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农村图书馆(室)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50年代初期,湘阴、平江、临湘、岳阳、华容等县文化馆,设制流动图书箱,在农村集镇巡回流动阅览。1953年,各县试办小乡农村俱乐部,内设图书室,藏有近千册通俗读物。后在各个高级农业社普建农村俱乐部,图书室亦随之普及。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公社均设图书馆,生产大队普建图书室,藏书以政治读物居多。1960年后,“调整、巩固”时期,此类图书馆(室)全被撤销。华容县于1963年开始,恢复重点农村图书室34个,文化馆经常派人下去辅导,逐步得到巩固,1965年底,已有农村图书室134个。各县文化馆亦于同期恢复一批农村图书室。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化馆机构瘫痪,无人问津农村图书室工作,因之这批恢复的农村图书室同遭厄运而消失。“文化大革命”中,掀起读“红宝书”高潮,农村生产大队普建“红宝书”读书室,每户农家设“红宝书”台,全系毛泽东选集和语录本。1976年后,此形式逐步消失。

1980年,岳阳县文化馆率先创建一批农村文化中心,配有半脱产辅导员,农村图书室在每个文化中心内逐步发展。各县在加强农村文化中心建设的同时,注意农村图书馆(室)的发展。1985年,中共华容县委下发《全县农村图书馆(室)建设和管理座谈会纪要》至各机关单位。1990年底华容、湘阴、平江、汨罗县(市)共建农村图书馆(室)518个,内有万册农村图书馆117个。同年,省文化厅授予临湘市江南乡图书馆和华容县东山乡图书馆为“先进乡镇万册图书馆”。1991年后,农村图书馆(室)的工作逐步加强,在市、县(市)图书馆人员的辅导下,形成三级图书网络。1998年,省文化厅授予华容县胜峰乡、东山乡和平江县嘉义镇图书馆为“优秀乡镇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