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1986 年,市环保部门开始将市城区自来水取水口区域作为环境污染重点控制区,对饮用水源污染采取综合治理措施。1988年5月,市人大、市环保部门组织市、南区人大代表和有关部门对市区洞庭湖沿岸饮用水源区南津港至九华山21家企事业单位执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情况进行检查,正式提出将南津港至城陵矶沿线之东洞庭湖水域划为岳阳市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建议。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认真实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市区饮用水源保护的决议》。1989年,市政府颁布《岳阳市饮用水源保护办法》,划定岳阳市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岳阳县人民纸厂和市南区汴河化工厂因污染水源分别实施搬迁和转产,其余单位则责令限期治理,达到排放。当年,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由1988年的89%提高到92.8%。1991年,市政府制定《岳阳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加强对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的治理与环境管理,至1999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烟尘控制区建设管理 1986 年,市环保局创建洞庭路无黑烟区。1988年,创建岳阳楼风景区2平方公里无黑烟区。1989年5月,下达《关于1989年岳阳市城区创建烟尘控制区的通知》。7月,市政府发布《岳阳市烟尘控制区建设管理办法》。市城区建成岳阳楼、迎宾路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各县(市)创建12平方公里烟控区。1990 年,市城区建成市政府、五里牌8平方公里烟控区,各县(市)建成30平方公里烟控区。1991年,建成南津港4平方公里烟控区。1992年,建成城北20 平方公里烟控区。4个烟控小区都是当年创建,当年验收。1993年,实现联片管理,建成统一的40平方公里岳阳市市区烟尘控制区,并通过省政府委托省环保局组织的整体验收。至1994年,烟控区内共整改锅炉128台、窑炉11座,投入治理资金620万元。其中,更新锅炉35台、窑炉3台;停炉、报废锅炉 27台;改造锅炉66台、窑炉8座。对新装炉、窑严格执行“两表一证”“两表一证”指新装审批表、验收表和消烟除尘合格证。管理制度,在风景名胜区等特殊功能区内,限制安装燃煤炉、窑,有效控制新污染;对司炉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管理,实行培训发证、持证上岗制度;调整能源结构,改进燃烧方式,推广型煤和集中供热,减少烟尘排放。同年,市区40平方公里烟控区内,共有锅炉374台,其中使用的306台,烟尘浓度达标的246台,达标率80.39%;烟气林格曼黑度达标的266台,达标率86.93%;烟气黑度未达标的40台锅炉中,黑度最高的3级。共有窑炉45座,其中使用41座,烟尘浓度达标的33 座,达标率80.49%;烟气林格曼黑度达标35座,达标率85.37%;烟气黑度未达标的6座窑炉中,黑度最高的3级。大灶427眼,烟气林格曼黑度达标的418眼,达标率97.89%,未达标的烟气黑度最高2级。烟控区内炉、窑、灶有关指标,均基本符合省提出的创建标准。

1999年,市城区烟控区面积扩展到41.2平方公里,覆盖率98.1%。

噪声达标区 1990年,市环保局在市建成区开展创建以岳阳楼为中心的2平方公里安静区活动。次年,创建以金鹗山为中心的6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994年5月通过市级验收。1995 年,将2平方公里安静区和6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联片管理,建设统一的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并通过省级验收。至1999年,市城区共建成噪声达标区 9.95平方公里,覆盖率23.2%。

东风湖综合整治 80年代后期,东风湖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开始启动。至1989年,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环保部门发放污染治理贷款400多万元,新上15套污染治理装置,对沿湖8个主要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1990年,市政府、市环保局召开东风湖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研究在马壕建污水处理厂、实施氧化塘生化处理工程、清除湖底淤泥、增加北环路通透程度等4项措施。1991年,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市环保局下达的《东风湖水环境问题及综合整治方案研究》课题,市环保局投入 140多万元,对沿湖主要污染源进行治理。次年,东风湖综合整治工程进入国家计委项目库,列为沿湖开发区整体开发项目,11月实施清淤措施。后由于资金不到位,岳阳楼沿湖开发区变动、取消等原因,该工程搁浅,污水处理厂亦未能建在东风湖区域。1993年后,进一步加强东风湖区域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水型污染项目的建设,加速沿湖排污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东风湖水环境质量逐渐改善。

松杨湖综合整治 1973年,松杨湖污染和治理受到中央领导和国务院关注。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派秘书到岳化调查松杨湖污染和治理情况。

80年代中期,岳阳市及北区环保部门和岳化开始对松杨湖水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1988~1989年,先后将松杨湖综合整治列为市和省限期治理项目。1990年列为国家限期治理项目,并要求5年内达到渔业用水标准。同年,成立以岳化为主,厂、地结合的松杨湖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制订整治方案,组织具体实施。至1999年,岳化先后投资 1000多万元,新上7套废水治理设施。同时采取实行清污分流,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和处理率,加强环境管理等措施,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市、区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新、改、扩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松杨湖区域新污染源的产生。松杨湖污染逐渐减轻,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长安河综合整治 长安河(临湘城关段)综合整治前期工程于1988年开始启动,1992年基本完成。第一期投资150万元,投入劳力14万个,对城区河道进行治理。改造旧河道1700 米,其中裁弯取直新挖河道430米;改造旧河堤2500米,废旧堤建新堤300米;修排污渠5000米,使城区向长安河排放的污水与长安河上游的清洁地面水分流,保证城区河段水质达到地面水二级标准。同时,绿化河堤面积2.5万平方米,修建小型景点和游人休息点11处,将长安河城区上游段逐步建成一个小型公园。第二期投资220万元,对长安河沿岸主要污染源进行治理,减轻对长安河的污染。同时,投资10万元进行改水工程,解决长安河污染带两岸万余居民的饮用水问题。经前期综合整治后的长安河区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均有显著改善。

后期长安河综合整治1996年开始启动。临湘市成立长安河综合整治指挥部。1997年,市环保局将该工程向省和国家申报列入日元贷款项目获得批准,进入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总局项目库。

平江县城关镇首家坪排污工程 1980 年,平江县政府和县环保部门开始实施首家坪排污工程。至1985年,投资30多万元,完成排污隧道及暗渠1800多米。1985年后,又投资45万多元,完成配套工程,1991年竣工验收。工程运转后,城关地区污水经氧化塘等设施净化处理后,引至下游有组织排放,有效保护城关地区饮用水源,改善汨罗江平江城关段水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