着酒葫芦逢人敬一碗,就是不喝酒的人,也非得要他尝几滴,他自己也高兴得扬起酒葫芦。连斟三碗,一口气喝了个精光。众人看得出神,不禁连连喝采。楼上宾客们以为外面出了什么事,开窗一看,原来是平民百姓在闹酒。方太守觉得有点失自己的面子,便拉长马脸,命令手下人将这几个闹酒的赶走。
    第二天,岳阳楼上还是那样热闹,忽然楼下又是一片欢腾。正在那里高高兴兴地喝酒赋诗的方太守和那些贵客,向窗外一着.又见那个怪人在和一些表冠不整的平民百姓大碗喝酒。那个怪人痛饮一气之后,似醉菲醉地一会儿怒指苍天,破口大骂;一会儿顿足哀叹,长歌当哭。方太守气得连声大喊:“给我抓起来!给我关起他!”
    这第二天的筵席就这样闹了个草草收场。
    到了第三天,方太守先作了准备,叫手下加倍防范,派了好多兵丁把守路口,不许平民百姓乱走。这一天,筵席上总算没出什么事。酒散后,方太守在楼下的大坪里设下一张长桌,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让贵客们题诗祝寿。一时间,那些官员学士们,摇头晃脑,你一首我一首地和起来。你称赞我做得好,我又称赞他做得更好,闹哄哄地一片“好!好!好!”轮到一个叫贾百万的大财主做诗了,他闭着一双水泡眼睛,挺起一个大肚子,望着天空想了许久,急出一脸臭汗,好不容易凑够四句:“远望君山一大砣,不知谁家牛屎屙;如果不是泻肚子,为何一次屙这多!”众人一看,真是哭笑不得。可是为了面子关系,也只好随便称赞几句。忽然人群里传出一阵“哈哈哈”的冷笑声,原来又是那个怪人,拎着酒葫芦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他手指桌上的诗稿说:“好诗,好诗,真是一首天下少见的好诗!”
    贾百万不服气,鼓起眼睛喊道:“你晓得个屁!你这个穷叫化子还想和我来比高低?”
    “这点小事情算什么呢?”怪人说着,就要上前拿笔。
    方太守气得脸红颈根粗,直叫道:“你要干什么?这难道是你放肆的地方?快给我滚开!不滚开就给我抓起来!”可是方太守那些兵丁,不知为什么,一个个跟木头雕的一样动弹不得,都只眼巴巴地看着。那怪人笑嘻嘻地把酒葫芦放在一旁,铺开白纸,一手握笔,一手挽袖,写下四行大字: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那些达官贵人、文人学士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说什么才好。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有个人高喊:“他是吕神仙,他就是吕洞宾呀!”
    方太守赶紧拨开众人,一个箭步跨上前去,打躬作揖,结结巴巴地说:“大仙驾到,多有得罪……”等他抬起头来,吕洞宾连个影子都不见了。
    “啊,大家看罗,他在那里!就在那里!”方太守顺着人们手指的地方看去,只见吕神仙背着那只酒葫芦,踏波踩浪,径直往洞庭湖中的君山飘然而去。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替平民百姓长了志气,给达官贵人无情的讽刺。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同平民百姓一起喝酒的地方,修起一个楼台,定名“三醉亭”。
    洞庭湖的传说
    相传如今的洞庭湖一带并不是什么水乡泽国,在很早以前,是一片未稻繁生,方圆千里的肥田沃土。那时候,在遮片肥田沃土上.没有其他杂姓,只有一户姓“清”的大户人家。这清家人丁兴旺,豪富非凡,屋里银砖铺地,房子金叶盖顶,人称“金百万”。
    那一年,天宫里王母娘娘举行蟠桃盛会,邀请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赴宴。东海龙王也带着他最疼爱的三公主去了。这三公主长得眉清目秀体态轻盈,好多仙女也比不上她。宴会上,东海龙王父女俩与天蓬元帅等人坐一席,大家吃蟠桃,饮琼浆,甚是快活。不料这天蓬元帅原是个爱色之徒,他见三公主长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已按捺不住情欲,便借着并肩坐在三公主左首的机会,趁三公主右手端起玉樽喝琼浆的时候,伸出一只手在三公主细嫩白肉的手上轻轻捏了一下,谁知这一捏给闯下了大祸,三公主不禁猛一惊,只听得“啪”的一声,那右手中装满琼浆的玉樽早已落地,摔个粉碎,惊得满座神仙目瞪口呆。玉帝老爷一见,大发雷霆:如此场合,竟敢男女调情,成何体统?当即降旨,将天蓬元帅打入下界,发配他投胎东土高老庄母猪腹内转世凡间,永披一副猪相。尽管三公主本无调情之意,但是她打碎了天官宝器,败兴蟠桃盛会,有犯上界天规,同样过错不小,便责令东海龙王将三公主贬入凡间赎罪。
