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二节古墓葬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境内发现的古墓有92处,其中墓群38处,名人墓35处,一般墓19处。

1982~1983年两次对华容县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发掘。1983年又在汨罗市汨罗山发掘清理东周、秦、汉、南朝墓101座,墓中发现的铁锸,证明春秋末期,岳阳已使用铁制农具。同年,在洞庭纺织印染厂(以下简称洞纺)桃花山清理67座西汉墓,获文物400件,墓区密集,说明在战国至西汉早期,岳阳城市当在七里山区域,东汉以后,才南迁至今址。1986年,在岳阳县筻口凤形山清理3座春秋墓葬。1987年又在云溪区铜鼓山遗址清理5座东周墓葬。1988年在麻塘对门山遗址清理5座商代墓葬。自汉以后,经晋、南朝、隋、唐、宋、元、明诸代之墓葬,均有出土。七里山砖室墓群,排列有序,很具特色,可能是一家族墓地。东茅岭四号唐墓,最具代表性,出土106件文物,体现唐代走向经济繁荣的景象。华容县城关油厂清理一座元代墓葬,墓中女尸保存完好,随葬品86件,展示宋末元初江南纺织业的高度发展水平。

二妃墓 位于岳 阳市区 君山岛东侧,相传为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墓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尧女,舜之妻而葬于此。”今墓高1.5米,径2.5米,有石砌罗围。清光绪七年(1881)九月,两江总督、兵部左侍郎彭玉麟主持重修,并书曰:“虞帝二妃之墓”。墓前石柱刻联曰:“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1979年再经重修,墓区有二妃画像石刻、历代名人诗作和《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篇。

湘阴县三塘乡之黄陵山有一座二妃墓。清乾隆《湘阴县志》载:“虞舜二妃墓在县北五十里黄陵山。”清光绪《湘阴县图志》载:“黄陵庙,案唐韩愈黄陵庙碑记,称刘表立碑,曰湘夫人碑。晋太康九年立碑,曰虞舜二妃之碑。自唐时为湘灵庙,天佑二年封懿节庙,晋天佑二年封照烈庙,宋元丰六年,知县王定民移舜祠像于黄陵庙。国朝康熙七年,知县唐懋淳重修黄陵庙,清祀二妃,仍曰湘灵庙,六月十四日致祭。”清乾隆与嘉庆所编县志,都绘有黄陵图,图中二妃墓系青石券顶,黄陵庙则位于二妃墓后。

屈原墓 位于汨罗市范家园、楚塘两乡交界处的汨罗山。明《一统志》载:“屈原墓在汨罗山上,汨罗山即今烈女岭,在汨水东北。”相传屈原自沉汨罗江后,其尸体打捞起来,头部被恶鱼咬去其半,女(上须下女)给他配上半个金头葬之。楚反动贵族闻讯,借口鞭尸,欲夺金头。女(上须下女)以罗裙兜土,筑疑冢,以乱其真,当地百姓闻讯,协助他于一个晚上筑成十二座疑冢,以赵家冲一座最大,形如小山,高14米,径44米,墓前竖有清同治六年(1867)刊立的石碑,高1.45米,阴刻“故楚三闾大夫之墓”。其余11座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立有“三闾大夫之墓”的石碑。1956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修京广复线时,有一座墓被损坏。

鲁肃墓 鲁肃系汉末东吴名将,曾以万人守巴丘。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筑墓于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原墓前正面有一副大石坊门,直达墓碑前,墓碑上书:“东吴太傅墓”。两侧镶有石柱和辅碑,石柱刻有对联:“扶帝烛曹奸,所见在荀上;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碑前两侧,各砌2米高、1米余宽的小石枋门,进门步石级通向墓顶。墓四周,全用青砖围砌,边沿石碑曰:“吴鲁公肃墓”。民国4年,北洋军阀曹锟镇守岳州时,拆除小庙,改建一座木结构的八方小亭,并于亭中竖碑。“文化大革命”初期遭破坏,碑石失散。1984年修复,墓高6米,径33米,周建石罗围并栏杆,墓顶建六角小亭一座。

