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四节 天主教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一、沿革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法籍耶稣会会士到岳州传教,并在岳州城区柴家岭建起第一座教堂。四十九年(1720),康熙帝下令禁教,天主教活动停止,乾隆十年(1745),岳州知府黄凝道将天主教堂改成普济堂。此后100多年,岳州没有天主教的活动。道光二十六年(1846),清政府宣布天主教驰禁,大批外国传教士纷纷涌人中国传教。光绪十三年(1887),西班牙籍司铎安熙光到岳州城区传教,并逐渐向岳州其他县发展;十九年(1893)六月,安熙光在临湘县滩头关石团设堂传教,遭到当地群众抵制和驱逐。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正式在鸭栏设堂传教。同年,安熙光又派人从湖北省新堤至岳州秘密进行购房设堂活动,未果。二十二年,安熙光再次潜入岳州购房,又归失败。同年底,传教士龚维理乔扮中国人潜入岳州,经过半年秘密活动,于二十三年六月,在柴家岭正式立契购房,设立教堂。三十二年,安熙光在城区黄土坡购买土地,正式建筑教堂。随后,天主教堂不断增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岳阳天主教共设1个总堂、6个本堂、48个分堂。
    岳阳总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立,占地1.27公顷,建有教堂和其他房屋8栋,为岳阳监牧区所在地,下设新墙、城陵矶、陈家林、云溪等4个分堂。
    聂市本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立,下设桃林、长安、羊楼司、沅潭、忠防、雁南6个分堂,1个修道院。
    华容本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华容县城关上八卦街建立,下设鲇鱼须、墨山铺、万庾、北景港、罗家嘴、注滋口6个分堂。
    陆城本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临湘县陆城建立,下设云溪、鸭栏2个分堂。
    湘阴本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湘阴县城关北正街建立,下设临资口、茶湖潭、白马寺、三峰窑、大岭上、栗山吴、戴家坪、何夹塘、长乐、车田坊、铸锡塝、汨罗、兰家洞、徽山、周公塘、南山大膳16个分堂。
    平江本堂  宣统元年(1909)在平江县城关西街建立,下设浯口、梓江、三眼桥、梅仙、南江桥、忘私、安定桥、张家陂、长田市9个分堂。
    长寿本堂  宣统元年(1909)在平江县长寿街建立,下设虹桥、木瓜、献冲、杨眉津、黄金、嘉义、龙门7个分堂。
    岳阳天主教原属常德教区,民国20年从常德教区划出岳阳和澧县两教区,岳阳教区成立,隶属西班牙奥斯汀会,掌管岳阳、平江、华容、临湘4县教务,西班牙奥斯定会会士高凤翔为首任监牧,并设副监牧1人、秘书司铎1人、顾问司铎1人。湘阴天主教属长沙教区管辖,隶属意大利方济各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境内有传教的神职人员52人,其中外籍神职人员39人,华籍神职人员13人,共发展信徒11044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有10多处教堂继续开展宗教活动,接受罗马教廷梵蒂冈的控制。1951年10月,岳阳天主教开展“三自”革新运动。湘阴县神父廖平率先响应,革新派拥立廖平、李毅(浏阳籍)等进步神父接替神权,在长沙建立革新运动据点。1953年3~4月,在汉口、岳阳等地的天主教帝国主义分子的指使下,天主教内顽固势力向革新派反起反攻,打击进步神职人员。境内人民政府支持革新运动,组织教徒批判顽固派的反动思想,使曾退出革新的平江县神父张远均检讨回头。同年6月,岳阳监牧区监牧高凤翔、神父董振芳、巴惠民等遭驱逐出境;岳阳县成立天主教爱国会;同年,华容县天主教成立爱国会。1958年7月,岳阳教区李树仁自选自圣岳阳教区主教。岳阳天主教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文化大革命”时期,岳阳天主教受到冲击,主教李树仁、神父戴守诠被当作“反革命分子”判处徒刑,岳阳天主教堂的财产被查处、房屋被占用,正常的宗教生活被迫停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79年,李树仁、戴守诠平反出狱,重新回到天主教会。1983年,落实天主教的房产政策。岳阳天主教堂收回原教会1栋房屋后,于同年11月正式作为教堂开放,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教堂。1985年,平江县开放长寿天主教堂,同年10月26日,岳阳市天主教首届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岳阳市天主教爱国会第一届委员会,李树仁为名誉主任,任大卫为主任。1990年,华容县天主教堂恢复开放。1992年3月,岳阳市天主教召开爱国会第二届、教务委员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岳阳教区共输送11名青年信徒到中国神哲学院、武汉神哲学院读书,已有5人先后晋铎。至1999年,共有神父4人、修女6人、信教600多人。