    东海龙王虽然怜女如命,其心不忍,但是上天玉皇大帝圣旨,怎敢怠慢?只待蟠桃会散,一回龙宫,便打发螃蟹精到人间去察访,想为女儿找个门当户对的夫家,把她嫁到凡间去。
    螃蟹精上得岸来,变成一个游方道人,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十天十夜访遍了九省十八州,但总没有遇到龙王爷门当户对的人家。这一天,天气晴和,螃蟹精心灰意冷,打算从岳州出城,顺着扬子江回龙宫去。当他走出北门渡口来到天心洲上时,看到“清百万”一家相当豪富,还听说家里正有一位公子没成亲。他想,这样的富贵人家,不正是与我家王爷门当户对么?于是,他星夜赶回东海龙宫,把“清百万”家的豪富情形,一五一十地禀告了龙王爷。
    东海龙王一昕。高兴得不得了,当下便要螃蟹牿扮成一个娃卢的老头,三公主扮作一个姓卢的凡女,带领几个家丁和几十担财宝嫁妆,把三公主嫁到“清百万”家去了。三公主嫁到清家后,才晓得,原来那丈夫是个半身不遂的白痴,清家虽说是豪富人家,但人心不好,不把媳妇当人。他们不晓得三公主是龙王爷的女儿,所以嫁来刚三天,婆婆就叫她下厨煮饭、做菜。三公主心灵手巧,把发了霉的粟米做成香喷喷的饭,又把白菜豆渣做成比肉鱼还好吃的菜。公公和伯娘见了,心里很高兴。而那个年方十五的幺姑,却十分嫉妒,背地里常常唆使母亲整天把家里的重事都推给嫂嫂去做,忙得三公主一天到夜没有一点儿气歇。更为过份的是每次扫地的时候,嫂嫂在前面扫,幺姑就一边暗暗地在扫过的地方,又撒上渣渣屑屑,并一边指手划脚地责备她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故意让母亲责骂。搞得满屋大小都对三公主不满,只有心善正直的伯娘晓得这是幺姑暗地搞的名堂,心里非常气愤。但伯娘也是老实人,不敢把真相告诉三公主,更不敢当众讲穿,只好暗暗地替她伤心落泪,或者找机会悄悄地帮她忙。
    有天,幺姑躲在厨房外的窗户下面,想偷看嫂嫂弄饭到底有什么决窍,在婆婆不给油盐的情况下,还能做出那么好吃的饭菜。她哪里晓得嫂嫂就是龙王爷的三公主呢?三公主每次做菜只消把舌头上的龙涎滴几点在锅里,那菜味就无比鲜美了。这次,正好被幺姑偷偷看见了,便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去放肆挑唆,气得婆婆又是骂又是打。
    有一天,清家来了客,幺姑趁机弄了几条有腥臭的小虫放在菜碗里。客人吃饭时发现了,顿时呕吐起来。公公觉得有失体面,又羞又气,刚等客人一走,便把三公主喊来骂了一顿,并叫她从此以后到野外去放羊。回来后,挑满缸里的水,夜里还要绩四两麻线。每天天刚亮三公主就赶着几百只绵羊到野外去放牧。有时放羊回家,水缸没挑满或者麻线不够,婆婆不是用秤杆子打。就是用秤砣钉。不足一年光景,三公主就被折磨得只剩下一把皮包骨头了。伯娘见她脑壳上经常打起大包小包,心里很难受,就常常夜里陪着三公主,悄悄地帮她绩麻。
    这一年冬天,北风刮得呼呼作响,三公主拖着疲弱多病的身子,照例赶着羊群到十里外的野地里放牧。可怜她衣衫单薄,冻得直打寒颤。三公主想起自己落得这样一个下场,还不知几时才有个头,便伤心伤意地流起泪来。这时,正好有个上京赶考的年轻书生打这里路过。这书生名叫柳毅,平时为人忠厚老实,最喜欢帮助别人解难分忧。他看见这位骨瘦如柴的年轻女子可怜巴巴地抱着羊鞭,满脸泪痕地在北风中颤抖抽泣,就走上前去,问她为何伤心。三公主见是一位厚道、善良、并无歹意的公子,就把自己如何在天宫打碎了玉樽,又如何陷落在清家受难的苦楚诉说了一遍。
    柳毅听了十分同情,说:“清家这样心狠的折磨你,你何不快快回龙宫呢?或者写个书信禀告你父王,叫他来接你回去哩!”
