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机构队伍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1 12:00

一、领导机构

1950~1955年,境内防治血吸虫病业务,以及防治血吸虫病业务机构,均直属省卫生厅(处)领导。

1956年,湘阴、岳阳、临湘、华容等县县委成立防治血吸虫病五人小组,各县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五人小组与防治委员会共设办公室。疫区乡、镇党委成立三人小组,由一名副书记兼任组长,县以下疫区都配备一名区委委员专职担任血防巡视员,协助县委抓好血防工作。1958年11月,各县成立除“五害”、灭疾病领导小组,撤销原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血防办同时改名为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办公室。1962年,撤销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恢复血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1964年8月,成立中共岳阳地委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专职干部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血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瘫痪, 1968年3月22日 ,成立岳阳地区革委会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969年2月被撤销。 1970年1月15日 ,恢复地区血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成为副处级机构。 1974年3月4日 ,岳阳地区革委会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复名为中共岳阳地委血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1983年10月26日 ,岳阳地区卫生局更名为岳阳地区卫生处,血防办更名为血防科(对外保留地委血防办名义)。1986年2月,撤销岳阳地委血防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1983年3月,中共岳阳市委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血防领导小组),下设血防办,归口市卫生局管理,主管南、北、郊3个区和岳阳县以及君山、建新两个农场的血防工作。1986年2月,地、市血防机构合并,重新组建中共岳阳市委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血防办归口市卫生局管理。 1986年6月1日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撤销市血防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不久,恢复血防办(与市卫生局血防科合署办公),1990年6月,血防办恢复为副处级单位,归口市政府办管理。1996年,重新归口市卫生局管理。

二、防治机构

1955年12月第一次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后,血防专业机构迅速发展,1956年底,境内建有4个县级血防站,38个区、社血防组,共有业务人员476人,设床位785张。嗣后,随着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行政区划变革,血防业务机构亦有调整。1960年9月,岳阳县城关镇血防组改名为岳阳市血防站,1962年6月撤销,改名为岳阳县血防站。1962年底,血防站(组)减至29个,业务人员减至282人,以后逐渐恢复。1966年3月,由湘阴县分出人员、设备,成立汨罗县血防站和城关血防组。“文化大革命” 前期,血防专业机构遭受破坏,不少站(组)被撤并。1970年着手恢复。1978年10月成立岳阳市血防站,1981年12月撤销岳阳县建制并入岳阳市,县血防站并入市血防站。1983年恢复岳阳县建制,建岳阳县血防站。1984年,北区和郊区建立血防站,1986年成立南区血防站,1996年,南、郊两区合并,成立岳阳楼区血防站。1999年底,境内共有县级血防站12个,604人,其中专业人员513人,床位566张;乡镇基层血防站22个,369 人,其中专业人员322人,床位676张。包括市血防所在内,全市共有血防专业机构35个,工作人员1283人,床位1442张。

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1950 年6月1日,湘雅医学院农村疾病防治委员会在岳阳县黄沙湾成立湘雅医学院农村疾病防治委员会岳阳实验所。在所长、教授陈祜鑫的带领下,深入湘阴县杨林寨、临湘县横河口考察围垦灭螺效果情况,写出《围湖堵汊消灭钉螺》的调查报告,在全省乃至全国疫区引起很大反响。同年12月,归省地方病防治实验委员会领导,改名为省地方病防治实验委员会日本住血吸虫病实验所。1953年4月,由省卫生厅领导,更名为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1956年,交湘潭专署领导,同年,下放到岳阳县管理,改名为岳阳血吸虫病防治所。1957年11月与省血防试点组合并,归属省委血防办领导,更名为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1959年6月,省疟疾防治所合并到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所名为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1964年1月,疟疾防治任务与人员划归省卫生防疫站,所名改为省防治血吸虫病研究所。1978年10月,恢复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名称。1986年归口省卫生厅和省科委领导。1990年5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为“世界卫生组织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合作中心”。1999年,该所有职工33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59人。全所占地面积 73526.67平方米(110.2亩),房屋建筑面积58981.55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91.91万元,仪器设备1223台(件),总价值 5711123.30元。是全省血防技术指导中心。

