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教育卷总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岳阳自古为楚文化腹地,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创岳州府学,湘阴、平江、华容、巴陵、临湘先后设置县学。北宋大中祥符年间设立汨罗书院,以后,府、县书院次第设立。明、清两代为科举而办有府学、县学、书院、经馆,两朝共培养进士190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钦定学堂章程》颁布后,书院先后改为学堂。私立学堂纷纷创办。至宣统三年(1911),境内有中学堂3所,公、私立小学堂44所。

岳阳开埠后,外国传教士开始在境内建立学堂。自光绪二十七年起,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的传教士在各县办教会小学24所。还办过湖滨大学。教会办学在客观上传授了现代科学知识,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民国时期,学堂改称学校。国民革命军进入岳阳后,农会以庙祠等公产办学,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各县开办师范班、师范讲习所,还办有女子职业学校。民国24年,开始实施短期义务教育。27年,日本侵略军侵占岳阳、临湘,发生了湘北4次会战。学校或被破坏、或被占据,但中、小学教育仍在千难万险中得到坚持、恢复和发展。29年,实行“政教合一”、“管、教、养、卫合一”、“儿童教育与失学民众补习教育合一”的办法。规定保设国民学校1所,乡(镇)设中心国民学校1所。至1949年下期,境内有幼儿园1所;小学2684所,学生86847人;公、私立中学14所,学生2486人;简易师范1所;初级女子职业学校2所。共有教师4023人。

1949年7月,岳阳和平解放。在百废待举时刻,长沙专署(当时设岳阳)即制订出《中学暂行实施办法》,废除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重新配置课程。50年代初,学校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从根本上改变旧教育的性质。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小学经过整顿,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957年冬和翌年春,在中、小学开展的“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教师中有1369名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随后,又错误地拔“白旗”,反“右倾”,使教师队伍进一步受到伤害。1958年,开展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为中心的“教育革命”,中、小学停课大炼钢铁,违背循序渐进规律,否认教师主导作用;大搞突击扫盲。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在教育界严重泛滥,教育事业受到一定影响。为纠正教育工作中“左”的错误,从1961年下期开始,开展调整、压缩和精简工作。至1962年,中学由1959年的77所调整到56所。除保留岳阳师范外,停办各县师范学校和师范班。1964年,贯彻国家主席刘少奇关于“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半耕半读小学大量发展。同时,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中学《四十条》和小学《五十条》,教育质量普遍提高。

“文化大革命”中,先是“停课闹革命”,学校秩序被打乱,1967年复课后,又废除招生制度,大办“五·七”学校。1975年提出“上初中不出公社,上高中不出区”的口号,学校畸形发展,教师层层上拔。造成师资不足,质量不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行政部门着手调整“小学瘦小、中学虚肿”现象。1983年,小学由1977年的3318所增至4271所,高、初中由2028所减少到490所。以后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至1999年,全市有小学2993所,中学412所。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从全日制正规教育到业余教育,形成门类齐全、规格、层次、形式多样化的教育网络。

80年代以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学生屡试屡落,一再复读,重复教育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1984年,岳阳市教委提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招复读生的十项措施,并在市一中进行学校整体改革尝试。1987年,《湖南教育》以《敢于单方面裁军介绍了市一中的经验。 省教委充分肯定了这一作法。汨罗市从控制重复教育、控制留级率、控制班额着手,积极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10多年来,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把升学率的竞争转为办学水平的竞争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竞争。到90年代中期,汨罗市教育跨入良性循环阶段。1995年,汨罗市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考上线人数连续4年居全省前列。上大学人数的比例超过16人/万人,高出全省1倍以上,在全国县(市)中亦属罕见。汨罗市成为全国人民瞩目的素质教育热土。 1996年 5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重点考察了汨罗市的素质教育,要求国家教委认真总结汨罗经验,扎扎实实在全国推广。国家教委在岳阳召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工作会,全国教育学会和省教委分别召开专题会议,推广汨罗经验。 5月21日 ,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学习汨罗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科教兴市的决定》,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科教兴市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来完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至1996年底,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的1386个团组、3万多人次先后到汨罗考察素质教育。其中部级以上干部23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人。

 1997年,在实现“两基”(“两基”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的地区,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取消初中阶段重点校、重点班;取消重点高中单独招生。并逐步取消小学生学科成绩百分制的评定办法,实行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制度。把执行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作为办学水平和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指标,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和约束机制。至1998年,全市完成“两基”验收,在这个基础上,岳阳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实行高、初中分离,改革办学体制,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至1999年,境内有社会力量办的幼儿园146所,小学8所,中学13所,职业中专14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41所,大学3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