    “相公呀,没有父王的旨令,我怎敢擅自回去?要说书信,就是写了,谁肯为我去送呢?”说完,三公主禁不住又抽泣起来。
    柳毅诚恳地说:“公主,我的考期反正还早,如果你信得过我,我愿为你效劳,就请写封书信给我送去吧!”
    三公主见柳毅一片诚心,就随手撕下一片衣襟,咬破手指写了封家信,交给柳毅,然后又告诉他说:“岳州城西门外不远的君山上有棵桔树。你到那里闭上眼睛,用手拿着家书在桔树上先轻敲三下,再重敲三下,一声巨响后就会现出一口井来,到时就有人领你去龙官。只是麻烦你了,很过意不去。”柳毅说:“公主尽管放心,我一定把家书送到。”
    柳毅离别了三公主,来到了君山,按照三公主的指点,找到桔树和井口,下到龙宫,把三公主用血书写成的家书呈给了东海龙王。龙王看过家书,老泪纵横,龙母更是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正在这时,一条长长的臣龙,两眼闪着绿色的火光,怒气冲天进来了。柳毅惊得出了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是好。龙王连忙对柳毅介绍说:“相公不必害怕,这是我的长子洞庭小龙。”又转向洞庭小龙说:“这位就是专程前来为你三妹送家书的柳相公”。
   洞庭小龙匆匆施礼后,急不可耐地对龙君说:“父王,清家太不象话了!我立即就去惩治他们,救回蒙冤受难的三妹。”东海龙王说:“孩儿,你去救回三妹,这个理所当然。至于惩治清姓一家,那要先面奏玉帝,不可轻举妄动。如果玉帝准旨,那你就见机行事吧!”洞庭小龙听了父王的吩咐,告别了柳毅,匆匆而去。
    再说这天上午,三公主放羊回来,把羊圈关好后,又急急忙忙赶到厨房,准备去挑水。不料,那水缸里已装了满满一缸水。再仔细一看,.原来那水缸旮旯里长出一对很大的楠竹笋,竹笋比缸沿高出半尺左右,笋尖喷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正好落进缸中。更奇怪的是,尽管那竹笋不断地向缸中喷水,但缸中的水总是不漫出来,又不管你要用多少水,却怎么也舀不干。三公主心里明白,这并不是什么竹笋,而是自己长兄的龙角。既然长兄来了,那一定是柳相公已把家书送到了父王的手里,自己回龙宫去也就有指望了。想到这里,她满脸愁容也舒展了。
    但是清百万家并不清楚这些。尤其是那幺姑,她看到嫂嫂这两天每次放羊回来,心情好象舒畅多了,不见挑水,厨房里照样不缺水用,觉得很奇怪。夜里,当她发现原来是水缸旮旯里一对竹笋在往水缸里喷水的时候,心里很不痛快,几步跳过去,双手抓住那竹笋使劲就掰。她本想掰断竹笋,断了那水源,不料那竹笋如钢筋铁骨一般,怎么也掰不动。幺姑气不过,眼睛珠子眨几眨,转身跑到厨案边,拖来一把菜刀,对准竹笋一刀砍下去。这一砍不打紧,可惹了大祸,就在菜刀刚要接触那竹笋的瞬问,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竹笋不见了,竹笋下立刻出现一个几水桶大的窟窿,一眨眼,窟窿眼里喷出一股几水桶粗的冲天水柱,将幺姑连同水缸、屋顶一起冲得不知去向。接着水柱越来越大,眨眼之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墙倾树倒,地面风快地往下沉塌,洪水眼看着飞快地往上涨……
    这时,三公主正在后楼和伯娘一起绩麻,猛见得一方绢帛从天空中飞来,落在自己脚跟前。捡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三妹,玉帝准旨,父王令我接你速回龙官,请快持帛先走一步,待兄将这清家八百里地面沦为一片汪洋,随后就来。”三公主看了禁不住热泪盈眶,准备持帛而飞。又猛然一想,这清家只有伯娘心里善良,待我很好,我一定要带伯娘一起走。于是,她当即要伯娘闭上双眼,一手搭在自己肩上,不到时候,千万不能睁开眼。然后,两人一起飞出后楼,飘然而去。
