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四章医疗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据现存史料记载,宋代,境内有中医编写的《风髓经》、《飞仙论》、《宝童方》、《朱氏家传方》等著作。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平江县女中医汤某得女科秘方24个,诊视宋真宗(赵恒)皇后病,进药有效,被赐金牌。湘阴县僧人张大椿,以医术精湛受人称赞。明弘治年间,岳州府有医户28家。崇祯年间,湘阴县李太凤,为太医院六品医官。清道光年间,巴陵县河西中医金五鼎,施药救人甚众。同治年间,华容县李元恭医术高明,凡疾病,经其手,无不立痊。余治勋擅长眼科,施眼药救人,多数痊愈。平江何运隆著《医方便利》。湘阴县杨文纪著《医学春台》,肖凝斋治病,往往一剂即愈,人称肖一剂。民国时期,岳阳县吴性纯、吴汉仙、冯隆泉、金燮巨、徐镇海、易聘海,临湘县刘胜权、汤国城、陈友珍、王昌松,华容县胡尧玲、徐作舟等100多名名医扬名省内外。民国20年3月,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中央国医馆。平江县余华龛、湘阴县龚醒斋为国医馆常务理事,吴汉仙为国医馆湖南分馆馆长。

清光绪十九年(1893),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安熙光在临湘县坦渡开办教会医院。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7月,美国基督教传教牧师海维礼在巴陵县城开办普济医院。清宣统二年(1910),美国籍牧师周永治在平江县城开办普爱医院。民国16年,意大利天主教神父罗保田在湘阴县城设天主堂诊所。21年8月,长沙天主堂医院在湘阴县天主堂设分所,西医相继发展。县有卫生院,部分乡镇有卫生所,城镇有私人西医诊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西医发展迅速。1950年8月,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把“团结中西医”定为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尔后,申请个体开业的中西医人员达2610人。1951年10月,平江县中医刘溉源邀集同行4人,首创省内第一个中医联合诊所。1952年底,境内有中医联合诊所214所,581人。这时,卫生部颁发《中医师暂行条例》,对个体开业的中医用西医科目进行考试,使大部分中医未获准登记,挫伤了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1956年,卫生部废除《中医师暂行条例》后,中医药事业得到发展。各县人民医院先后设中医门诊。1957年底,参加联合诊所的中医药人员已达1755人,占人员总数的64%。1956~1959年,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鼓励中医药人员带学徒共1549人。1960年,禁止个体开业行医,境内个体开业行医者不超过10人。1961年11月,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重新允许医务人员个体开业。1962年,个体开业行医者677人。同年6~12月,岳阳、临湘、华容、湘阴精兵简政,共精简902人,大部分是中医药人员。1963年5月,省卫生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医工作的意见》,年底,联合诊所发展到724所,入所人员2240人。1964年下半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有的中医药人员被清洗出卫生队伍。1968年,个体开业行医者再次被禁绝。1969~1973年,集体医务人员被清洗下放1043人,占人员总数的33%,其中中医药人员797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再次允许个体开业行医,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药卫生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0年,境内共有中西医药人员9152人,个体开业行医者1598人。至1999年,中医药人员有些减少,西医药人员比1990年增加589人,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向高难、尖端发展。1995年,县及以上医院,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6.95%,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96.3%,门诊手术治愈率82%,床位使用率91%。1997~1999年,各级医院诊疗人次在100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