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料药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硫酸钡 消化道诊断药    1959年,岳阳县制药厂试制成功,次年投入批量生产,但工艺落后,设备简陋,质量不稳定,成本高达3200元/吨,企业无利可得。1962年,该厂扩充生产与检测设备,生产周期由12天缩短为7天,成本下降到2200元/吨。1964年,通过技术改造,产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英国药典(B、P版)标准,年产量达120.41吨。1970年、1975年均达到400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1986年,累计生产硫酸钡5000吨,创产值865万元,出口389吨,创汇折合人民币90万元。1987年,因市场原因,基本停止生产。

单硫酸卡那霉素原粉 抗生素类原料药。1971年底,岳阳县制药厂自筹资金,兴建年产1.5吨单硫酸卡那霉素原粉(以下简称卡那霉素)车间。1972年四季度竣工试产,由北京第二制药厂提供工艺技术及菌种,采取三级发酵、离子交换法提取,发酵生物效价在3000~4500单位/毫升左右,提炼收率为68%,月均产原粉500~600公斤。1973年,该厂采取领导、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办法,自行设计安装乙醇回收装置。生产中使用一次后浓度在25~30%的乙醇,经回收处理后浓度达 90%,同时,解决了因乙醇杂质影响成品质量的问题,提高收率20%。1975年,工厂扩建卡那霉素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增至3吨。1980年,利用红霉素车间6个18吨大罐,交替生产卡那霉素和制霉菌素,使卡那霉素年产达6.36吨。1981年10月,根据市场需要,投资45万元,增加5个18吨发酵罐和 3个小罐,生产能力增至15吨。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1983年,卡那霉素最高发酵生物效价达到9960单位/毫升,收率达73.5%,一次合格率达100%,优级品率97%,各项技术指标居全国同品种之首。1983年、1986年获湖南省优质产品奖。南京制药三厂、江苏沐阳制药厂、无锡制药四厂、江阴制药厂等制剂厂优先定点选用该厂产品。1986年11月,该厂与郊区联营建设的核糖霉素车间竣工后,改产卡那霉素。1987 年,卡那霉素产量扩大到34.26吨。1988年,采用美国药典(U.S.P21版)标准,当年出口卡那霉素原粉4.64吨,创汇133.9万元人民币。 1972~1999年,共生产卡那霉素原粉763.547吨,出口49.243吨,创汇1559.75万元人民币。

红霉素碱 抗生素类原料药。 1973年7月,岳阳县制药厂兴建年产3吨红霉素碱车间。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至1978年12月才竣工投产。第一次生产4个罐批,提炼红霉素碱30多公斤,每公斤成本高达1000元,且发酵、提炼工艺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原材料供应紧张,经常停产,1980年9月才开始批量生产。1983年,该厂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红霉素生产线,红霉素碱年生产能力由3吨扩大到20吨。同时,对生产工艺进行一系列改革改造,取得成功,发酵生物效价比原工艺平均提高 800单位/毫升以上,母液回收率由28.24%提高到37.4%,主要辅料丙酮消耗降低26%,一次合格率为100%,优级品率达80%。1985年,该厂红霉素产品被评为湖南省优质产品,1988年复评,亦评为优质产品,其质量超过英国药典(B、P1980年市制药一厂生产车间。版)标准。经外贸部门销往国际市场,1980~1988年,出口创汇142万元人民币。1987年,该厂扩建年产62吨红霉素生产线,1990年12月竣工投产。后经过几次技术改造,至1999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100吨,成为全国红霉素生产三大厂家之一。

乙酰螺旋霉素 抗生素类药。1990年初,市制药一厂从北京抗生素研究所引进菌种,该厂药物研究所与生产车间合作,进行生产工艺探索,当年9月投产。1992年成为该厂拳头产品,至1999年,每年销售100吨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20%。

克拉霉素 大环内酯抗生素,半合成红霉素衍生物,是国家医药局“八五”重点开发品种。1997年8月,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的克拉霉素原料及0.125克×12片/板片剂,通过卫生部新药评审,获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次年2月,开始小批量生产,4月,投入工业化生产。6月,该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产品立项,总投资2900万元,建20吨/年克拉霉素原料车间。1999年,生产原料368公斤,片剂127.91万片。