    谁晓得三公主带着伯娘只飞了半里路程,伯娘猛然想起一件事,竟一时忘了三公主的叮嘱,大声地说:“哎哟!我忘了把那窝宝贝鸡崽带来!”三公主一听,心想糟了,便伸手一挽,想拉住好心的伯娘,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眼看伯娘马上就要跌落尘埃,摔个粉身碎骨,三公主心如刀绞。万般无奈,她只好含着泪水,赶紧取下头上的簪子忍痛朝伯娘一指,让她变一只鹰婆(老鹰)去寻找她的那些宝贝鸡崽去了。难怪老鹰总爱叼捉地上的小鸡,原来就是这个缘故。
    再说三公主走后不到三个时辰,整个清家全被淹死(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现过姓清的后裔),方圆百里地面一下沉塌下来几十丈,形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湖泊。后来,东海龙王就派洞庭小龙分管这湖区一带,“洞庭湖”也就因此而得名。据老班子讲,早些年,要是碰上天气特别晴和,风平浪静的日子,往来的船只在洞庭湖里经过时,还可透过明澈的湖水,隐隐约约地看到清家当年沉没在湖底的黑壳子瓦屋哩!
    君山的来历
    君山,原先叫洞庭山,就是神仙洞府的意思。为什么叫神仙洞府呢?
    远古时,洞庭湖一带都属于云梦泽,连江汉平原也包括在内,到处一片汪洋,水中根本就冒得山。云梦泽这样大,八面来风,自然是风急流险;好多船只在这里遇到狂风恶浪,就无处躲避,经常搞得船翻人亡。过往的客商也好,本地的渔民也好,一个个怨天恨地,到处民不聊生。
    天长日久,这件事感动了水底下的七十二个螺蛳仙姑。她们经常一起商量,决心要在云梦泽中造一个避风港来对付狂风恶浪,为黎民百姓做件好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蛮不容易哪!那么大的水面,怎么个造法呢?她们想来想去,决定下海去找龙王计议,于是一路来到了龙宫。龙王听了她们的想法之后,说;“难得你们有如此好心,实在令人钦佩!怎奈我只管得虾兵蟹将,要造避风港实在无能为力。你们还是找玉帝去求援吧,只有他才有办法。”螺仙们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趁跟王母娘娘献寿礼的时候,到天庭向玉帝奏明了这件事。玉帝想了一下说:“你们如果真心替百姓做好事,自己就要吃点苦头,但不知你们受不受得住!”七十二个螺仙听了,都说:“只要能使黎民百姓免遭风浪之灾,哪怕再苦再难我们也心甘情愿!”玉帝见她们决心这么大,便对她们说:“要想在云梦泽造个避风港,除非把你们身上的螺壳脱下来。”螺仙们一听,心想,那该有好痛呀!但是,为了拯救凡间百姓,她们还是决心忍痛去做。
    螺仙们回到云梦泽后,找了个风浪最大的地方,立即开始脱壳。那壳是跟肉连在一起的,要脱下来真不容易呀!螺仙们硬是咬紧牙关,互相帮忙,在水里磨上磨下,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七天七夜之后,七十二个仙螺壳终于全部脱下来了,堆在水中间筑成了一个岛,来往船只就方便多了,碰到狂风恶浪再也不怕,有了停靠避风的地方了。
    当地渔民晓得这件事后,十分感激,便在岛上修了一个洞府,让七十二个螺仙到这里落脚。螺仙们见来往船只有了避风之地,非常高兴,感到自己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因此,她们常常约好一起来到这个洞府,唱歌跳舞,共庆升平。直到如今,碰上阴风麻雨天,岛上的渔民常常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音乐声呢!由于岛上有了神仙洞府,人们便把这个岛取名“洞庭山”。后来,云梦大泽变成了一个湖,人们便把这个湖也叫洞庭湖了。