小乔墓 小乔系三国时东吴都督 周瑜的 夫人,死后葬于岳阳楼之北隅。清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以小乔归周瑜,后葬于此。”又引《戊申志》称:“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焉。大乔不应葬此。”墓地原在今岳阳市一中、3517工厂毗连区,此地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址则系军府之花园。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原有墓碑,上书:“小乔之墓”。《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1797),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坟冢上重植女贞二株。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筑有围墙。墓庐为两进一栋的砖木结构平房。正堂塑有小乔像。走廊墙壁上,刻有前人留下的诗词。”抗日战争时,墓庐毁于日军炮火之中。1992年,迁建墓庐于岳阳楼北侧。

徐安贞墓 位于平江县三墩乡徐家坊塔田,座北朝南。1958年墓冢及周围墓地辟为水田,现墓冢已修复,呈长方形,上覆青麻石,保存完好。徐安贞,唐开元六年进士,官检校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居中书省。因弹劾李林甫被贬。天宝年间(742~756)避罪至衡山,为东林掇蔬行者,数年间装喑哑,不与人言。值修建佛殿,选善书者题梁,安贞跨进,乃题数行,诸僧悦服。后李邕游南岳,遂与同至潭州(今长沙)。清同治《平江县志》载:“天宝十四年(755)安贞避禄山之乱,南游豫章(今南昌市)黄龙寺,有超慧禅师言平江胜慨,遂流寓来平,居下台,建回台寺。”唐时,刘光谦、白琪、陈常甫、陆经善、李安甫等都曾任侍郎,辞官后隐居平江,因之有“六相隐平江”之说。

杜甫墓 杜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代诗人,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晚年,漂泊于湖湘一带,写了大量诗词。大历五年(770)杜甫回棹北上,由洞庭湖转溯汨罗江,途中病逝,葬于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诗人元稹撰《 君墓志铭》说:“旅殡岳阳”。清代晚期,以杜甫墓为核心,逐步形成由祠墓、官厅、僧舍三大主要院落和浣花草堂、铁屏诗社等辅助建筑为一体的地方祠祀类礼制建筑群。今存墓碑,两旁各有一块青石附碑。墓碑中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右刻:“光绪九年癸未冬十月吉日。”左刻:“署平江县事武陵县知县李宗莲题。”

李祥墓 李祥墓在临湘市桃林镇长春村。生于元至治元年(1321),卒于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据《湖南通志》载:“(明初)李祥奉旨为都督先锋,统军征蜀”,“奏凯归朝,帝追禄元功,封昭勇将军。”墓座北朝南,砖石结构,轿顶式墓堆。有墓碑3块,中间一块高2.1米,刻“将军墓”三字,侧碑刻李祥的生平。

黎淳墓 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成化二十一年(1485)任南京吏部尚书,后改任工部尚书。弘治四年(1491)卒。葬于华容县胜峰乡清水村状元山黎家享堂。墓冢、罗围用花岗石砌成,底径6米,高1.7米。前有享堂及神道碑,碑镌墓主生平事迹。现墓冢尚存,享堂被毁。

刘大夏墓《明史》载述:“天顺甲申(1461)进士。弘治六年(1493)河决,秋擢升右副都御史,治理水患。十三年(1500)起左副教御史总管两广军务,十五年(1502)拜兵部尚书。”葬于华容县胜峰乡话岗村。墓呈八方须弥座形,南北向,由花岗石筑砌。墓边八方均长1.2米,高2.45米,为弘治十七年御制,铭刻刘大夏生平业绩。

方砺庵墓 方生于明成化二十四年(1488), 卒于万历四年(1577),葬于岳阳市郊三眼桥螺狮山,进士出身,曾任都察院都御史,总理河道;后任大理寺卿,总理粮储;亲历36仓,积米240万担,至使国库充盈。嘉靖时升户部尚书。墓座北朝南,原系依山造墓,后墓碑、翁仲被毁。1984年修复,墓高1.5米,径15米。

此外,已发掘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古墓葬,有车轱山墓群(新石器时代),温家山墓群(商代),丰家山墓群(楚墓),李家坡墓群(南朝),桃花山墓群(唐代)以及华容元墓等。其中桃花山唐墓中出土的文物有:镇墓兽俑、十二生肖俑、人面鸟俑、人面翼兽俑、武士俑、胡人俑、文武侍吏俑、舞乐女伎俑、男女骑马仪仗俑等。舞乐女伎俑甚为珍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