    1999年5月,岳阳天主教区并人湖南教区。
二、社会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天主教共办学校6所,医院和诊疗所5个,育婴会(堂)3个,难民所1个,客观上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展慈善事业,改善医疗卫生状况。主要有:
    岳阳崇贞小学  民国4年由西班牙司铎凤德高创办,以岳阳本堂为主办,选择教会人员3名,教外人员3名成立校董会,管理学校行政事务。首先分为男女二校,男校为“乾益”,女校为“坤贞”,并在女校附设缝纫班。13年由西班牙司铎王德纯接任,将两校合并称崇贞小学。21~27年,共毕业30余班,每班20余人,其中教徒子弟占60%。22年岳阳沦陷而停办。36年由华籍传教员朱泗复办,37年又由传教员李树村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政府接管,1950年停办。
    养正学校  湘阴本堂于民国15年由王飞鹏开办,由湘阴籍信徒宗继安任校长,先后共有老师8人、常任教师3人,仅设1个小学班,50名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政府接管(今城北完小)。
    岳阳诊疗所  岳阳教会于民国35年在本堂开办1个诊疗所,由西班牙司铎凤德高掌管,聘有1名教徒医师,护理人员则以修女为主,直接为监牧区和本堂神职人员服务,岳阳解放前夕撤销。
    岳阳育婴会  由原湘北教区主教方类思在澧县总堂创办,当时方类思用巨款在安乡购置水田533.33公顷,宣统三年(1911),又在常德、岳阳设立分会,岳阳分会管理的田产为43.33公顷。岳阳育婴会由西班牙司铎凤德高、叶明良主持。民国21年由岳阳监牧区接管,当时尚存婴儿24人,后陆续接收223人。至1949年止,死亡89人,成人婚嫁50人,其余8人于1951年由政府分别进行安置,所有田产土改时已分给农民。
三、教案
    临湘教案  清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西班牙传教士安熙光,从湖北省新堤到临湘县传教,在滩头关石团枫树塘骗购汪昌太房屋1栋,改作教堂,引起当地群众不满。十月二十四日夜,当地居民汪成道、汪成英等聚众拆毁教堂。安熙光赴县报官索赔,知县刘凰伦畏惧洋人势力,传饬地方绅民赔偿:安借口赔修房屋与原样不同,失去物件又未完全追还,屡迫县府查究:
    光绪二十一年(1895)九月,安熙光企图在临湘县城立足。暗中串买县城居民张文模住房作教堂,当地绅民以张勾结洋人、私售房屋送县衙收管,至未成交。安熙光恼羞成怒,以关石团教堂被毁,未予赔偿为由,勾结湖北代理主教罗安熙、驻汉法国领事德托美出面干涉。在他们的恫吓下,清政府令湖北巡抚谭继询、湖南巡抚陈宝箴,派员到临湘县调处。十一月十七日,安熙光、德托美乘炮舰到临湘,激起当地群众的强烈愤怒,“声讨檄文,遍布城乡,词意激烈”。十九日,清廷派候补知府徐家干、补用知县巫国玉专办交涉。谈判中,安熙光借口“屋须原式”,“赃须原物”,百般敲诈,迫使地方官与其订约五款:由地方官赔银400两,作修屋购物之用;地方官严惩案内“滋事”之人;地方官派员送安熙光至关石团修屋、传教,并保证今后相安无事;传教士在县城购屋,如业主愿卖,听其自便;地方官衙出告示,保护教堂。约定后,炮舰离开临湘。安熙光怕群众反对,仍暂住新堤教堂。二十七日,清军庆字营管带陈德胜率兵差50人,去桐梓铺,准备护送安熙光前往关石团。翌日,巫国玉等督率士绅,分赴当地各团“开导”。适值安熙光由新堤至距关石团十二里的新店,先派教徒张某与陈德胜相商护送之事。附近群众闻讯,立即集合数千人,蜂拥而至,群呼捉拿“洋奴”。张某化装逃走,直至半夜,聚集群众才离开。
    为防止事态扩大,临湘知县责令各团绅出面保护。各团绅见众怒难犯,不敢应见。安熙光恐自身难保,便改口只要另有地方建堂,可以斟换。团绅沿江觅得船形山地基一块,安见该地荒僻,不肯承受,至县署危言挟制,又引起群众公愤。地方官无法应付,只好将鸭栏矶一块官地作建堂之用。安熙光又强行购占附近10户居民房屋田地,勒令搬迁,以此与关石团屋基调换。事已议妥,但安熙光顿食前言,不愿将汪昌太原契交出,反狡赖说:天主教准兴不准灭,鸭栏矶官地,当作价购买,前购置的关石团堂屋,暂时可以不去,还一口咬定前次订约结案系法国领事所主持,今再立“议约”,仍应请示领事核行,意欲借此拖延。地方官只得与法国领事反复磋商,说明关石团离城太远,恐难保护周到,方应允以鸭栏矶官地与关石团地调换,并与代理主持罗安熙商妥立一“合同”,另在官地边添拨基地4丈,直到十二月底,这一纠纷才委曲求全办理完结。
    巴陵县捣毁教堂案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巴陵县龙某不顾岳父劝阻,进入教堂。其岳父气愤之余,将他逐出家庭,龙某依仗教堂势力,在县衙控告其岳父。龙姓族人闻讯,大为不满,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将龙某痛打一顿。教徒们闻讯,邀集兵勇前往驱散族人,救出龙某,在传教士罗安熙怂恿下,龙某又去县衙告状。被教徒、兵勇激怒的龙姓族人,会同当地群众,于当日中午涌进天主堂,捣毁神像等物。罗安熙见势不妙,由后门逃进县署。知县闻讯,立即派人报告道台。一时满城文武官吏聚集天主堂。群众见官吏来了,各自散去。道台命巴陵知县立即办理此案,知县即将所谓“首犯”捕拿收监,最后由龙姓族人向教堂赔款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