    相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曾经死在洞庭山上,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又把洞庭山叫君山。君山上至今还留下了大片的斑竹,那是因为二妃思念死去的夫君,悲痛万分,眼泪洒在竹子上染成的。
    君山茶和白鹤井
    君山有个白鹤井。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君山茶都是用白鹤井的水泡着喝的。传说用白鹤井水泡茶的时候,茶杯盖子一揭开,立刻有一对白鹤,随着那股蒸汽,拍打着翅膀,绕梁三转,然后,直向蓝天飞去。
    据山上的老和尚说。这白鹤井是白鹤养身的仙水,吃了白鹤井水泡的茶,可以舒展心境,消除百病,益寿延年。
    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去了。于是,皇帝不仅把君山茶定为贡茶,还把白鹤井的水也定为御水,命令岳州府,每年谷雨节后,派一名官员用官船,装着君山的茶和白鹤井的水,专程押送到京城里。
    有一年,清明节过后,岳州知府派了一个叫曾善良的差官,到君山催收银针茶。去之前,知府交待他,如果事情办得好,将来押运进京的美差,也要他一人担当。曾善良一见知府这幺器重他,喜得屁眼都生出火来,他决计在征茶这个差事上捞一把。可是,怎么捞法呢?这天晚上,他在床上想了一夜,想了个歪主意,本来每年规定只收十八斤贡茶,他今年要收五十斤。
    君山上的百姓交不出这么多茶叶来,他们就挨家挨户地搜。可怜,把人们历年攒起来的一点点待客的茶叶,都仰着坛底倒走了.并且一个钱也不给。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眼巴巴的望着他们白抢白拿。曾善良征茶回来,知府果然喜欢,又命他为贡茶的押运官。
    曾善良择了个吉日良辰,用官船装着贡茶和满满一大舱白鹤井水,别了一家大小,扬帆进发,向长江驶去。
    这天天气真好啊,春风和煦,万里无云。曾善良站在船头,看着看着,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谁知,官船行到武汉牌洲,突然乌云四起,狂风大作,一个又一个大浪,劈面朝官船打来。曾善良一见情况不妙,对着船尾上的艄公鬼叫鬼喊:“快,快,快就近靠岸。”艄公刚把舵把一转,忽地飞来一个八百担的大浪,把一船人都掀到江里去了,白鹤井的水也全流到江里去了。幸亏艄公的功夫好,抓住舱把一转,当即把船稳住了。曾善良被救上来,一下子就变得雨过天晴,风平浪静了。凡人有所不知,原来是曾善良起心不良,搜刮良民,触怒了洞庭王爷,于是王爷就派了他的虾兵蟹将,拦在牌洲使了个法,把曾善良的官船拱翻了。
    曾善良虽说喝了几口湖水,泡成了落水鸡,但并没有受多大损失。他点点人马财产,他手下的儿个兵士,早被他人救上了岸,船只也没有打烂,那君山茶还放在船舱里。真正失去的,就是一舱白鹤井的水。回去取吧,逆水行舟,来回没有七、八上十天,莫想打转身。可是知府给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月,误了期必定要受罚。不回去取吧,到了京城,没有白鹤井的水,更是连性命也保不住呀!他七想八想,突然开了窍:“嘿,长江里不有的是水吗?虽说有点浑,买斤把明矾一沉,岂不与白鹤井水一般清亮?”于是,他立即命人装了满满一舱江水,驾着官船,又上路了。
    走了一个半月,曾善良来到了京城。皇帝听说岳州府派人送来了君山茶和白鹤井水,龙颜大悦。当即就吩咐大臣太监,给他泡上了一杯茶,送上殿来,可是皇上揭开茶盖一看,除了一片混沌的热气,却不见白鹤从杯中飞起来。皇帝又命人另泡一杯,仍然是这样,皇帝好生奇怪:“咦,未必白鹤死了?”
    从那以后,白鹤井水中的白鹤,就销声匿迹了。尽管君山茶驰名中外,然而,白鹤井水却再也不出名了。老和尚说,这是因为“君无戏言”,叫皇帝一句话,把白鹤打发了。这样的鬼话,你信不信?
