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环境质量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一、空气环境质量

50~70年代,境内除城区局部环境有轻度悬浮颗粒物和烟尘污染外,整体空气环境质量良好。1982年,环保部门开始对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是年,市城区空气中降尘平均值76.13吨/月·平方公里,超过国家标准近10倍;飘尘日均浓度0.61毫克/立方米,超标率76.5%;二氧化硫检出率95%,月均浓度0.04毫克/立方米,无超标现象;酸雨检出率仅0.04%。梅溪桥、南正街、东风广场、火车站(今火车南站)等测点降尘、飘尘污染加重,市城区整体空气环境质量较好。

1990年,岳阳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二级标准,属清洁水平。影响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年日平均浓度是:二氧化硫0.189毫克/标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0.05毫克/标立方米,氮氧化物污染相对较轻,为0.022毫克/标立方米。1982~1991年除个别年份外,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属清洁水平。

1992~1999年,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属较清洁水平,轻度污染,符合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污染物首推悬浮颗粒物,次为二氧化硫和降尘,氮氧化物和降水污染相对较轻。1999年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评价,市城区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为0.4,空气环境质量属较清洁水平(轻污染型),符合国家二级标准。11~12月份属中度污染,1~4月、9~10月属轻污染,5~8月属清洁。空气环境质量冬季较差,夏季较好。城区3517工厂测点空气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市环保局、市监测站次之,开发区派出所和城陵矶冷库空气环境质量属清洁水平。主要污染物降尘平均值为8.56吨/月·平方公里,综合污染指数0.92,属重污染,但仍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195毫克/标立方米,污染指数0.65,属中污染,符合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0.029毫克/标立方米,污染指数0.19,属清洁水平,符合一级标准;氮氧化物年日均值为0.036毫克/标立方米,污染指数0.36,接近清洁水平,符合一级标准;降水监测酸雨检出率34%,全年降雨PH加权均值为5.23。1982~1999年,历年空气污染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空气环境质量相对下降,90年代中期以后污染得到控制,空气环境质量整体保持在90年代初期水平。

二、水环境质量

地面水水质 70年代后,各级环保部门和有关部门对境内主要水系和区间水系水质进行监测、评价。70~80年代,各水系水质呈逐渐下降趋势;90年代,逐渐趋向稳定,部分水域水质有所改善;总体而言,主要水系水质优于区间水系。

主要水系 60年代前,湘江(湘阴段,下同)——洞庭湖(岳阳水域,下同)——长江(岳阳段,下同)除个别江段外,整体水质良好。1972年开始对长江进行水质监测,1977年开始对湘江——洞庭湖——长江进行水质监测。70年代~80年代前期,主要水系多数项目检出率不高,超标项目和超标断面不多,整体水质较好,属轻度污染。1980~1982年,洞庭湖及长江设9个断面,除1981年市氮肥厂、市磷肥厂、市麻苎纺厂等3厂排污断面(以下简称氮磷麻断面)属中度污染外,其他各年度全部断面均属轻度污染;湘江设3个断面,全部属轻度污染。1979~1982年,化学耗氧量、酚、氰化物除氮磷药断面部分年度超标外,其余均未超标;汞、砷、六价铬在部分年度和部分断面有检出而无超标;其余项目无检出。

1985年,湘江、洞庭湖、长江除汞和镉很少检出外,悬浮物、氨氮、化学耗氧量、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砷、铅、锌、六价铬等均有检出,一般超标不高。但化学耗氧量在整个水域几乎都超标,湘江超标56%左右,长江超标100%。铜在湘江有检出,而无超标,在长江超标严重,有2个断面超标100%。六价铬在湘江和洞庭湖很少检出,在长江检出率达100%,但无超标。挥发酚、氰化物、砷、铅在整体水域的检出率为50%,无超标。湘江——洞庭湖水质基本符合三类水质标准,属中度污染;长江属轻度污染,达二类水质标准。当年,境内主要水系污染出现第一个高峰年。