岳阳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  1973 年,筹建岳阳地区血吸虫病防治所,1975年4月建成。址设南湖大道现市血防所址,属中共岳阳地委血防办领导。1977年开始收治病人并全面开展防治业务和科研工作。1980年1月,更名为岳阳地区血防院,定事业编制78人,1984年5月17日,恢复岳阳地区血防所原名,归属地区卫生处领导。1986年 2月,地区血防所人员、设备、业务范围并入市血吸虫病防治所。

岳阳市血吸虫病防治所  1983 年7月,成立岳阳市血吸虫病防治院,址设洞庭北路原县级市血防院院址。1984年1月20日,血防院定为科级单位。5月15日,更名为岳阳市血吸虫病防治所(简称市血防所)。7月17日,定事业编制75人。1986年2月,地区血防所撤销,工作人员78人及房屋、设备全部并入市血防所,设南湖大道(原地区血防所所址),洞庭北路旧址改为市血防所第二门诊部。1988年,市卫生局将血防所作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改革试点,全面推行经济技术指标承包责任制、科室人员聘任制,对科室进行调整,调整后设办公室、预防科、药械科、计财科、后勤科、医疗科和2个门诊部。1999年2月,市血防所加挂市三人民医院标牌,成为综合性医院,属市卫生局领导。这底,市血防所有工作人员171人,其中专业人员149人,床位200张。成为全市血防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中心。

血防医疗队  1957~1979年,国家卫生部派来北京医疗队。省政府和省卫生厅派来湖南医学院附属一、二医院,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省内大型厂矿医院医疗队。长沙、衡阳、株洲、湘潭、郴州、零陵等地、市也派出医务人员进行支援。先后组成31批血防医疗队,医疗队员1565人次。在岳阳、湘阴、华容、临湘、汨罗等县(市)农村参加查病、治病。有的医疗队还配有手术组在疫区因陋就简建立手术室,为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病人进行切脾手术,疫区群众称赞他们是一支不在编的血防队伍。

三、队伍

血防机构初创时期,工作人员主要来源一是招收社会青年,参加工作进血防培训班速成培训后上岗,嗣后一边工作,一边进行继续教育取得从业资格;二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三是从各地医疗卫生单位调入。80 年代,初创时期进入的血防人员陆续退休。为了充实血防后备力量,提高血防队伍整体素质,70年代末,岳阳卫校招收二批3个血防专业班,共培训学生113 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均分配到全市各血防单位,逐步成为主要业务骨干和血防管理机构的负责人。90年代,湖南省根据世界银行血防贷款项目培训计划,利用贷款项目部分资金,从全省抽调和招收血防从业非专业人员、血防部门子女及社会青年学生,在益阳卫校、衡阳医学院参加血防专业班学习,并向南京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血防班选送学生,岳阳市亦选送了大批符合入学条件的在职工作人员和部分待业子女到上述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毕业后充实到各级血防专业机构。到 1999年底,在职血防人员1283人,其中市本级184人,县及以下1099人。在职人员大专及以上文化320人,中专文化620人,高中及以下文化 343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853人,其中高级22人,中级133人;40岁以下812人,40岁以上471人;在职人员中,行管及工勤人员占总人数的 25%,75%的工作人员直接从事医疗和预防工作。50年来,血防人员为血防事业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先后有黄维恒等 18人被评为全国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岳阳县麻塘站站长彭文仲,1962年卫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疫区工作。在麻塘站工作十多年,由于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仍然带头奋战在第一线,最后病情发展成为晚期血吸虫病而献出自己年轻生命。临湘县沅潭血防站医士屈天佑,领导安排她在站里搞治疗工作,她自愿要求与男同志一道,参加查螺和药物灭螺工作。由于经常与灭螺药物接触,因五氯酚钠中毒而牺牲,年仅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