  酒香山
    在君山七十二个小山头中间,有座不高的山包,叫做酒香山。山上长着一种藤,每到春上开花的时候,就放出一股酒香气, 所以人们都把这种藤叫做酒香藤。传说山上有个白鹤道人,他用这种藤加柳毅井的水酿出了一种仙酒,喝了这种酒的人便可以长生不老。
   汉武帝到了后半辈子,只想延年益寿。他先是请了一些术士为他炼丹施法。后来又派了手下一个得力的大臣栾巴到处替他访求仙方。
    这个栾巴带着童男童女,跋山涉水来到了洞庭湖,把船湾在君山边上。他打听到这里有酒香藤可以酿成长生不老的仙酒,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带着童男童女沐浴斋戒,请白鹤道人为他酿酒。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酒酿成了,果然是清醇透亮,香气逼人。栾巴便兴冲冲地捧着仙酒回京复旨去了。
    再说,汉武帝身边有个谋臣叫东方朔。这个人机灵非凡,能言善辩。他听说栾巴从君山带回了仙酒,心里蛮好奇,不晓得仙酒是个什么样子,就趁着左右冒得人注意,偷偷打开酒坛去看。坛一开,一股清香直冲鼻子,逗得东方朔口里涎水直流,心里直象猫抓一样。他忍不住拿瓢子舀了一点来尝。好,这一尝不要紧,他越吃越想吃,等栾巴奏明了圣上回来取酒的时候,一坛子仙酒叫东方朔喝了个精光。
    这下汉武帝可发了大脾气:“我好不容易派人求来的一坛仙酒,见都没见到就叫你给吃个精光,这明明是欺君犯上!来人哪,给我把东方朔推出去斩了!”
    东方朔可没有发慌,他说:“慢着,臣有句话对万岁说。”汉武帝心想,东方朔跟了我多年,临死前有话还是让他说吧。只见东方朔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如果这酒真的是仙酒,那么如今我已经成仙,你又怎么能杀得死我呢?要是你能杀死我,那么这一坛酒必不是仙酒,陛下喝了有什么意思?”
    汉武帝想了想,这话也对呀!于是,他摆摆手叫人把东方朔放了。
   后来,人们就在栾巴求仙酒的地方修了个亭子,取名叫酒香亭。这座小山呢,也就跟着叫酒香山了。
    柳毅井
    传说古时候有位年轻书生,名叫柳毅,是湖广潭州人。柳毅从小就发奋读书,有一年朝廷开科举考,他抱着很大的希望,借了些盘缠,辞别了乡亲,去京城长安应试。等到揭榜那天,黄榜上面却没有自己的名字,他气得眼泪汪汪地出了长安。
    柳毅赴考落第,连那匹马也没有劲头了,一颠一颠懒洋洋地走着。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卷起漫天黄沙,到处是灰蒙蒙的,只有前面的平川上,滚动着一团白云,还隐隐约约听到那里有一个女人的哭声。柳毅听到凄凉的哭声,心里难过极了,他赶着马顺着哭声走去。走近一看,那白云原来是一群羊。一个年轻姑娘穿身破烂的衣服,抖抖索索地抱着赶羊鞭子在羊群里哭泣。
    柳毅连忙跳下马来,小声问道:“姑娘,什么事情叫你哭得这样伤心呢?”
    牧羊姑娘见这个陌生人这样同情和关心她,又想回答,又有些害怕。柳毅就向她介绍说:“我是湖广潭州人,姓柳名毅,这回到长安应考,不幸落第归来。姑娘受了什么委屈,尽管告诉我好了。”
    牧羊姑娘觉得柳毅忠厚、善良、诚恳,就向他说:“不瞒相公,我是龙君洞庭三公主,父母把我嫁给泾阳龙君的次子泾川小龙。谁知那泾川小龙是个无赖,尽干些下流事,公公婆婆又十分凶残刻薄,把我当奴隶用,叫我终年在这荒效野地为他们牧羊,这无穷的苦楚,叫我一想起来就要伤心落泪。”
    柳毅听了非常同情,就说:“公主为什么不早些回洞庭水府去,或者托人带个信,请你父母把你接回去呢?”
    “相公呵,你看这泾阳与洞庭相隔千里,要回去真不容易啊!况且公婆成天监视着我,想托人搭个信,也实在难呀。我的家在洞庭湖底下,到那里要经过千难万险,又有谁能帮我送信呢?”
    柳毅听了就说:“如果姑娘信得过我,就把信交给我吧。不过,洞庭湖水那么深,怎样才能进龙宫呢?”