1989~1993年,采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进行评价,境内洞庭湖、长江、湘江水质均属清洁、较清洁,为二类水质。重金属污染有所减轻,但有机物污染呈逐步加重趋势。绝大多数断面总磷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达到或接近100%。1994~1999年降为三类水质,有机物污染进一步加重,总磷超标比较严重,化学耗氧量浓度增加,水体严重富营养化。1999年,湘江——洞庭湖——长江 6个断面系三类水质,均为总磷超标。全岳阳段属三类水质,总磷一项超标,平均值为0.107毫克/升,高锰酸指数平均值为3.07毫克/升。

1973~1999年,影响湘江——洞庭湖湖 ——长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总磷、悬浮物、大肠菌群、氨氮、非离子氨、化学耗氧量、石油类、酚、汞、生物需氧量等十项。重金属污染多数项目在起伏中逐渐减轻,有机物污染多数项目逐渐加重,特别是总磷和化学耗氧量污染迅速发展,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成为三大水系的主要问题。90年代,采取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水环境质量趋向稳定。

区间水系 70年代以前,汨罗江、新墙河、华容河、藕池河、长安河等区间水系除个别江段外,大都水质良好。据1985年监测评价,汨罗江除化学耗氧量和铜以外,无超标现象,汞、砷、镉、铅等无检出,属轻度污染;华容河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硫化物。化学耗氧量超标2~3倍,氨氮、硫化物和挥发酚的检出率均接近100%,但超标率不高。藕池河属轻度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长安河临湘城关段污染相当严重,氨氮超过地面水标准1~49倍,硫化物超过饮用水标准 6~18倍,氰化物超过排放标准10倍,水体感官性状差,浑浊度高,呈酱油色,有异味,水生植物及鱼虾基本绝迹,属重度污染。新墙河南源之油港河,70年代初就受桃矿选矿废水的严重污染,氰化物、酚、锌分别超标8倍、12.5倍、16倍,水体呈乳白色,有涩味,排放口下游河段鱼虾绝迹,人称“白河”。

80年代末~90年代前期,汨罗江、新墙河、藕池河大部分年度为轻度污染,华容河、长安河污染仍很严重。90年代中期以后,华容河沿岸主要污染源企业大多关闭停产,长安河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两河污染减轻,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饮用水水质 1989年后,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对市城区自来水饮用水源进行专项监控、评价,结果表明:历年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地面水 2~3级水质标准。在监测的14个项目中,各年度大肠菌群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1998年,一水厂取水口大肠菌群数超标率83.3%,为历年最高值;非离子氨超标率8.33%。总的趋势是水质稍有下降,相对比较稳定。

地下水水质 境内地下水水质山丘区较好,湖区相对较差。影响地下水水质量的因子主要是铁、锰、总硬度、细菌总数、有机磷、PH值等。1979年,在湘阴县湖区监测8口水井,水体中有机磷农药检出率达100%;1981年,对临湘县15口水井进行监测,总硬度高达343.19毫克/升,细菌总数超饮用水标准6.68倍,铁超标5.6倍。 1984~1985年对汨罗市、华容县地下水进行监测,14个项目中,铁、锰、PH值超标,汨罗市铁最高超标4.7倍,华容县锰最高超标4.8倍,挥发酚、氰化物、六价铬、锌、氟化物等均有检出。

三、声环境质量

区域环境噪声 1984~1989 年监测,各县(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除岳阳县县城外,均超过国家一类混合区标准。临湘县超标最多,1984年为62.2分贝,1985年为76分贝;华容、湘阴县次之,1984年分别为61.2分贝和60分贝。岳阳县最低,为38.9分贝。1985年,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3.27分贝,超过国家一类混合区标准8.27分贝。1986年以后,加强对噪声的监督管理和治理,开展创安静小区活动。1989年为50.78分贝,低于一类混合区标准 4.22分贝,较1985年下降12.49分贝。1990~1999年在55分贝上下浮动,1992年最高,为57.2分贝。

交通噪声 1984年4月和10 月对市城区主要街道交通噪声进行监测,车流量、等效声级、最高测点分别是:223辆/小时和246辆/小时,76.3分贝和74.8分贝,巴陵大桥和建设路;1985年为272辆/小时,76.3分贝,洞庭南路。1986年,加强对城区机动车辆的噪声管理,交通噪声降至72.75分贝。至1999年,基本上在71分贝上下浮动。等效声级最高值1991年,73.1分贝,最低值1995年,70.8 分贝,达到省控标准,但仍超过国家标准0.8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