    牧羊姑娘见柳毅一片真诚,就从怀里取出一封家书和一条红丝带子,交给柳毅说:“相公如此义气,真叫我感激不尽。洞庭湖的君山上,有棵大桔树,乡亲们唤它做‘社桔’,树下有一口井,从井里可以直达龙宫。你把这根丝带系在树上,然后在树上轻轻敲三下,就会有个武士从井底出来,为相公领路。”
    柳毅听了高兴地说:“姑娘放心,我一定为你走一趟。”
    龙女望着柳毅远去的背影,心中非常感激。柳毅走了一阵,回头再看时,已看不见牧羊姑娘,也看不见白色的羊群了,便快马加鞭往前奔去。
    一天,天空里乌云翻滚,大雨不停地下着,柳毅好容易到达洞庭湖边。他顾不上连日赶路的劳苦,立即租了只小船,冒雨驶向君山。登山后,果然找到了那棵大桔树,连忙取出红丝带子系在树上,接着就在树上敲了三下。忽然间,湖水咆哮起来了,井水沸腾起来了,一个身穿银甲、手举一对青霜剑的武士,从井里跳出来,对着柳毅吼道:“你是谁?来干什么的?”
    柳毅把三公主在泾阳受苦的事向武士说了一遍。那武士听了,对柳毅说:“请相公闭上眼睛,把手搭在我的肩上,我带你去见龙君。”
    柳毅闭上眼睛,只听到耳边波翻浪滚,流水哗哗,身子也飘起来。没有好久,又听见武士叫他睁开眼睛。柳毅睁眼一看,  前面是一座雄伟壮丽的水晶宫殿。武士要他在殿门口稍等片刻,他就站在那里等候。
    不一会儿,武士出来领着柳毅进了龙宫。这时从屏风后面走出一位身着紫色蟒袍、手扶龙头拐杖的老翁。柳毅知道这就是龙君了,赶忙上前拜见,呈上龙女托他带的家书。龙君一边看信,一边哭了起来,旁边的侍卫、宫女们也都哭起来了。忽然.一声巨响,震得宫殿直摇晃,柳毅抬头一看,只见一条千尺长的火龙,两只脚盆大的眼睛,闪烁着烤人的火光,全身鳞片喷射出熊熊烈火,血盆大口吞吐着浓云乌烟,抡起一对禾桶大的铜锤腾空而去。
    洞庭龙君告诉柳毅:“相公不必害怕,这是我的亲弟弟——火龙钱塘龙君,他性情暴躁,心地耿直。刚才听见相公说到我女在泾阳受的苦楚,他气不过,前去搭救侄女去了。”
    柳毅想到自己已经把信带到了,就请龙君派人送他上岸。
    龙君说:“相公,你是我女儿的恩人,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呢,怎么能让你立刻就走呢。再等一会,我弟弟就会把我女儿搭救回来的。”
    果然,没等多久,洞庭龙君拉着柳毅走出宫门,指着天上的一片彩云说:“你看,我弟弟把我女儿救回来了。”
    柳毅抬头望去,只见那片彩云上面,立着个威武的将军,扶着牧羊姑娘飘然降落下来了。
    洞庭君看见女儿满身鞭痕,衣衫褴褛,把她抱在怀里痛哭起来。站在一旁的柳毅见此情景也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洞庭君为了感谢柳毅,便在灵虚殿上摆起筵席。龙女见了柳毅,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第二天,钱塘君又在凝碧宫里宴请柳毅。饮过几杯之后,便问柳毅:“请问相公今年有多大年纪了?    柳毅忙答道:“小生今年刚满二十,家中只有一个老母,只因家境贫寒,功名未就,故此不敢娶妻。”
    我侄女在泾阳受难,幸得相公忠心跋涉千里,代传家书,才得脱险回家。相公,你于我家真可以说是恩重如山,我想将她许配给相公,不知相公意下如何?”
    柳毅觉得为别人解难不应该图什么报答,况且象这样的龙女。一个凡人也实在相配不上,便再三婉言辞却。洞庭君和钱塘君见他这样说,也就不好勉强。第二天,洞庭君送给柳毅一箱碧玉,钱塘君送柳毅一盘沙金,老夫人又赠他几箱珠宝,还派几名武士,从君山泉井上岸,一直把柳毅送到家里。
    自从柳毅离了龙宫,龙女就感到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她总是从君山那口泉井走上岸去,坐在大桔树底下呆呆地望着水天茫茫的地方。夜里,她睡不安稳,只要闭上眼睛,就梦见柳毅那热诚忠厚的样子,慢慢地,她精神恍惚,身体消瘦,把洞庭龙君和老夫人都急坏了。
    却说柳毅回到家里,虽然有了许多珍珠宝贝,可是,不知怎么,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他日夜思念着龙宫里的三公主,后悔自己当时不该拒绝婚事,不该那么快离开龙宫。
    不久,有个人来给柳毅说媒,柳毅婉言拒绝了。那媒人却再三央求说:“这门亲事你就再莫错过,她是范阳芦浩的独生女,聪明贤良,谁不爱慕呀!只是如今父亲出家当和尚去了,母亲也只好改嫁了,丢下她一人,孤苦伶仃怪可怜的,相公不信,先打听打听再说吧。”
    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也都劝柳毅应允这门亲事,加上他母亲更是十分赞许,柳毅才答应了:结婚那天晚上,柳毅轻轻揭开新娘子头上的红绸面巾,细细一看,这位新娘竞和他日夜想念的洞庭龙女长得一模一样,心里觉得好生奇怪,可又不敢冒冒失失地问新娘。倒是新娘看见柳毅那种又喜又惊的神色,抢先低声问道:“相公还记得在泾阳请你代传家书的牧羊姑娘吗?还记得钱塘君说媒的事吗?”
    “记得,记得,我替那牧羊姑娘带信回家的事终生难忘,怎么会不记得呢?可是你又怎么认得她的呢?”
    “相公,如今也用不着再瞒你了,我就是那个牧羊的龙女。相公帮我千里传书,你那一片至诚,我哪会忘记呢?在龙宫的时候我叔父曾经向相公提过婚事,相公当时没有答应。从那以后,我就神思忧郁,总是想念相公,心里早已立下志愿,除了相公,再也不提婚事,日愿在龙宫打一世单身。后来想起相公必定和我一样孤单可怜,因此化作芦氏女子来和相公成亲。”
    柳毅见龙女如此深情,对她更加痛爱。从此,他们便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一年之后,柳毅的母亲死了,龙女生了一个胖男孩,夫妻俩带着小宝宝一同回洞庭宫去了。
    传说,洞庭君老了以后,把王位让给了柳毅。后人把君山那口泉井,取名“柳毅井”。直到如今,井口上还站着威武的海神,护卫着这对恩爱夫妻的美满生活。
    封山印
    当年,秦始皇用神鞭去赶山塞海,在洞庭湖边把神鞭丢失了。当时,他心中气闷,便坐船到湖中间去散心。
    船到了湖中间,突然遇到了大风大浪,幸亏船上人手多,才把船湾到了君山的湖汊里。秦始皇上了君山,闷闷不乐地问随从:“刚才天气好生哒,怎么突然之间起了风浪啊?随从回答说:“皇上有所不知,这座山叫做君山,是因舜帝的两个妃子死在这里而得名的。两个妃子死后,芳魂经常在洞庭湖四周巡游;每当她们出巡回山,是要引起风风雨雨的。”秦始皇本来就不顺气,一听这些话更加恼火,他说:“岂有此理!天下的君王只有我一人,怎么这座山也‘君山’?我今天来了,娥皇女英就该笑脸相迎,怎么竟蔑视君王,兴风作浪呢?这还得了!”他越想越气,第二天便发动了刑徒三干,把君山的树木一下子全部砍掉,然后再放一把火,把君山烧得个精光。秦始皇还不解恨,又在君山东面的石壁上盖了一颗大印,上书。‘永封”二字,要让君山永世不长草木,任何人也不准上山来。
    印是盖了,山是封了,但是冒过好久,君山上就长出清一色的红树。当时秦始皇还在洞庭湖一带游玩,听说这件事后,他长叹了一声,感到气数已尽,连上苍都不为他撑腰了!于是,他忧心忡忡出了洞庭,过了长江,准备取道秦皇岛返回咸阳。但是,由于他伤神过度,加之一路颠簸,终于害了一场大病,最后死在由秦皇岛往咸阳的路上。
    时间过去了2000多午,秦始皇也早已不在人世了,但是君山的石壁上,现在还看得到他的封山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